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 MB
- 2021-04-14 发布
专题
2
化学
Ⅱ
卷中的简答题专项突破
建议课时:
2
课时
(
一讲一练
)
专项突破一 反应原理型简答题
(1)
图中压强
(
p
1
、
p
2
、
p
3
)
的大小顺序为
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该反应平衡常数大小:
K
(
T
1
)________(
填
“>”“<”
或
“
=
”
)
K
(
T
2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果要进一步提高
H
2
S
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题思路
]
答案
(1)
p
1
<
p
2
<
p
3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
H
2
S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图像上看,相同温度,
p
1
条件下
H
2
S
的平衡转化率最大,
p
3
条件下
H
2
S
的平衡转化率最小
(2)<
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
及时分离出产物
[
解决方案
]
速率、平衡移动类简答题的答题模板
叙特点
(
反应特点或容器特点
)
→
变条件
→
定方向
→
得结论
(
或结果
)
【对点训练】
问题:由图像可知,温度越低,压强越大,
CO
转化率越高,但实际生产往往采用
300
~
400
℃
和
10 MPa
的条件,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压强太大,成本高
2
.
(2016·
课标全国
Ⅲ
,
27
改编
)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
SO
2
和
NO
,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
NaClO
2
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
SO
2
和
NO
的烟气,反应温度
323 K
,
NaClO
2
溶液浓度为
5
×
10
-
3
mol·L
-
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
________
脱硝反应速率
(
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
。原因是除了
SO
2
和
NO
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不同温度下,
NaClO
2
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
SO
2
和
NO
的平衡分压
p
c
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
________(
填
“
增大
”
、
“
不变
”
或
“
减小
”
)
。
(3)
如果采用
NaClO
、
Ca(ClO)
2
替代
NaClO
2
,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
Ca(ClO)
2
相比
NaClO
2
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大于
NO
溶解度较低
(
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
(2)
减小
(3)
形成硫酸钙沉淀,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
SO
2
转化率提高
2
.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平衡类
【典例
2
】
Na
2
HPO
4
是磷酸的酸式盐,但其水溶液呈碱性,从溶液中离子平衡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解释
Na
2
HPO
4
溶液呈碱性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当加入足量饱和
CaCl
2
溶液时,溶液变为酸性,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题思路
]
(1)
(2)
[
解决方案
]
溶液中离子平衡简答题思路
阅读题目情境的信息,找出核心问题的分析对象,即平衡体系;找出题目信息中与平衡体系变化的有关因素;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变化的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即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说明平衡移动后对实际问题体系产生的影响。
一般用如下模式书写:
“……
存在
……
平衡,
……
(
条件
)
使平衡向
……
(
方向
)
移动,
……
(
结论
)
”
。
【对点训练】
3
.等浓度的
H
2
SO
3
和
NaHSO
3
混合液,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溶液,
pH
值都没有明显变化,请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4
.
25
℃
,
H
3
AsO
4
电离常数为
K
1
=
5.6
×
10
-
3
,
K
2
=
1.7
×
10
-
7
,
K
3
=
4.0
×
10
-
12
。当溶液用生石灰调节
pH
到
8
~
9
时,沉淀主要成分为
Ca
3
(AsO
4
)
2
。
pH
调节到
8
左右
Ca
3
(AsO
4
)
2
才开始沉淀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能量变化类
【典例
3
】
H
3
PO
2
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
“
四室电渗析法
”
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
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
:
问题
1
:分析产品室可得到
H
3
PO
2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
2
:早期采用
“
三室电渗析法
”
制备
H
3
PO
2
:将
“
四室电渗析法
”
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
H
3
PO
2
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
________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题思路
]
问题
1
问题
2
答案 问题
1
:阳极室的
H
+
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
H
2
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
H
3
PO
2
问题
2
:
H
3
PO
4
H
2
PO
或
H
3
PO
2
被氧化
【对点训练】
5
.
(2016·
课标全国卷
Ⅱ
,
26
,改编
)
联氨
(
又称肼,
N
2
H
4
,无色液体
)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2N
2
H
4
(l)
+
N
2
O
4
(l)===3N
2
(g)
+
4H
2
O(g)
Δ
H
=-
1 048.9 kJ·mol
-
1
问题:联氨和
N
2
O
4
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的气体
6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
pH
在
2
~
3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2017·
江苏化学,
16
改编
)
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
(
主要成分为
Al
2
O
3
,含
SiO
2
和
Fe
2
O
3
等杂质
)
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注:
SiO
2
在
“
碱溶
”
时转化为铝硅酸钠沉淀。
问题
1
:
“
电解
Ⅰ”
是电解熔融
Al
2
O
3
,电解过程中作阳极的石墨易消耗,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
2
:铝粉在
1 000
℃
时可与
N
2
反应制备
AlN
。在铝粉中添加少量
NH
4
Cl
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
AlN
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问题
1
:石墨电极被阳极上产生的
O
2
氧化
问题
2
:
NH
4
Cl
分解产生的
HCl
能够破坏
Al
表面的
Al
2
O
3
薄膜
专项突破二 实验探究型简答题
1
.
