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50 KB
- 2021-04-14 发布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级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①金属货币
②自然界的氧气
③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的物资
④马先生中奖获得的宝马汽车
⑤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酒瓶
⑥有线电视节目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重基本属性。“金属货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酒瓶”以及“有线电视节目”均符合商品的定义,入选。“自然界的氧气”没有用于交换,故不是商品。排除②。“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的物资”是用于赠送,也不是用于交换,故不是商品,排除③。“马先生中奖获得的宝马汽车”因不是用于交换,故也不是商品,排除④。故①⑤⑥入选。选D。
【点睛】怎样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
定义法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并非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也并非所有用于交换的物品都是商品,如果一件物品不是劳动产品,或者尽管这件物品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用于交换,则这件物品不是商品
属性法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并非所有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领域法
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则不是商品
2.“金馆长”“暴漫”等众多“表情包”点亮微信、刷爆朋友圈,也带来众多商机。“表情包”带来商机是因为它
A. 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B. 是为了自己享用而生产
C. 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D. 有衡量商品价值的职能
【答案】C
【解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表情包”并不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A项不选;材料中带来“商机”的“表情包”并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生产的,B项不选;“表情包”能带来商机是因为它是商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C项正确;“表情包”并没有衡量商品价值的职能,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3.2018年3·15晚会上曝光了大众途锐汽车、枣庄溢香园等公司的不法行为,再次引起全国关注。全国上下之所以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价格
③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价格高低
④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价值实现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承担者。全国上下之所以关注产品质量,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价值实现,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价值决定价值,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二者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能称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4.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 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 商家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A
【解析】
“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指的是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要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商品生产者就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项符合题意;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价值实现过程如果不成功,失去的是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并未失去,B项观点错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C项观点错误;物物交换是商品间直接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5.货币的本质是
A. 一般等价物
B. 信用工具
C. 普通的商品
D. 劳动产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货币产生。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A适合题意。
考点:货币的本质
6.2018年3月,淘宝网获文化部批准,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类似Q币、Q币等虚拟货币可以购买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关于Q币等虚拟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货币,因为它在虚拟世界中充当一般等价物
B. 不属于货币,因为它是无形的,也不是商品
C. 属于虚拟世界的特殊商品,因为它也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
D. 属于电子货币,因为它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答案】C
【解析】
A选项错误,虚拟货币不属于金属货币。B选项错误,Q币等虚拟货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D选项错误,只能购买虚拟商品。类似Q币,U币等虚拟货币可以购买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故其属于虚拟世界的特殊商品,因为它也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故C选项入选。
7.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假如其他条件不变,网上购物越来越普遍将使
A. 货币的本质发生变化
B. 金属货币与纸币退出流通领域
C. 纸币流通的速度减慢并发生通货紧缩
D. 银行的转账结算业务增加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结算方式。假如其他条件不变,网上购物需要借助银行转账才能完成,因此,网上购物越来越普遍,将使银行的转账结算业务增加,D正确且符合题意;网上购物并未改变货币的本质,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购物,使金属货币与纸币退出流通领域,更不能决定纸币流通的速度,其它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8.2018年7月,小张父母在小张参加完2018年高考后带她去普吉岛旅行。他们通过支付宝在网上成功订购了哈尔滨——普吉岛的机票,并预订了宾馆,费用从他们的借记卡中扣除。这一支付过程包含的经济学现象有
①现金结算②电子货币③转账结算④信用透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小张父母通过支付宝在网上成功订购了哈尔滨--普吉岛的机票,并预订了宾馆,费用从他们的借记卡中扣除。这一支付过程包含电子货币,转账结算,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故本题选B。
【考点定位】信用工具
【知识拓展】可以使用的结算工具:①携带现钞 :花钱不多的短期境外旅行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对于花钱比较多的旅行来说,只适合作为补充手段使用。 ②旅行支票
