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50 KB
- 2021-04-14 发布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向位于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卫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一天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释放“玉兔二号”探月车到月面进行考察,读图1,据此完成1~4题。
图1
1.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 位于奔月轨道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B. “鹊桥”中继卫星
C. “玉兔二号”探月车 D. 月球
2. “玉兔二号”探月车回传的数据表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十分巨大。而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 位于美国纽约的小明一家也在电视前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纽约(西五区)此时的区时是
A. 1月3日7:26 B. 1月3日13:26
C. 1月2日22:26 D. 1月2日21:26
4.
此次科学考察中的所有探测器和探月车都依靠太阳能帆板提供电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B. 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内部
C. 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0年
D. 只有黑子和耀斑两种太阳活动方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2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5~7题。。
图2
1. 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 春分到清明 B. 夏至到小暑
C. 秋分到寒露 D. 冬至到小寒
2. 从立春到立夏的整个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或移动方向是
A. 南半球 B. 向南移动 C. 北半球 D. 向北移动
3. 从立秋到立冬,西安
A. 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 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C.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 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天文日照时数是指无任何遮蔽条件下的日照时数。实际日照时数与天文日照时数的比值,就是日照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方晴天的发生率。图3为“北京和雷克雅未克各月日照时数分布状况”和 “冰岛简图”,据此完成8~10题。
图3
1. 下列关于北京和雷克雅未克日照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北京天文日照时数最大值出现早
B. 两地实际日照时数变化完全同步
C. 雷克雅未克夏季日照率高于北京
D. 北京夏季日照率低于冬季日照率
2. 雷克雅未克天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幅度较北京大的原因是
A. 雷克雅未克全年昼长大于夜长 B. 雷克雅未克夏季晴天比北京多
C. 纬度高昼长变化幅度大于北京 D. 雷克雅未克有极昼极夜现象
3. 关于冰岛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 B.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地热
C. 20°E穿过冰岛,地处东半球 D. 受西风影响,风成地貌广布
地质队员在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在某处发现大量海螺化石,请根据海螺化石照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4),据此完成11~13题。
图4
4. 图甲照片中石块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 侵入型岩浆岩 D. 喷出型岩浆岩
5. 图乙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 ①② B. ④⑤ C. ③⑤ D. ⑦⑧
6. 该海螺化石从开始形成到重现地表,大致经历的地质过程最有可能是
A. 地壳下沉、沉积、地壳抬升、侵蚀
B. 地壳下沉、侵蚀、地壳抬升、沉积
C. 沉积、地壳下沉、侵蚀、地壳抬升
D. 侵蚀、地壳抬升、地壳下沉、沉积
图5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据此完成14~16题。
图5
1. 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 地堑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
2. 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 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 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 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 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所致
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天生桥”图(图6),据此完成17~18题。
图6
4. 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桥”——风力堆积作用而成 B. 乙“桥”——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 丙“桥”——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D. 丁“桥”——干旱地区比较常见
5. 陕西洛川黄土桥所处的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7中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19~21题。
图7
1.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A.升高,④增强 B.升高,③增强
C.降低,②增强 D.降低,①增强
2. 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
A.昼夜温差变大 B.海冰加速融化
C.极地东风加强 D.海水蒸发加剧
3. 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图8中甲为海岛地图,而乙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22~24题。
4. 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A.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5.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6. 据图丙,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6时
C. 18时至次日6时 D. 6时至18时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 “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图9),据此完成25~26题。
图9
1. “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过程中,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 水汽输送 B. 降水
C. 植物蒸腾 D. 下渗
2.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海平面等压线图(图10),据此完成27~29题。
图10
3. B、D两处气压中心
A.B中心气压数值更大 B.D中心盛行上升气流
C.B中心气流旋转辐散 D.D中心多为晴朗天气
4. A地风向为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5. 与C地区处于同一纬度的亚欧大陆西岸,此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温和湿润
读 “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图11), 据此完成30~32题。。
图11
1. 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
A.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寒流
B.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C.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寒流
D.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2. 图中受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⑦ D.②⑥
3. 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的净化速度,扩大了范围
B.寒流与暖流交汇处会产生暴雨
C.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的形成受寒流影响显著
D.秘鲁附近沿海因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4. 关于该山体(图12)的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图12
A. 山体所处地区气候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
B. 植被垂直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降水
C. 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图(图13),据此完成34~35题。
图13
5. 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1. 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性 D.差异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36.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图14),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共15分)
图14
(1)此时,B地受_______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4分)
(2)图中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地;甲地比乙地________(选择填空)。(2分)
A.气压高 B.风力大 C.气温高 D.湿度大
(3)近日,将有______锋从④地过境。①地在锋面过境后,天气将会_____。(4分)
(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__________(上升、下降)运动。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__________地。(4分)
(5)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这一时期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1分)
37.下图为东非草原上动物迁徙路线图及气候资料(图15)。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15 分)
图15
(1)读图 b 中降水柱状图,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2分)
(2)如图 a 所示时,大约是 月(选择)。(1分)
A. 1 月 B. 7 月 C. 9 月 D. 11 月
此时图b中 (甲、乙)地草木枯萎,原因是受到 带控制;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已经迁移到 (南、北)方。(6分)
(3)可见,造成野生动物每年周期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选择) (1分)
A. 人类的游牧活动 B. 开发旅游的需求
C.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D. 温室效应的结果
(4)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脚为郁郁葱葱的森林,而山顶却终年积雪,这属于 地带性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是 (多项选择)。(3分)
A. 引起地壳运动加剧 B. 导致山地雪线上升
C. 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D. 缓解气候寒冷程度
(5)气候的变化使当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2分)
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0分)
1-5 CCDAB 6-10 DADCB 11-15 BDACA 16-20 DDCDC
21-25 BCDBD 26-30 ADBDD 31-35 CADCD
二、综合题(30分)
36. (15分)
(1)高(2分);干冷(或晴朗)(2分)
(2)c(1分,多选不得分);B (1分)
(3)冷(2分);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分)
(4)上升(2分);④(2分)
(5)沙尘暴(或寒潮)(1分)
37.(15分)
(1)热带草原气候 (2分)
(2)B (1分) 乙(2分) (东南)信风 (2分) 北(2分)
(3)C (1分)
(4)垂直(1分) BC (2分)
(5)整体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