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4 MB
- 2021-04-14 发布
东北
一曲凄怆的
《
松花江上
》
,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
“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
满蒙
,如欲征服
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
——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
大陆政策
材料二:
“
今天之满蒙地位
……
不仅在我国国防上,
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
生命线
。
”
——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
1929
年
--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
波及日
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
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
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
1930
年
11
月至
1931
年
9
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
次
“
围剿
”
红军
,无心北顾。
探究一: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
1
)日本侵略中国
蓄谋已久
(
2
)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
生命线
(
3
)日本为摆脱
经济危机
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
4
)蒋介石积极
内战
,日本有机可乘。
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中国
“
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
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事变
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
沈阳
日军制造
柳条湖事件
;
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
探究二: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进而占领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人有计划实行的”。
——
战后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
九一八事变
第
14
课 难忘九一八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为什么东北在短短的四个月就沦陷了?
问题
1
:
攘外必先安内
问题
2
:
蒋介石为什么推行不抵抗政策?
1931
年
8
月
22
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东北沦陷后,
1932
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
溥仪
,在长春建立 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
九一八事变
“
九一八事变
”
的影响
什么态度?
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全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
问题
3: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
是怎么做的呢?
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
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杨靖宇
2
、中国人民的
局部抗战
开始了
杨靖宇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
烈士英魂永存
快速抢答
:
1.
时 间:
2.
制造者
:
3.
经 过
:
1931
年
9
月
18
日
日本关东军
制造柳条湖事件
炮轰沈阳城
4.
结 果:
东三省沦陷
5.
原 因: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勿忘国耻,我们能做什么?
其三,勿忘国耻当思忧患。
其一,勿忘国耻当思团结。
其二,勿忘国耻当思自强。
日本继续把魔爪伸向华北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华北危急!!!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①
中国共产党
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
学生
——“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
平静的书桌了。”
一二九运动
探究三:
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背景)
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从中华民族危机,中共呼声,张、杨二人自身的品质,蒋介石的态度等方面分析)
1
、日军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3
、
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怀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
4
、
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西安事变爆发的
直接原因
。
国之大幸
---
西安事变
(
双十二事变
)
1.
时间
:
2.
人物
:
3.
目的
: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张学良
.
杨虎
城
逼蒋抗日
4.
经过
: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
快速抢答
:
西安事变
5.
结果:
和平解决,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放蒋:可以有力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主张:和平解决!
杀蒋:中国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内战。
内战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
国之大幸: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重要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被誉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他,出身马贼,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却曾不抵抗,致使东三省沦入敌手;
他,因主持东北易帜、发动西安事变,被周恩来誉为
“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
;
他,因逼蒋抗日,被蒋介石软禁长达
55
年,并始终未能再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
张学良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
……
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
江泽民
2001年10月15日
1
缅怀爱国者
思考:
在内战过程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
共产党
该不该杀蒋介石?请说明理由?
如果杀掉蒋介石,当时中国会
……
蒋介石迫害许多共产党
,
应该杀掉他。
延安方面
分组讨论: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及其背后支持的国家会怎样应对?请说明理由?
反应:高兴?还是悲伤?行为:暴力处理
(
杀蒋
)
?还是和平解决
(
救蒋
)
?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
何应钦
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
宋美龄
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日本
美英
亲日派
亲英美派
南京方面
西安事变后,西安
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可能陷于纷争四起,
群雄割据
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
日本有机可乘
,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霸占中国。
在此背景下,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国民党
共产党
攘外必先安内
西安事变
主张合作抗日
合作抗日
占东北
侵华北
破 产
实 现
小结
第
14
课 难忘九一八
内战
日本趁机
你的心声
如何正确看待这段历史?
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老师寄语
悲壮的历史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
历史不能忘却也不容篡改
!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材料一:
9
月
11
日,日本野田内阁开会,决定从预备费中支出
“
购
”
岛款,实现所谓钓鱼岛
“
国有化
”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材料二:
10
月
17
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供奉着
14
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材料三:
11
月
13
日,日本右翼政客、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成立
“
太阳党
”
。叫嚣
“
制定自主宪法、增强国家防卫能力
”
。
今年关注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坚决捍卫世界和平!
一、判断题
1
、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3
、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4
、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去西安调停。
5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局部抗战
周恩来
初步
课堂巩固:练一练
1
、(
2014·
天津市)歌曲
《
松花江上
》
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双十二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2
、
(
2014·
广西桂林) “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可谓高明之极。
……
国共恩怨不可谓不深,但是共产党干得委实漂亮,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该材料评价的是
A
.西安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A
二、选择题
A
3
、(
2014·
浙江湖州)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一大
——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
——
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B
4
、(
2014·
四川达州)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
.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
.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C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
一曲凄怆的
《
松花江上
》
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6
.(
2008
年四川省甘孜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
年
12
月
12
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材料二:
1936
年
12
月
12
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
!”
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
(
1
)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
(
2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
(
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
逼蒋抗日
后一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回答:
(
1
)材料一是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前后?
(
2
)材料一的态度如何?
(
3
)此态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恶果?
九一八事变
对日本侵略不抵抗
东北三省沦陷
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胡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