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7.50 KB
- 2021-04-14 发布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届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西瓜发育凹凸不平,与种子发育不良合成生长素少有关
B.秋季修剪茶树能增加下年的采摘量,主要原因是修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C.导致植物得“恶苗病”与赤霉素有关,移栽植物的叶片萎蔫主要与乙烯有关
D.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可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减少脱落酸的含量
2.下图甲表示人体中体液中物质交换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三种细胞外液,D表示组织细胞,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中的D为肌肉细胞,则其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A中,可导致A的pH下降
B.图甲的C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图乙中的D可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可表示消费者
D.图乙中的A表示的一定是自养生物
3.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l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6.下图为下丘脑某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B.若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那么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二、非选择题:
30.(1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图甲中肾素是肾小球某些细胞分泌的一种酶,能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能刺激肾上腺合成并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通过图甲分析,临床上若病人大量失血导致血压下降,血液中血管紧张素含量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会表现为血压升高,原因是 ,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 含量升高,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最终导致血容量增加。
(2)正常人体内有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多肽类激素(瘦素),可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使体重减轻。瘦素受体基因突变导致体重 ,此时血浆中瘦素含量最可能 (偏高/偏低/正常)。实验表明瘦素还能作用于下丘脑的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其作用过程如图乙。图中共有 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内外膜电位是 。
(3)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 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精子出现 (填变异类型),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的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把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1
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
2
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
体共生
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3
A小鼠与B小鼠连体
共生
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A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 ,B小鼠肥胖的原因可能是 。
②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増设一组处理措施为 的对照实验。
31.(10分)几年前唐山市对南部采沉积水区域进行整治,利用地下水同时加西部污水处理厂中水引入,保证湿地水源,引进湿地植物荷花、芦苇、睡莲、菖蒲等品种,净化水质,为水禽和鸟类创造栖息地,水生生物达到50多种。现已建成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被称为“唐山新增之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南湖进行治理和保护后,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为 。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群落演替都会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2)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3)湿地生态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是 。
(4)菖蒲对水质有明显净化作用,用药方法调查菖蒲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 。
(5)随着南湖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好,湿地面积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南湖繁衍生息,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 。
32.(10分)下图甲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图乙表示特异性免疫反应。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图甲中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若⑤表示体液免疫过程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活性物质,则分泌⑤的细胞可由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2)刚进完餐后,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是否同甲状腺激素一样也具有反馈调节呢? 。
(3)图乙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4)注射疫苗可以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能引起二次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特点是 。
33.(10分)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食物。图乙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消费者与分解者所含能量之和。
(2)该食物未表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该食场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鸟类占据的营养级是 。鸟类与昆虫的种间关系是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DDT(DDT在生物体内不易降解)的污染,由此推断该食物中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KJ,流向田鼠和昆虫的各自占1/3,求鸟类获得的能量多为 KJ?(传递效率10%计算,结果用分数形式表示)
(4)请用字母和“→”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5)能完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态系统是 。
35.【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0分)
(1)植物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 (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左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180°≥α﹥0°、180°≥α≥90°、 90°≥α﹥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胚芽鞘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________(横切、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3)上右图是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 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作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将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罝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近地侧根的生长。
生物部分
1—6CDDAB D
30.(14分)
(1)増多 血浆中Na+含量增加 抗利尿激素
(2)増大 偏高 0
(3)①高(2分) 不能正常产生瘦素(2分) ②两只正常小鼠连体共生(2分)
31.(10分)
(1)次生演替 方向和速度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2分)
(3)抵抗力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2分)
(5)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2.(10分,每空2分)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细胞和记忆细胞
(2)是
(3)T细胞、B细胞、记忆细狍
(4)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意思表达准确即可给分)
33.(10分)
(1)生产者 大于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5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捕食和竞争 猫头鹰
(3)11a/300
(4)A→D→E
(5)生物圈
35.(10分)
(1)需要
(2)①90°≥α>0° ②不一定 ③纵切
(3)B
(4)①生长素浓度 乙烯浓度 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
③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