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6 KB
- 2021-04-14 发布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诗歌鉴赏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 E(鉴赏评价)
类型
【形象类】
高考主要考查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内容。
【技巧类】
重点鉴赏诗句的表达技巧。
【字词类】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
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
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主旨类】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
力。
【语言风格类】
答题技巧
【形象类题目技巧点拨】
人物形象答题技巧
分析方法:
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
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①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
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景物形象(意象意境)答题技巧
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
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怎样“感伤”。
事物形象答题技巧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
征或托物言志)。
【字词类题目技巧点拨】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答题技巧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
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赏析诗歌重点句子(炼句)答题技巧
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技巧手法类题目点拨】
常见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
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 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
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
了怎样的效果等。)
【语言风格类题目点拨】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语言风格分类 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
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
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 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
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
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
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
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
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
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
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
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
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
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
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 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
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
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主旨类题目技巧点拨】
答题思路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
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
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
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
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
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
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
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
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
(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
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
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
物后志。
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
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
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
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
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
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
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
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
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
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
丰富的情感。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精练的语言。还要注意
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
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
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
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答题模板
1.情感概括题
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
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
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
情感分析题有两种答题模式:
(1)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
(2)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
语言,说出情感的依据和来由。
3.情感评价探究题
这类题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为: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
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相关文档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2021-04-14 15:25:4413页
- 新编教材中考病句复习专项训练题及2021-04-14 12:01:016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易错字音2021-04-13 20:21:533页
-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2021-04-12 18:21:5114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期末《阅2021-04-12 17:41:5140页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破十法》专项2021-04-12 13:19:023页
-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句子专项2021-02-27 09:09:027页
- 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题附答2021-02-26 21:53:5215页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必考周长题综合2021-02-26 20:53:233页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比较2021-02-26 20:10: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