:这是一种介于现金和国际信用卡之间的解决方式,和少量现钞结合,非常适合旅游时使用 ③国际信用卡:如果您经常出国,或者长时间在不同国家旅行,一定要办理国际信用卡。偶尔的短期出境旅行,则没有这个必要。④银行汇票 :适合于时间比较长、目的地比较单一的旅行,或者需要携带外汇的数额比较大的时候使用。由于灵活性比较差,不建议普通的跟团出境旅行采用这种方式 。⑤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存款,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
9.2018年10月31日,号称“聊城市最大社区”的“龙湾新村"开盘售楼。某个体老板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718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34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44万元和利息10万元。在这一购房过程中,房价78万元,首付34万元,利息10万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B.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答案】A
【解析】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功能,因此“房价80万元”体现的是价值尺度职能,货币用于支付贷款和利息是支付手段,用于购买是流通手段,因此“首付40万元”体现的是流通手段职能,“还贷款40万元”体现的是支付手段职能。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货币的职能
【名师点睛】凡出现“明码标价”反映某商品值多少钱或者价格是多少的情况,体现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凡是出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反映出有现金交易的情况,体现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凡是出现“欠债还钱”,反映出买卖过程中钱货交易时空分离的情况,体现的是支付手段职能;凡出现货币退出流通作为财富收藏的情况,体现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10.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下列有关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②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
③国家可任意发行纸币
④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选项错误,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故排除。④选项错误,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市场来决定的。题目中,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
11.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A. 5万亿元 B. 6万亿元 C. 7.5万亿元 D. 10万元
【答案】B
【解析】
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5万亿元,则去年货币流通速度应为10÷5=2次,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无,则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20÷2=10万亿元,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关于货币量计算的主要公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2.下列对汇率认识正确的是
A.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B. 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C. 汇率是固定不变的
D. 汇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决定因素
【答案】A
【解析】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外汇是外币表示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C选项错误,汇率是不断变化的。D选项错误,夸大了汇率的作用。
13.通过银行卡消费已成为社会时尚,“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这说明银行卡
A. 是有价证券
B. 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C. 在使用上没有任何限制
D. 任何人都可以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的表述,通过银行卡消费已成为社会时尚,“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这说明了用银行卡消费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银行卡不是有价证券。C选项“没有任何限制”的表述错误。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
14.2018年9月18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6.85元;而9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是1美元兑换6.83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贬值,中国公民赴美留学成本上升
B. 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升值,中国公民赴美留学成本下降
C. 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中国公民赴美留学成本上升
D. 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中国公民赴美留学成本下降
【答案】D
【解析】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材料表明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减少,这表明同等数量的美元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美元汇率降低,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公民赴美留学成本下降,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
15.2018年CPI节节攀升,有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引起了部分居民的恐慌,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的存款数量会下降。④选项“必然升高”的表述过于绝对。题目中,因为CPI节节攀升,故有专家发出了通胀预警,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会使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从而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故①③选项正确入选。选A。
【点睛】易错点---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纸币发行量的多少受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制约。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无论发行多少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应当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相一致,不能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当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3)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数量的增加和价格总额的增大,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多,由此而增加纸币的发行量,这种增多是好事。
16.下侧漫画告诉我们
A. 金钱是万恶之源
B. 要对金钱敬而远之
C. 获得金钱要取之有道
D. 使用金钱要用之有度
【答案】C
【解析】
略
17.街上卖冷饮的老太太说“我总订着广播电视报,听着天气预报,刮风下雨气温低,谁还想买冷饮?晚上电视里要有足球,好电视剧歌星演唱会什么的,我心里有谱,每天进多少货就看它了。”老太太的话反映
A. 价值规律的要求
B. 价值决定价格的要求
C. 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要求
