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00 KB
- 2021-04-14 发布
[
学生用书 P142(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25 分钟)
一、选择题
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
术,窥视中华”。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 )
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
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
D.华夷观念被打破
解析:选 B。据题干可知,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
中华”,但魏源在 1842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
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选 B 项。
2.(2019·马鞍山高二质检)魏源的《海国图志》:“今西方各国,最奇巧有益之事,乃是
火蒸水气舟车所动之机关,其势若大风之无可当也……盖水一分煮到极沸,则变为气,须千
分百分之地,才可容载之……今以蒸水之气,感动机关,即是此理也。”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
B.少量国人已经开始关注蒸汽机运行原理
C.此时中国地主阶级对西方科技尚不认同
D.说明蒸汽机开始在国内获得推广与使用
解析:选 B。材料只是客观介绍蒸汽机这一对中国人来说“奇巧”的东西,并没有涉及“师
夷长技以制夷”,故 A 项错误;材料出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著作,描述的是蒸汽机的运行
原理,故 B 项正确;魏源在著作中将蒸汽机称为“有益之事”,表达了对西方科技的认可,
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国内推广和使用蒸汽机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3.(2019·莱州高二期中)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最
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选 D。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但采用了“中体西用”
思想,没有学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致失败,故选 D 项。
4.(2019·汕头高二质检)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在 1897 年的日记,由此可见( )
A.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
B.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
D.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
解析:选 D。解读题干材料可知取士内容的变化,这说明当时中国主动学习西方,“以夷
变夏”,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故选 D 项。材料中“孔孟之学不闻郑重”,表明儒家思想
地位下降,但不能推断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A 项错误;材料表明国家重视西学,但不能推
断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基层对废除科举的态度,C 项错误。
5.(2019·呼和浩特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基本都是从得民
心、通上下之情、集思广益、办事公平的考虑出发的,并未将议院视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也没有提出制定宪法。这一叙述意在论证( )
A.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没有体现儒家民本观念
B.早期维新派主张参照德意志帝国体制改革
C.早期维新派没有主张以君主立宪取代专制
D.早期维新派的主张纠正了西方议会制弊端
解析:选 C。题干反映了早期维新派立议院的侧重在于公平,非深入地反专制,故选 C
项。题干中“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基本都是从得民心”体现了一定民本思想,A 项错误;
题干中未体现早期维新派向哪一国政体学习的问题,B 项错误;早期维新派此时还处于对西方
政治制度的热心学习阶段,还没看到其弊端,D 项错误。
6.(2019·盐城高二期末)“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
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
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 )
A.主张民主共和 B.提倡民主科学
C.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中体西用
解析:选 C。题干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表明先生(康
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
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选 C 项。
7.(2019·山西名校联盟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
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A.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解析:选 C。解读题干可知维新派否定儒家思想,这就是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思想对封建制度的影响,A 项不符合题意,A
项错误;康有为维新思想并没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B 项错误;康有为主要是改良思想,D
项错误。
8.(2019·滁州高二检测)1902 年,梁启超指出权臣于国有利有弊,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
利,以宰相为例,宰相与天子共治天下,而非天子之私人,相权之尊类似近代之立宪国。梁
启超此言旨在( )
A.提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否定丞相制度的历史作用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为袁世凯掌握国家权力辩护
解析:选 C。据材料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君主权力应当受到限制,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
宪制,故选 C 项。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A 项错误;梁启超将古代宰相类比君主立宪制的
首相,是对丞相制度的肯定,B 项错误;此时袁世凯尚未掌握国家权力,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9·新乡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被误解、歪曲、篡改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始误于荀学
至拘陋,中乱于刘歆之伪谬,末割于朱子之偏安。”谭嗣同认为,儒家的变质始于荀子,继荀
子之后败坏孔学的先后有叔孙通、刘歆、韩愈、程朱。宋恕则认为,自汉以来,儒家实亡,
此后的所谓儒学实际上是“阳儒阴法之学”。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
材料二 康有为把 19 世纪末中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变法维新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挂
上孔圣人的招牌,把孔子说成是“与时变化”、创立“选举”等制,向望“民主”之“太平”,
用自己的观点阐释儒家经典,使人们相信,“变法维新”,就是遵循孔子的“立法”,孔子也就
成了变法维新的祖师。由于康有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孔子,奴隶制社会的孔子资产阶级化了。
……他认识到,与其打倒孔子,反而不如神化孔子,改造孔子,为我所用。“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于是他重搬儒术,利用当时迷信孔子的
心理,把孔子乔装打扮,拼命神化。
——万平《试论康有为变法维新的体制蓝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等维新派关于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据此指出这一时期维新派
对孔子和儒家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是如何塑造“一个全新的孔子”的。他这样做的
目的和原因是什么?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孔子学说被误解、歪曲和篡改主要经
历了三个阶段”“儒家的变质始于荀子”,说明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改
造了孔子的学说,使原有的儒学严重变质和败坏,是以儒家为名,行法家之实。第二小问态
度,据材料可归纳出维新派把孔子地位抬高,贬低后来的儒家思想。 (2)第一小问说明,据材
料可知维新派要实行变法维新,就把孔子抬了出来,“康有为把 19 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需要
的变法维新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挂上孔圣人的招牌”,把孔子打扮成一个改革者,把儒家
学说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结合起来。第二小问目的,根据“孔子也就成了变法维新的祖师”
可知,维新派想要托古改制,在孔子的名义之下进行改革。第三小问原因,材料中有“布衣
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说明原因主要是借助儒家思想
减少变法的阻力,同时又可以在强大的中国社会保守势力面前自保。
答案:(1)观点:抨击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篡改了孔子的学说;导致后来的儒家学说严重
变质和败坏;汉以后的儒家学说用的是儒家之名,行的是法家之实。态度:尊崇孔子,批判
后儒。
(2)说明:维新派把资产阶级的选举、民主等等,都附会到孔子身上;把封建时代的孔子
装扮成维新的改革者。目的:想要托古改制,在孔子的旗号下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理念。原因: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这样做可以减少变法阻力;由于中国社会保守势力强大,这
样做还可以维护自身安全。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82021-04-14 18:57:185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02021-04-14 14:47:00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02021-04-13 20:13:16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42021-04-12 16:48:37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72021-04-12 16:42:41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42021-04-12 11:15:051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32021-02-27 08:55:35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32021-02-26 22:31:00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92021-02-26 21:36:511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22021-02-26 21:11:0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