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0.50 KB
- 2021-04-14 发布
娄底市2018-2019年第一学期期中大联考生物(理科)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三1~4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桥梁是( )
A.体液 B.细胞外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2.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42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
3.下列各组物质或离子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葡萄糖、氨基酸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
的是( )
A.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6.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
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外
7.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可以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8.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9.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 )
A.W区 B.S区 C.V区 D.H区
1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
11.在人体内,以下各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 D.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12.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通过体液运输
13.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14.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B.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15.用下述实验研究动物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时,会出现甲状腺激素过量病变的实验是( )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 B.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C.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D.向切除甲状腺的狗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
16.“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在这种天气的早晨,同学们上学的路上,体内的激素会升高的是( )
A.胰岛素 B.性激素 C.抗利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7.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如图为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对几种器官的调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⑤的效果都是使效应器收缩
B.过程②的调控可以由④的结果来实现
C.过程③通过抑制高尔基体活动来实现
D.过程④存在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18.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过程属于(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9.下列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 )
A.注射卡介苗和输入抗体 B.注射胸腺激素和口服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和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和输入淋巴因子
20.在同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出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21.某实验小组选取若干长度为2 cm的胚芽鞘,用碳素笔从胚芽鞘的尖端画一条直线到最下端,如图所示,然后将实验材料置于黑暗处培养2~3天后观察a和b段颜色的深浅,下列有关该实验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作用的部位
B.一段时间后a段的颜色较深,b段颜色较浅
C.该实验应设置没有画线的胚芽鞘作为对照组
D.设置多组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误差
22.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
①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②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④2,4—D清除田间杂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延长种子寿命 B.棉花保蕾、保铃 C.培育无子番茄 D.促进插条生根
24.辣椒在盛花期遭遇连续暴雨,正常受粉受到影响,为防止减产,菜农采取了喷洒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溶液的措施。他们最可能使用了哪种激素类似物( )
A.乙烯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生长素
2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26.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4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A.14 000 B.15000 C.17500 D.70000
27.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
28.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2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
D.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3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衰退型的种群通常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性别比例的变化会使种群的繁殖潜力产生差异
C.种群会通过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在某一数值上下波动
D.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31.(10分)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
(1)a表示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作用,使各个______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___________。
32.(9分)近年来,狗和猫等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伴侣,但它们也可能成为致命的元凶。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会入侵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人突然被狗追咬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导,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痛觉。
(2)突然受到惊吓会导致人尿失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惊吓使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而出汗,此过程中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加快,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
(4)人若被狗咬伤后,要立即到医院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病毒血清。狂犬疫苗在免疫学上相当于_________,其作用主要是刺激机体建立特异性免疫,此过程中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下次被狂犬病毒侵染时,______________细胞会增殖、分化为_________细胞,从而分泌大量抗体,快速消灭抗原。
33.(11分)如图所示,①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关系,②图表示将已长出幼根和幼芽的豌豆种子置于水平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是由于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豌豆幼芽和幼根继续生长的方向分别是:幼芽_____;幼根______。
(3)由①可知,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______,10-8mol·L-1的生长素_____根的生长,却强烈地______芽的生长。
(4)由图示可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______,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______。上述三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是:_____>_____>_____。
34.(10分)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请回答问题。
(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_____.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
(2)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 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据图中的能量值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______的呼吸作用是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4)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物质循环、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5)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娄底市2018-2019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大联考
理科生物
参考答案
第Ⅰ卷答题栏(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A
C
D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A
C
D
C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D
C
A
B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10分)
(1) 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0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4)神经一体液一免疫
(5)调节 器官、系统 稳态
32.(9分)
(1)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大脑皮层
(2)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或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 (3)促甲状腺激素 几乎全身所有细胞
(4)抗原 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记忆(B) 浆
33.(11分)
(1)地心引力(重力)
(2)向上 向下
(3)高 抑制 促进
(4)不同 不同 根 芽 茎
34.(10分)
(1)竞争 样方 随机取样
(2)温度
(3)大于 0.85 分解者
(4)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5)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