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98 KB
- 2021-04-14 发布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种群的特征
1.下列有关种群及种群特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特征都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B. 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
C. 动物的领域行为能导致均匀分布 D. 通常把种群分成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
龄组
【答案】 A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而种群密度和分布型是种群所特有的特征,A 符合题意;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B 不符合
题意;均匀分布是种内竞争的结果,如动物的领域行为所进行的竞争,C 不符合题意;通常把种群分成生殖
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特征:
(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
(2)空间特征:均匀、随机、集群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乙为 c 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 在 b 点时开始捕捞鱼类比较合适
C.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 d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 D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A、图甲的 c 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属于增长型,图乙年龄组成是年老个体比例大,年
幼个体的比例小,属于衰退型,A 不符合题意;
B、图甲的 b 点种群补偿量最大,捕捞鱼类应该在大于 b 点处捕捞,使种群数量保持在 b 点,B 不符合题意;
C、影直接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还有迁入率、迁出率等,因此不能通过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
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 不符合题意;
D、d 点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此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理清“S”型增长曲线相关知识点:
(1)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
(2)曲线特点
(3)K 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保护有益生物: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K 值)。
②防治有害生物:一方面,增大其生存压力,降低环境容纳量(K 值),另一方面,要在害虫数量达到 K/2 之
前进行提早防治,防止害虫大爆发。
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 a、b、c 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 c 图所示类型
B.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a
图所示类型
C.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 c 图所示类型
D.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 b 所示类型
【答案】 A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 A、年龄组成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较得出的,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
A 符合题意;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
体,年龄组成可能为 a 图所示的增长型,B 不符合题意;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
成为 c 图所示衰退型,C 不符合题意;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图 b 所示的稳定型,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种群各数量特征间的联系: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10 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 11.18‰
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 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 C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密度 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3、种群的年龄组成 4、
性别比例 5、迁入率和迁出率。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描述的年龄结构;正确。 2010 年,
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 11.18‰,描述的是出生率;正确。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描
述的是空间特征;错误。 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描述的是死亡率;正确。
5.下图表示某种兔子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
的密度,第一次捕获 50 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 60 只,标志的 2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 K 值是( )
A. 150 只 B. 200 只 C. 300 只 D. 400 只
【答案】 D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分析】从图中曲线可知,第三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 K 2. 标志重捕法计算
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 标记总数=重捕总数 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 N:50=(60+20): 20,N=200
只,即 K 2=200 只,所以 K 值为 400 只。故选 D
6.下列选项表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
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平方千米粮食产量〕。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得最长久( )
A. B. C. D.
【答案】 B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曲线在四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中,只有 B 国每平方千米产量上
升情况与人口增长相适应,基本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B 国生存得最长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7.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出生率是会发生变化的
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C. 预测将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看性别比率
D. 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答案】C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会受食物、空间、天敌的影响发生变化,A 正确; B、出生
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B 正确;
C、预测将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看年龄组成,C 错误;
D、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D 正确.
故选:C.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
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
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8.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能干扰害虫的雌雄交配,是防治害虫的有效措施.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环境无污染,属于化学防治 B. 促进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向衰退型演变
C. 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间化学信息传递 D. 对害虫种群的出生率影响远大于性别比例
【答案】 A
【考点】种群的特征
【解析】【解答】A、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生物防治,A 错误;
B、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雌雄交配,降低出生率,促进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向衰退型演变,
B 正确;
C、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属于化学信息的应用,干扰害虫间化学信息传递,C 正确;
D、出生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故对害虫种群的出生率影响远大于性
别比例,D 正确.
故选:A.
【分析】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引诱剂能干扰害虫的雌雄交配,是通过降低出生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
于生物防治.
9.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第 1~5 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B. 第 20~30 年间种群增长率为 0
C. 到 30 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D. 第 15~20 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答案】 C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解:A、图中第 1~5 年间,λ 大于 1,且一直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A 正确;
B、第 20~30 年间种群 λ 等于 1,增长率为 0,B 正确;
C、1﹣10 年 λ>1,种群数量增加,到 10 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10 年到 20 年之间 λ<1,则种群数量越来
越少,20﹣30 年 λ=1,种群数量不变,C 错误;
D、第 15~20 年间,λ 小于 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D 正确.
故选:C.
【分析】据图分析,1﹣10 年 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 年 λ<1,种群数量减少;20﹣30 年 λ=1,种群
数量不变.
10.一片水稻田可以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
黑斑蛙可取食稻飞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 50—60 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
________,以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________。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这种演替称
为________演替。
(3)根据该水稻田的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可以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
________个营养级。
(4)稻田中浮萍、鱼虾等生物可以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更好地维持系统的________。
【答案】 (1)种群密度
(2)群落;次生演替
(3)水稻→稻飞虱→黑斑蛙;第二营养级
(4)稳态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 30 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是控
制好水稻的种群密度,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群落.弃耕农田发
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根据题干信息“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班蛙可取食稻飞虱”,可构成的食物
链是水稻→稻飞虱→黑斑蛙,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二营养级。(4)若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浮游植
物,养殖河蟹、鱼类等动物,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更好地维持系统的稳态。
【分析】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及差异: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地方
时间 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1_2_3循环语句同步试题2021-04-14 17:07:437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3-1-3同步试2021-04-14 15:36:505页
-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同步试题2021-04-14 10:56:297页
- 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2021-04-13 23:00:177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2-3-2、3同步2021-04-13 13:05:435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3-1-2-1同步2021-04-12 23:01:155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2-1同步试题(2021-04-12 16:49:296页
- 高中数学:1_1_1算法的概念同步试题2021-02-26 22:27:402页
- 高中数学:1_1_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2021-02-26 21:43:594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4-1同步试2021-02-26 21:18: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