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00 KB
- 2021-04-14 发布
www.ks5u.com
阜阳三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第一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如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 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有固体表面
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④距恒星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⑤有液态水
A. ①③ B. ②④ C. ④⑤ D. ①⑤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说明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总星系,D项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主要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①⑤正确;固体表面,昼夜交替现象不是主要条件;距离恒星的距离要适当,太近温度太高,太远温度过低,都不适合生命的存在,故②③④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1、外部条件:
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
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内部条件:
①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②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
③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题。
3. 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 )
A. 安全的宇宙环境
B. 适宜的温度范围
C. 适中的日地距离
D. 稳定的太阳光照
4. 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银河系
【答案】3. B 4. D
【解析】
【分析】
考察地球的宇宙环境等相关知识点。
【3题详解】
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受影响的是地球本身,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现象,有了白天接受光照温度相对较高黑夜温度较低的变化,不自转仍然有昼夜交替现象,但是昼夜交替周期很长,面对太阳一侧温度较高,背对一侧则比较低,昼夜温度变化范围变大。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停止自转无关,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月地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太阳光照依然较稳定。因此正确答案选B, A C D错误。
【4题详解】
地球虽然弹射出太阳系。然后又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依然位于银河系之内,但是在太阳系之外。正确答案选D。
【点睛】难度较小,基础知识考查。
新华社北京2016年4月22日电:我国将于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计划一步实现环绕火星的探测和着陆巡视。读以下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5. 图中表示火星的序号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天体之一。原因是火星与地球相比( )
A. 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 有相近的大气成份和卫星数
C. 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D. 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按八大行星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所以代表火星位置的是②。
【6题详解】
根据提供材料可以得出,火星和地球相比,相同之处:距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不同之处:火星的质量和体积较小,所以大气层较稀薄,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很低,目前没有大量的液态水。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8. 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A. 北京郊区 B. 青藏高原 C. 赤道附近 D. 极圈附近
9.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A. 太阳辐射强度 B. 耀斑活动周期
C. 大气层的厚度 D. 八大行星位置
【答案】7. C 8. D 9. B
【解析】
地月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极光只出现在两极高纬地区的极夜时期,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
【7题详解】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银河系,C对。地月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A、B错。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D错。所以选C。
【8题详解】
极光只出现在两极高纬地区的极夜时期,该照片中有极光现象,拍摄地点在极圈附近,D对。北京郊区、青藏高原 、赤道附近看不到极光现象,A、B、C错。所以选D。
【9题详解】
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耀斑活动周期,B对。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层的厚度、八大行星位置与极光现象出现无关,A、C、D
错。所以选B。
10.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的是
A. wifi信号的中断 B. 指南针指向异常
C. 浙江气候的形成 D. 北极绚丽的极光
【答案】C
【解析】
【详解】wifi信号的中断、指南针指向异常、北极绚丽的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ABD错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形成不同的热量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江西气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关系密切,C正确。故选C。
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概为( )
A. 100年 B. 11年 C. 10年 D. 1年
12. 关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表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无关
B.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D.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一致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据图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活动周期大概为11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A、据图分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有相关性,A错误;
B、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有相关性,该图上半部分是呈正相关,下半部分是呈负相关,B错误;
C、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有相关性,该图上半部分是呈正相关,下半部分是呈负相关,C错误;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一致,都是11年,D正确;
故选D。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黑子所在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
B. 太阳活动频繁时,在阜阳中午时可以看到流星雨和极光现象
C. 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
D.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14. 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
A. 引发潮汐现象 B. 诱发台风和海啸