D. 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值的要求
【答案】A
【解析】
材料说明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要卖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些都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故A选项符合题意;B、D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错误,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价值规律调节经济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起着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作用。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商品交换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高的生产者,便只能得到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劳动耗费。这就必然会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生产者,因其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至被淘汰。所以,价值规律的作用,也会导致人们收入分配的差别,部分劳动者的失业,部分投资者的失败。
18.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厂家,有赔有赚。从根本上说,决定该商品价值量的是
A. 各厂家的生产效率
B. 商品的供求关系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厂家的个别劳动时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故选C。
考点: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9.面是某地制鞋行业生产出现的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生的变化是
每双鞋的价值量
情形1: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
①
情形2: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
A. ①不变②降低
B. ①提高②不变
C. ①降低②提高
D. ①降低②不变
【答案】A
【解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也不变,故①处应为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商品价值量会降低,故②处应为降低。答案为A。
【考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20.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假设社会上现在有100人生产同样一支的钢笔,其中50人用手工生产,一天能生产500支钢笔;40人用机器生产,一天能生产5000支钢笔;10人用电脑生产,一天能生产500万支钢笔。则该钢笔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
A. 手工 B. 机器 C. 电脑 D. 手工、机器和电脑的平均条件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该行业中共100人生产同样一支的钢笔,其中,10人用电脑生产,一天的生产量要远大于其他用手工和机器生产的总和,故则该钢笔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电脑;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
21.秋季是水果产销两旺的季节,但是秋季苹果集中上市后,苹果的价格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①此时的苹果使用价值降低
②苹果有较多的替代品
③苹果的供给量增加
④苹果的消费需求旺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但是秋季苹果集中上市后,苹果的价格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在于都上市后导致了苹果市场供大于求,故苹果的价格上涨,当苹果的价格上涨后,人们可能会转而消费其替代品。故②③入选。①选项错误,苹果使用价值没有改变。④选项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
【考点定位】供给影响价格
【名师点睛】供求影响价格
(1)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点上和某一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意愿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3)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对买方有利,这就是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对卖方有利,这就是卖方市场。
22.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
①价值决定价格
②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价值离不开价格
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价值与价格的关系。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③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④选项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故排除。选A。
23. 下图的供给曲线突出反映了市场价格变化可以影响或引导( )
A. 居民的消费需求 B. 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C. 企业的生产效率 D. 生产者的投资方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上图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考查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故A、B选项排除;价格不能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直接影响,C排除;价格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影响或引导生产者的投资方向,D正确。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
24.根据下图反映出的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可以推断出
A. 甲是高档耐用品,乙是生活必需品
B. 甲和乙是有互补关系的商品
C. 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
D. 甲和乙是互为替代关系的商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甲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所以甲是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变动对其影响不是太大,乙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为高档耐用品,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由图示无法判断一种商品的价格升降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产生的影响,故排除BD。故本题答案为C。
25.2018年3月25日起,受郑西高铁开通影响,郑州至西安航班全部停飞。“火车一提速,飞机就遭殃”。这是因为
A. 二者是替代关系
B. 二者是互补关系
C. 消费方式决定生产结构
D. 供求关系对生产有决定性影响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2013年3月25日起,受到郑西高铁开通的影响,郑州至西安航班全部停飞。“火车一提速,飞机就遭殃”。这是因为二者是替代关系,即无论是乘坐火车还是飞机都能满足人们到达目的地的需要;故A选项入选。B选项判断错误。C选项错误,生产决定消费。D错误,供求影响生产。
26. M商品的价格(X)与需求量(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D1向D2平移。( )
①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
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上升
