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 MB
- 2021-04-14 发布
课时作业
(2016·江苏地理)中国的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画①显示有高大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与丘陵地形特征不符合,排除;画②显示平地上的孤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排除;画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排除;画④显示有低矮的丘陵,以及河流、小船等,符合我国江南丘陵景观特征。故选D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画③描绘的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而其形成原因为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故选C项。
(2019·新沂月考)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3~4题。
3.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太行山 B.太岳山
C.子午岭 D.六盘山
4.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B.褶皱—断层
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D.水平挤压—风力堆积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图示太行山、太岳山、子午岭分别属于背斜山、向斜山、向斜山,六盘山和泰山一样是断块山。第4题,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地势较低,集水成河→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平原。
(2019·常州调研)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河流( )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6.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 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 D.汇入处落差大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读图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说明河水流速较慢;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为沉积岸,河床平坦;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第6题,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
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图中河流( )
①分汊多 ②易改道 ③流量不稳定 ④多为地下暗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图中扇三角洲( )
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
答案 7.D 8.A 9.C
解析 第7题,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早期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后期自下而上由大到小,表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后退缩,说明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D对。第8题,由于沉积严重,现有河汊易淤浅,流量减少,直至淤塞改道,所以流量不稳定,易改道。第9题,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缩小,A错;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扇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B错;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C对;流水沉积作用,先沉积大的再沉积小的,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D错。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11.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12.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答案 10.A 11.D 12.B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以看出,图中1972年河水深度总体较1963年浅,说明这一时段内河床整体抬升,河流淤积严重,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A项正确;森林覆盖率提高,使其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减小,河床断面深度增加,B、C项错误;中上游地区水库数量增多,河水中的泥沙会在库区沉积下来,导致该河段泥沙含量减少,D项错误。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72年相比,2002年河床断面的深水槽位置距离北岸相对较远,深水槽位置南移,由于深水槽水深,可以航行大型船舶,说明主航道南移,D项正确;河床变化情况、主航道变深与深水槽位置无关,A、B、C项错误。第12题,在所示期间该河段北岸河床变化不大,河床较浅,泥沙在北岸沉积相对较多,北岸堤坝相对安全,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深水槽位置不断南移,说明南岸受流水侵蚀严重,故应加强堤防建设,B项正确;从1972到2002年河床深度加深,说明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减少,故无须加大拦水拦沙措施,C项错误;长江下游所采取措施与本断面河床变化情况关系不大,D项错误。
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13~14题。
13.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14.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 )
A.硅铝层 B.硅镁层
C.岩石圈 D.软流层
答案 13.D 14.D
解析 第13题,该地区位于地中海,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选择D项。第14题,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选择D项。
15.(2018·东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你是否赞成,并阐明理由。
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
(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或不赞成。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各类污染。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第(2)题,结合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以及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第(3)题,开放性题目。观点与论证统一即可。
16.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答案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出露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背斜形成过程中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
(3)不能。因为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不是背斜顶部,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海面而成。(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3)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不是背斜顶部,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造。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2021-04-13 22:14:4212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3 19:47:281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