- 1.57 MB
- 2021-04-14 发布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2016-2017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量:90 分钟(第Ⅰ卷 60 分钟,第Ⅱ卷 3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Ⅰ卷 100 分,第Ⅱ卷 50 分)
得分:______________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 1~3 题。
1.三幅图按演变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乙、丙、甲
2.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
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
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下面图甲到图丁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甲时期到图丁
时期的变化过程。(图甲时期到图丁时期的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 4~5 题。
4.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5.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 6~7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6.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7.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
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下图为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
3 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据此回答 8~9 题。
8.受地形影响,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呈条带状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
9.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A.①—⑤ B.②—④
C.①—③ D.都一样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
喀什。读图,回答 10~11 题。
10.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
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
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
11.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
浙江宁波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读图,回答 12~13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12.在四明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13.唐朝时宁波的行政中心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鄞州鄞江镇)搬迁到了现在的三江口,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河道运输 ②废水排放 ③水产加工 ④地形地势 ⑤水源丰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4~15 题。
14.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A.风能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15.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A.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
B.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
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D.能源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 16~17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16.与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 7390 万人,比 1990—2000
年减少了约 5600 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 0.5 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低—高—低”模式
17.图中反映出,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
①人口增长势头过快 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③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④人口性别
比失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 14 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
图,回答 18~19 题。
18.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19.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 20~21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20.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21.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异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读下图,回答 22~23 题。
22.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A.甲 B.丁
C.戊 D.己
2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
B.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图中己城市的规模最大
D.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24~25 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2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5.2005 年与 1990 年相比,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题卡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题
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
案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
26.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____圈,②属于
________圈,③属于________圈,④属于________圈,⑤属于________圈。(10 分)
(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___的一面“镜
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________
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4 分)
(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____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
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又可以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任举三例)。(8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 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
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
球气温可能升高 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8 分)
A.极冰融化 B.毁林
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 CO2 排放总量大的原因。(6 分)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
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6 分)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
的角度献计献策。(8 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第Ⅱ卷(文科生必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小
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大
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 2~3 题。
2.依图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3.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A.1825 年前后 B.1875 年前后
C.1925 年前后 D.1950 年前后
读“长三角”都市圈图和“长三角”某市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回答 4~5 题。
4.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5.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州市的服务范围较南京市大
B.宁海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台州市多
C.杭州市与台州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D.泰州市和镇江市城市服务功能基本相同
答题卡
题 号 1 2 3 4 5 得分
答 案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6.读 1995—1997 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地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 2.4 0.9 1.5
A 国 0.9 1.1
B 国 1.5 0.6 0.9
C 国 3.7 0.6 3.1
(1)计算 A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2 分)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 国是________。(2