③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
④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大米和面粉是互为替代品的商品,面粉价格下降,对面粉的需求量增加,对大米的需求量减少,曲线D1向D2平移,故①正确;题肢②说法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汽油价格上涨,对汽油的需求量减少,对汽车的需求量也会减少,故题肢③正确,据此排除④。故答案选C。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27.2018年4月27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楼市会发生逆转,将由去年的卖方市场转成为买方市场。成为买方市场意味着
①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②由买者起主导作用
③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④供过于求,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本题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含义知识点。
点评:本题对比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含义是作对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熟记课本基础知识很重要。
28.新疫苗上市前,不少清费者担心其价格会高得难以接受。消费者之所以关心疫苗的价格,是因为
A. 商品价格的高低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B. 价格的变动会调节生产规模
C. 价格的变动会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D. 价格的变动会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目的表述,新疫苗上市前,不少清费者担心其价格会高得难以接受,消费者之所以关心疫苗的价格,这是因为商品价格的高低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故A选项入选。B、C、D选项表述的是价格变动的影响,不是题目的原因。故排除。
29.当羊肉价格上涨时,某些羊肉火锅店会减少羊肉的使用量,用猪肉甚至其它肉类替代。这说明价格变动会()
A. 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B. 影响消费水平
C. 调节产量
D.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目中,当羊肉价格上涨时,某些羊肉火锅店会减少羊肉的使用量,用猪肉甚至其它肉类替代,这说明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故D选项入选。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消费水平以及产量的影响,故排除A、B、C。
30.当牛蒡市场升温、价格上涨时,牛蒡生产经营者明显增多;而当牛蒡市场降温,价格行情进入下行通道后,牛蒡生产经营者又明显减少。这一现象
①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②反映了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③说明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
④表明价格变动引起价值量的变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的表述,当牛蒡市场升温、价格上涨时,牛蒡生产经营者明显增多;而当牛蒡市场降温,价格行情进入下行通道后,牛蒡生产经营者又明显减少。这一现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说明价格变动能够调节生产规模。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供求影响价格。④选项错误,价值决定价格。选B。
二、非选择题
3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答案】(1)图一反映了供求、价格、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图二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受价值规律支配。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看图并根据图回答出反应的经济现象。本题包含两幅图,首先,第一幅图可以看出,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使生产者获利增加,然后会扩大生产,这样会导致商品供过于求,供求关系改变后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减少,从而缩小生产规模又一次改变了供求关系,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无限循环,考生从这个规律中要概括出商品的供求、价格、生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图二,中间横轴是价值,曲线是价格,反应的经济现象就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出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本题的难度较小,考察的主要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两幅图中商品价格的变动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均为背诵内容。
考点:价值规律、供求影响价格
32.甘肃省静宁县是苹果最佳的适生区,因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等因素,产出的苹果味浓色艳、耐存储,静宁的很多农户也因为种植苹果而发家致富了。
2017年由于气候适宜静宁苹果获得大丰收,但大丰收后却遭到了重创,出现了严重滞销的局面:虽然曾经创下每500克售价10元的纪录,可如今,2元钱500克还不是特别好卖。农业专家认为,该地苹果难卖的主要原因,一是果商借苹果丰收而拼命压价,二是由于粗放型经营,加工点、加工工厂少,运输方式、运输手段落后,水果走出去难。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该地苹果价格的原因?
(2)苹果价格的暴跌会给果农带来那些影响?
【答案】(1)①价值决定价格。静宁苹果为粗放型经营,加工点、加工工厂少,成本较低;②供求影响价格。苹果大丰收导致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价格下降。
(2)①调节生产规模,由于苹果价格的暴跌,果农获利减少甚至亏本,这时果农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③促使果农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果农可以加大苹果品种的研究,大力推广早熟和晚熟品种,以避开苹果上市高峰期,延长供应时间,获得较好的价格.推广易运输的品种,扩大销售范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甘肃省静宁县的苹果大丰收后出现了严重滞销的局面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影响该地苹果价格的原因。本题难度相对较小,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主要可以从价值决定价格与供求影响价格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苹果价格的暴跌会给果农带来那些影响。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首先,可以从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规模的角度说明当价格下降时,果农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其次,可以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可以从促使果农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的角度,说明果农可以加大苹果品种的研究,大力推广早熟和晚熟品种,以避开苹果上市高峰期,延长供应时间,获得较好的价格即可。
【点睛】影响价格的因素:
分类
因素
表现
决定因素
商品价值
一般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
直接因素
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间接因素
纸币发行量
与价格成正比。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会引发通货膨胀
国家政策
一般采取逆向调节的方式
货币价值
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其他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