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00 KB
- 2021-04-14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发达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市有关。到了唐朝,城市管理的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下列情况在唐朝城市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市场遵循“日中而聚,日落而散”的古训
B.商品交易由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的管理
C.全城坊市分置,星罗棋布,街衢宽直,制度宏伟
D.“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2.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 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圼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 绸之路曰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 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
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 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
3.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4.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5.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佃, 则力佣自活”,“计岁而受值者曰长丁,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雇
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
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6.汉代《汜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
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 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
7.下表为两汉至隋和唐朝水利工程数量表(单位:件),据此可以推断
两汉至隋
唐
两汉至隋
唐
陕西
29
32
四川
1
15
山西
10
32
江苏
15
18
河北
12
24
安徽
9
12
河南
37
11
浙江
13
44
甘肃
2
4
福建
6
29
湖北
1
4
江西
3
20
湖南
2
7
云南
2
1
A.大运河的开凿推动经济交流 B.北方经济落后于南方
C唐朝丝织业的发展超越前代 D.南方经济得到了开发
8.《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9.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10.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1.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蒸汽与煤炭 C.电力与钢铁 D.煤炭与钢铁
12.下图反映了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工业革命
A.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使生产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C.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D.使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13. 下侧是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
14.“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
15.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②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下表列举的是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的一些重要事件。下列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A. 甲午战争后,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而成立
B. 民国初年,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抗战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
D. 近代史上,始终受到清政府的压制
17.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C.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18.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 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 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经济的迅速复苏
19.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生产力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④中国开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进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2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B.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
C.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22.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23.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是
A. 长沙 B. 广州 C. 南京 D. 武汉
24.1982年陈云在阐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时说:“这就像鸟一样,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陈云主要强调
A.市场的调节要在计划许可的范围之内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利于企业发展
C.计划经济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D.市场经济容易引起社会性质变化
25.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其中第25题20分,26题10分,27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4分)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材料三: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突出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形成这一特点的具体原因。(8分)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 DCDBD 6-10 ADBBB 11-15 CDBCC 16-20 CBDCB 21-25ABBAA
二,非选择题答案
26【答案】(1)现象: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
(2)变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变为逆差(或出超变为入超)。(2分)
影响: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客观上为民资的产生提供了条件。(4分)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企业家个人的努力等。(10分)
27【答案】(1)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2)①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②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③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
28题.(1)影响: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6分)
(2)变化:企业数量减少,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产量和投资额增长。根本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6分)
(3)特点: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革命;西方国家加紧对外扩张,进行资本输出;国际贸易扩大(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