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1 KB
- 2021-04-14 发布
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燃烧;知道燃烧和燃烧的条件;能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探究燃烧的条
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实验,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增加对
化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燃烧条件。
【难点】利用燃烧条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魔术:烧不坏的手绢(将 20mL 的 95%的酒精与 10mL 的水混合。把一
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
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
坏)
教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揭开魔术的奥秘了。
环节二:讲授新课
请学生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燃烧的实例,说一说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通常意义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过渡:什么情况下能燃烧?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接下来我们探讨燃烧的条件。
进行三组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
论。
(2)对比实验【7-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下白磷不燃烧。引导
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学生思考并讨论让水下白磷燃烧的方法,教师听取意见后演示实验【7-12】,
热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
总结: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
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揭秘魔术:水分蒸发吸收了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其燃烧的
最低温度,手帕无法燃烧保持完整。
环节三:拓展提升
思考:1.为什么篝火中的木材要架空?2.实验室的酒精灯通常用火柴点燃,煤气
灶用电子打火器点燃、煤炉则要用纸屑、木条等引燃,这是为什么呢?3.点燃火
柴时,划火柴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
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作业:思考怎么才能灭火。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 轴对称现象2021-04-14 15:09:522页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置身于市场2021-04-14 15:09:422页
- 16年初中化学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优秀2021-04-14 15:09:263页
- 五年级数学教案《小数乘法与解决实2021-04-14 15:09:007页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智慧广场--2021-04-14 15:08:298页
- 语文园地六创新教案2021-04-14 15:07:592页
- 2020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2021-04-14 15:07:543页
- 最新最新两篇开学第一课疫情防控主2021-04-14 15:07:515页
- 2014年秋七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4_3_2021-04-14 15:07:344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第四章 4_2_2-42021-04-14 15:07:3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