分)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德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4 分)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肯尼亚的名称填入上图相应括号中。(2 分)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_率下降,其
次是____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6 分)
(6)“三低”模式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转变前有所上升,其一般原因是______。(4 分)
7.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下图为某大城市 1949—2002 年发展统计图。
图 1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图 2
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8 分)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2 分)
2016—2017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B 2.B 3.A
【解析】该演变过程图体现的是地壳运动导致地形变化,从而引起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发
生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D 【解析】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图甲到图丁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失去植被的保护,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
5.B 【解析】图中水文特征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6.B 【解析】图中自然景观东西方向更替,其地域分异的基础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条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件的差异。
7.D 【解析】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受纬度位置和山地的相对高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纬度
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图中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
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根据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判断其中所处纬度
最高的是 D。
8.B 【解析】在①②③三个城市中,②位于山区,其形态最可能沿谷地发展呈带状分布。
9.C 【解析】因为①②③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三个城市,④⑤⑥是比①②③级别低的同
等级乡镇,且①③两个城市都位于平原上,故连接①③经济效益最佳。
10.B 【解析】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
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
自然条件。
11.C 【解析】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
这里地形平坦、村镇集中。
12.A 【解析】山区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降低坡度。
13.D 【解析】三江口与小溪相比,地势更平坦,水源更充足,水运便利。
14.D 【解析】从题图中得知,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说明该清洁能源的形成
与板块运动相关,故最有可能是地热能。D 正确。
15.A 【解析】地热能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这些地区人类的生
存条件差,所以,大城市较少。地热能与地壳运动有关,没有季节变化;资源蕴藏量大;能
源集中。A 正确。
16.C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目前人口年增长率约为 0.57%,人口增长幅度不
断降低,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17.D 【解析】图中除表述人口增长速度外,主要反映出人口性别比和人口年龄结构,
并没有表述流动人口状况。
18.C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相关信息,可知甲市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
同样,根据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可计算出该市的户籍人口总数为 1 383.4 万,且连续 14
年人口增长为负值,该市应为上海。
19.A 【解析】从上题分析可知,甲市的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图中①②③④四个
地区中,只有①地符合甲市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20.C 【解析】横坐标表示各省迁出人口总量,可看出四川省人口迁出最多;受经济因
素影响,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迁入经济发达地区。
21.B 【解析】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差距。
22.C 23.D
【解析】戊位于河口地区,形成最早。丁地交通不便,不可能形成区域中心。
24.C 【解析】因为居住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故①为居住用地;由于城
市边缘地价较低,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故②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
中心,故③为商业用地,由此判断 C 正确。
25.B 【解析】2005 年与 1990 年相比,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曲线②2005 年面积比例大于
1990 年,曲线③2005 年与 1990 年面积比例大约相等,由此判断 B 正确;A、C、D 三项中居
住用地比例减小,与曲线①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 2005 年面积比例大于 1990 年矛盾。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50 分)
26.(每空 2 分,共 22 分)
(1)大气 生物 水 岩石 土壤
(2)整体性 黄河中下游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3)生物状况 肥力下降、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任选三项即可)
27.(1)(自左向右,从上到下)BDAC(每空 2 分,共 8 分)
(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
的比重极高。(每点 3 分,共 6 分)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波大堤;整理疏浚河道以提高泄
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每点 2 分,共 6 分)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
的使用;③开发使用新能源;④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
经济”的发展道路。(每点 2 分,共 8 分)
第Ⅱ卷(文科生必答)
一、选择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C 【解析】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
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
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2.D 【解析】由图中水平坐标可知,1975 年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与欠发
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大致相等,各占约 50%。
3.C 【解析】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城市人口占本区总人口比重,即分析图中 M1 与
M2 曲线的变化。由于 M1 一直大于 M2,故可确定 M2 代表欠发达地区。图中显示 M2 从 1925 年前
后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
4.B 【解析】直辖市和省会是同一级别最高级的城市,结合图例可知,南京都市圈中的
城市分为三个等级。
5.D 【解析】泰州市和镇江市均为省辖市,级别相同,城市服务功能基本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6.(1)-0.2(2 分)
(2)韩国(2 分)
(3)“低—低—低”模式(4 分)
(4)填注略(填入第二个括号内)(2 分)
(5)死亡 出生 自然增长(6 分)
(6)老年人口较多,导致死亡率较高(4 分)
7.(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
加。(任答其中 1 点 4 分,共 8 分)
(2)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内涝。(4 分)措施:
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大——完
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任答其中 1 点 4 分,共 8 分)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2021-04-14 18:47:5717页
- 2020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第2021-04-14 18:20:438页
- 高一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021-04-14 17:39:524页
-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2021-04-14 17:29:5014页
-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高2021-04-14 16:15:2811页
-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专业考试题~(含内2021-04-14 15:30:4716页
-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2021-04-14 14:23:1211页
-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2021-04-14 13:33:4223页
-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半期考试试2021-04-14 13:02:1810页
- 新人教版必修1高考复习高一地理322021-04-14 12:50: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