C. 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 D. 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外侧色球层,黑子和耀斑具有相关性,黑子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所对应的之外的色球区域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A正确;极光现象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夜空,安徽省阜阳中午时看不到极光,流星雨与太阳活动无关,流星雨是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和大气摩擦出现的燃烧发亮现象,B错误,符合题意;黑子和耀斑往往是相伴发生的,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C正确;耀斑是在太阳的色球中发生的一种局部辐射突然增加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最强的标志,D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潮汐现象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A错误;海底地震会诱发海啸,台风是发生在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太阳风暴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但只会影响无线短波通讯,对有线通信没有影响,C错误;会干扰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会和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发生碰撞,产生极光,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下图是一幅经纬网格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A点的地理坐标是
A. 10ºS、170ºE B. 10ºN、170ºW C. 10ºN、170ºE D. 10ºS、170ºW
16. 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点是
A. A B. A和B C. C和D D. 没有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纬度分布规律北纬往北越来越大,图示为南北纬10°之间区域,A在北面,所在纬度为10°N,AD错误。根据经度变化规律,东经度往东越来越大,西经度往东越来越小,则A在东经度170°,B错误,C正确,所以A地理坐标为(10ºN,170ºE) 。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纬度和经度分布规律判断,AB在北半球,CD在南半球,C错误;AC同在一条经线上,经度为170°E;BD同在一条经线上,经度为170°W。根据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图示四个点均在西半球,所以没有既在北半球又在东半球的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如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A. 38°N、160°E B. 38°S、0°
C. 38°N、20°W D. 38°S、180°
18. 一架飞机以1110km/h的速度从陆半球的极点向正北飞往北极点,大约用
A. 10小时 B. 9小时 C. 7小时 D. 5小时
【答案】17. D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因为"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所以"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极点为(38°N,0°),到北极点的纬度差为52°,在经线上,每一纬度相差111千米,飞行距离是52*111千米,飞机速度为1110千米/h,则大约需要飞行5小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②点的位置是(110°E,10°S) B. ④点的位置是(40°S,100°E)
C. ⑥点的位置是(135°E,70°N) D. ⑧点的位置是(100°E,50°N)
20. 下列关于两点之间相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点在②点的西北方向 B. ③点在④点的东南方向
C. ④点在⑤点的西南方向 D. ⑦点在⑧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9. C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a图中,经度数向东在减小,判断②点经度为110°W,A错误。b图中,根据80°E,确定④点的经度为100°E,东经度数向东增加,该图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中心为北极,则④所在纬度为40°N,B错误;c图中,中心是北极点,自转方向呈逆时针,⑥位于180°以西,经度差45度,其经度为135°E,⑥位于70°N,C正确;d图中,根据70°N的纬线分布判断中心点为北极,⑧点位于50°N,自转方向呈逆时针,经度数向东递减,故其经度应该为100°W,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①点坐标是(90°W,10°N),②点坐标是(110°W,10°S),③点坐标是(80°E,50°N),④点坐标是(100°E,40°N),⑤点坐标是(135°E,80°N),⑦点坐标是(120°W,60°N),⑧点坐标是(100°W,50°N),①点在②点的东北方向,③点在④点的西北方向,④点在⑤点的西南方向,⑦点在⑧点的西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经纬网地图中方向的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2017年9月28日,在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介绍歼-20飞机已经列装部队。歼-20作为中国首款第五代战斗机,具备很强的隐形性能和机动性能。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若J-20飞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分别前进1100千米,则其最终的位置
A. 回到M点 B. 在M点的正南方向
C. 在M点的正东方向 D. 在M点的正西方向
22. 若J-20飞机从N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10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A. 40°E、20°N B. 140°E、20°N C. 140°W、20°N D. 140°W、70°N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纬线圈上跨经度1°的距离约为110KM乘以当地纬度的余弦值,从M点出发向正东前进1100千米,向正东跨经度20°,应该到达60°W,从(60°W,60°N)沿60°W向正南前进1100千米,到达50°N,从(60°W, 50°N)向正西前进1100千米,50°的余弦值是0.64,据此可知从50°N向正西前进了15.6°,到达60°W+15.6°=75.6°W,从(75.6°W,50°N)向正北方前进1100千米,跨越纬度10°,到达(75.6°W,60°N),终点(75.6°W,60°N)位于M点正东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题意,由于该飞机沿经线圈飞行,而经线圈上跨纬度1°的距离约110KM,飞机飞行10个小时,速度1100KM/小时,则跨纬度100°,从N点向北到北极点则跨纬度30°,由此推出,极点到目的地纬度差为70°,由此判断,目的地的纬度为20°N,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经度和相加为180°,东西经相反,图中N位于40°W,因此最终位置的经线为140°E,因此到达的地理位置为(140°E,20°N),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局部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地理坐标表达中,正确的是
A. 甲地(70°S、170°W) B. 乙地(60°S、150°W)
C. 丙地(70°S、170°W) D. 丁地(80°S、150°E)
24. 下列关于经纬线指示方向与长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图中甲、乙同在的线是纬线,指示南北 B. 此图中乙、丁同在的线是经线,指示东西
C. 此图中甲、乙间的纬线长度4440千米 D. 此图中乙、丁间的经线长度2220千米
25. 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此图中甲、乙同在东半球 B. 此图中乙、丁同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C. 此图中的甲地在地球最东位置上 D. 此图中丁地是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地方
