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50 KB
- 2021-04-14 发布
www.ks5u.com
第二课时 滑坡和泥石流
【热点链接】 2020年4月18日,位于东非高原的肯尼亚西北部发生泥石流。截至4月22日,已造成至少15人死亡、20多人失踪。此时,肯尼亚正值雨季,连日暴雨对搜救行动和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肯尼亚泥石流发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肯尼亚正值雨季,暴雨引发泥石流。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水平1:能够结合资料,说出滑坡、泥石流的含义。
水平2:能够结合资料,总结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水平3:能够总结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水平4:能够结合地理资料,提出避灾、防灾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归纳人类对滑坡和泥石流的影响;适应自然规律,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和危害。
区域认知:总结区域地理环境对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流水地貌类型和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2.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1.判断正误。
(1)滑坡就是冰川的冰体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2)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2.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C.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和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D.滑坡和泥石流会引发地震
答案 C
解析 滑坡、泥石流都主要发生在山区;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丰富的降水,而滑坡不一定;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和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地震可能会引发滑坡。
3.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怎样的避险措施?
提示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主题探究 成因和危害
材料一 “易贡藏布”也称“野共藏布”(藏语方言)、易贡河(汉语简称),即流经嘉黎县—波密县(八盖乡—易贡乡—通麦镇)的一条大河,通过易贡湖,由西北至东南,在通麦镇汇入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该流域在1902年和2000年分别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自2000年以来,每年发生滑坡泥石流多达10余次,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
材料二 易贡地质灾害博物馆位置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易贡河流域频繁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可能形成哪些地质地貌景观?
(3)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虽然严重,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大,为什么?
(4)为什么对易贡河流域滑坡、泥石流景观进行保护?
[成果展示] (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岩石破碎;地形陡峭;植被较少;冰川融水多;地下水丰富;受地形和西南季风影响,多暴雨。
(2)滑坡遗迹、泥石流沉积地貌、堰塞湖等。
(3)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4)进行地质灾害研究;发展旅游。
1.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
影响因素
具体特点
1
地质构造
岩石破碎、岩层顺坡倾斜
2
地形坡度
坡度较大(但不超过40°)
3
降水特点
降水较多
4
地下水
丰富,岩体或土体湿度大
5
植被
覆盖度低
6
人为因素
采矿、修路、开垦等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2.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滑坡
泥石流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较大
较小
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可以无水的参与
必须有水的参与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完成(1)~(2)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2)影响图示滑坡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人口
[科学思维] 滑坡的成因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水库蓄水
水库蓄水后,库区的岩体承受的压力增大。
水库蓄水后,水位涨落,滑坡几率增大。
季节变化
滑坡的季节变化受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
图示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主导因素为降水。
[答案] (1)C (2)A
主题探究 防灾减灾
下图是我国山区道路两侧常见的工程图片。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该工程预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该类型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
(2)简述应对上述地质灾害可采取的主要自救措施。
[成果展示] (1)灾害类型:滑坡。诱发因素:地震;强降雨和融雪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矿山开采等)。
(2)在山区暴雨后应保持警惕,如有迹象马上转移;滑坡发生时,应向两侧垂直于滑坡的方向撤离;遇滑坡无法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遇到危险时,及时拨打求助电话;滑坡发生后,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等)。
1.防灾减灾
(1)灾害监测
建设和完善防灾减灾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研究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积极预测、预报自然灾害。
(2)灾害防御
非工程性措施
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防灾教育
工程性措施
生物工程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
岩土体改
造工程
稳定变形岩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
水利工程
建设水库,修建分洪区、加固堤坝、建设防潮堤等
建筑工程
加固房屋、桥梁等建筑,达到抗灾要求
(3)灾中救援与救助
①灾前准备:储备救灾物资,加强救灾演练,选择救灾避难场所等。
②灾中应急:启动应急预案,积极调拨救灾物资和人员,打通救灾通道,抢救受灾人员,稳定灾区秩序,安置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安抚等。
(4)灾后恢复
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重建受灾家园。
2.自救与互救
(1)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1)~(2)题。
(1)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2)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北 D.向东南
[科学思维]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方法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成因
泥石流多发生在坡度较陡的山谷。
a处等高线密集且向高处凸出,最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防御方法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逃生路径应与沟谷的方向垂直且向高处。
东北方向与沟谷垂直且向高处。
[答案] (1)A (2)C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45页活动]
思路点拨 1.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及道路,淤塞河道,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滑坡多发区一般具有坡陡谷深、岩石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稀少、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等特点。防范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教材第46~47页活动]
思路点拨 1.(1)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国泥石流分布广的原因:多山地,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低,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
(2)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2.(1)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成因:自然原因:①地形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形坡度较大;②土壤质地特殊,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③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④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少;⑤黄土高原构造运动强烈,历史上多发地震,加剧了黄土高原表面的破碎和滑坡。人为原因:①人口过快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②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③植被的破坏等。
(2)黄土高原地表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加剧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着黄河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黄土高原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工作可以调整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最终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1)曲流在图中陡坎处。
(2)1948年。理由: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
(3)陡坎内侧为旧河道。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更大。下图为某年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完成1~3题。
1.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秦巴山区 B.横断山区
C.武夷山区 D.东北山区
答案 A
解析 根据9月7日我国地质灾害预报略图并结合我国地形分析,我国9月7日前后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秦岭、大巴山地区。
2.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 )
A.天气状况 B.地质地形条件
C.大型施工活动 D.水系特征
答案 A
解析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是指在某些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故此次地质灾害预报的依据是这些地区的天气状况。
3.从全国看,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 )
A.4~9月 B.10月~次年3月
C.6~11月 D.12月~次年5月
答案 A
解析 从全国看4~9月是我国多雨月份,是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月份。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
近年来,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据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下图为陕北地区1990年以来地方政府记录的黄土滑坡、崩塌按月统计结果图。完成1~2题。
1.造成陕北地区滑坡和崩塌数目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土质状况 B.降水差异
C.植被状况 D.人类活动
答案 A
解析 发生崩塌的斜坡坡度一般大于50°,发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小于50°。读图可知,陕北地区崩塌数目多于滑坡,这是因为陕北地区多为黄土,黄土具有直立性,坡度大,更易发生崩塌,A项正确。
2.导致3~4月份陕北地区崩塌数目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工程建设 B.农业灌溉
C.降水增多 D.土壤冻融
答案 D
解析 3~4月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土层松动,更易发生崩塌,D项正确。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举例说明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地质灾害及分布。
2.关注新闻报道,锁定某重大地质灾害,分析其成因。
3.设计活动方案,组织灾害知识宣传。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3篇2021-04-14 17:56:337页
- 2020高中化学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2021-04-14 17:56:045页
- 2020高中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9 椭圆2021-04-14 17:54:497页
- 人教A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的概念设2021-04-14 17:54:337页
- 【语文】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2021-04-14 17:53:2215页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大全2021-04-14 17:52:3926页
- 高中班级工作总结范文2021-04-14 17:51:501页
- 2020版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2021-04-14 17:51:3115页
- 2020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2021-04-14 17:51:304页
- 高中数学选修2-2课堂达标效果检测 2021-04-14 17:50: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