【答案】23. D 24. D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极点为南极点,以南极点为中心,地球呈顺时针旋转,可知甲地位于(60°S、170°W),A错误;乙地位于(60°S、150°E),B错误;丙地位于(70°S、170°E),C错误;丁地位于(80°S、150°E),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错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B错误;甲、乙间跨经度40°,位于60°S,甲、乙间的纬线长度是40*111*cos60°=2220千米,C错误;乙、丁间的经线跨纬度20°,乙、丁间的经线长度是20*111=2220千米,D正确。故选D。
【25题详解】
东半球是从20°W向东到160°E,乙位于150°E,乙位于东半球,甲位于170°W,甲位于西半球,A错误;乙、丁位于150°E,同位于东半球,此图为部分南半球俯视图,乙、丁分别位于60°S、80°S,同位于南半球,B正确;东西方向是相对的,
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C错误;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地方是90°S附近,丁地位于80°S,D错误。故选B。
26.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A为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应该是顺时针方向,故A项错误;图B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应该是逆时针方向,故B项错误;图C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应该是逆时针方向,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地球的自转方向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线速度变化图(乙),回答下面小题。
27. 甲图M点的纬度和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 30°、1月份 B. 60°、7月份 C. 60°、1月份 D. 30°、7月份
28. 当公转线速度为N时( )
A. 自转线速度变快 B. 自转线速度变慢 C. 公转角速度较快 D. 公转角速度较慢
【答案】27. B 28.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
【27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M点的线速度是835km/h,是赤道的一半,故其纬度应是60; N点的公转速度最慢,其位于远日点,7月初,故答案B正确。
【28题详解】
地球的自转线速度与纬度高低有关,AB错误;此时为7月初,公转角速度较慢,C错误;故答案D正确。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丁→甲
30. 2018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 甲点 B. 乙点 C. 丙点 D. 丁点
【答案】29. A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可知,当在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速度较慢;由于图中甲→乙端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而公转所需时间最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由图形可知,点P是近日点位置,其表示的时间为1月初,那么与其相对的位置应是远日点即在7月初,则丁与甲之间的中点时间约为秋分日,11月1日已过了秋分日点,此时地球最接近甲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31.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l)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D表示______.按结构特征划分,它们都属于______行星。
(2)从运动特征来看,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向______,呈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3)地球若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
【答案】 (1). 金星 (2). 地球 (3). 火星 (4). 类地 (5). 西 (6). 东
(7). 逆时针 (8). 共面 (9). 近圆 (10). A (11).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12). 日地距离适中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太阳系结构图,考查八大行星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知识点。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行星中,B表示金星,C表示地球,D表示火星。按结构特征,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近圆性 (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3)H行星距太阳远,是远日行星,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因温度太低,变为寒冷的“冰球”,A对,B错。地球体积、质量不变,大气层不会消失,C、D错。故选A。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有利宇宙环境是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此图反映的是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有液态水。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点睛】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原始地球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不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与B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______。
(2)中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3)右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为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答案】(1)(15°S,15°W) 南半球、东半球 1 110 km 低纬
(2)(60°S,170°E) 南半球、西半球 275 km(或277.5 km)
(3)(70°N,180°) 北半球、西半球 高纬 西北
(4)东北
【解析】
本题以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经纬网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经纬网的应用。根据经纬网的特征可知,图甲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5°S,15°W),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与B点的距离约为1110千米,所属的纬度带是低纬度。
(2)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图乙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60°S,170°E),所属的半球是南半球和西半球,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75千米(或277.5千米)。
(3)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图丙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70°N,180°),所属的半球是北半球和西半球,所属的纬度带为高纬度地区,F点在E点的西北方向。
(4)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图中A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点睛】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
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 (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
(3)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答案】(1)略(逆时针) (2)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3)A A、B、C、D
【解析】
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
(1)逆时针方向
(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3)根据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A;根据角速度分布规律,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方的角速度相等,所以角速度相同的是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