具体操作描述型
【典例
4
】
已知
SO
2
可以用
Fe(NO
3
)
3
溶液吸收,某学习小组据此按如图装置展开如下相关探究:取一定量的铜片于三颈烧瓶中,通入一段时间
N
2
后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加热。装置
A
中有白雾
(
硫酸酸雾
)
生成,装置
B
中产生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A
中用于添加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检查图中连通装置
A
、
B
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题思路
]
(1)
构建捂热法模型
(2)
构建液差法模型
答案 分液漏斗
关闭弹簧夹
1
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弹簧夹
2
,用手捂热烧瓶
A
,若
B
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后,导管中有一段液柱上升,则气密性良好,否则不好;或关闭弹簧夹
1
和弹簧夹
2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水至水不流下,停止加水;观察一段时间,若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好;否则不好
[
解决方案
]
答题要领:用好动词,指明仪器名称或仪器的某个部位,操作连贯,如身临其境。
【对点训练】
8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按照要求填空:
(1)
微热法:如图
a
。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试管,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倒吸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
液差法:如图
b
、
c
。连接好仪器,
b
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
b
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
________
,证明装置不漏气。
c
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
________
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
________
,证明装置不漏气。
(3)
滴液法:如图
d
。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4)
抽气
(
吹气
)
法,如图
e
、
f
。
e
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f
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
________
,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中的液面
________
,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答案
(2)
位置保持不变 高于 位置保持不变
(3)
水不能持续流下
(4)
能回到原来位置 上升 保持稳定
2.
反应现象描述类
【典例
5
】
[2016·
全国卷
Ⅰ
,
26(2)
改编
]
将
NH
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
2
(
两端用夹子
K
1
、
K
2
夹好
)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问题
1
打开
K
1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
中的气体缓慢充入
Y
管中,
Y
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
2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打开
K
2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问题
1
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
问题
2
Z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
Y
管中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
Y
管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
[
解决方案
]
现象描述答题模板
(1)
溶液中:
①
颜色由
×××
变成
×××
。
②
液面上升或下降
(
形成液面差
)
。
③
溶液变浑浊,或生成
(
产生
)
×××
色沉淀。
④
溶液发生倒吸。
⑤
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2)
固体:
①
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
固体逐渐溶解。
③
固体体积逐渐变小
(
变细
)
。
④
(
固体
)
颜色由
×××
变成
×××
。
(3)
气体:
①
生成
×××
色
(
味
)
气体。
②
气体由
×××
色变成
×××
色。
③
先变
×××
后
×××
(
加深、变浅、褪色
)
。
【对点训练】
9.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NH
3
性质实验。
(1)
先打开旋塞
1
,
B
瓶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稳定后,关闭旋塞
1
。
(2)
再打开旋塞
2
,
B
瓶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产生白烟 由于
B
中压强小,
HCl
进入
B
瓶与
NH
3
化合生成白色固体小颗粒
NH
4
Cl
(2)
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倒吸入
B
瓶,溶液变为红色
10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
(
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
)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
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
a
、
b
为活塞
)
。
若气体入口通入
CO
和
CO
2
的混合气体,
E
内放置
CuO
,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
CO
,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
→
________
→
________
→
E
→
________
→
________(
填字母
)
。能验证
CO
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B
C
F
A
、
B
之间的
C
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
E
、
F
之间的
C
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3
.
反应原理或操作目的分析型
【典例
6
】
(2016·
课标全国卷
Ⅲ
,
26
改编
)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3)
步骤
③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__
。
答案
(1)
调节溶液
pH
使
Fe(OH)
3
沉淀 过滤分离
(2)
酸 除去溶液中的
CO
2
(3)CaCl
2
+
2NH
3
·H
2
O
+
H
2
O
2
===CaO
2
↓
+
2NH
4
Cl
+
2H
2
O(
或
CaCl
2
+
2NH
3
·H
2
O
+
H
2
O
2
+
6H
2
O===CaO
2
·8H
2
O
↓
+
2NH
4
Cl)
温度过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4)
去除晶体表面水分
[
解决方案
]
答题要领:紧跟题干直述结论,然后再结合实验目的、基本原理或题干信息简述作用或原因。
【对点训练】
11
.为了探究
AgNO
3
的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
加热
AgNO
3
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
D
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1)
装置
B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
O
2
,其验证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防倒吸
(2)
正确取出集气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12
.
(2016·
上海,六
)
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
a
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
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饱和
Na
2
CO
3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
________
、
________
,然后分液。
(4)
若用
b
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
b
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
________
,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
________
。
答案
(1)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
合理即可
)
浓
H
2
SO
4
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
H
2
SO
4
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
(2)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3)
振荡 静置
(4)
原料损失较大 易发生副反应 乙醚 蒸馏
13
.醋酸亚铬水合物
[Cr(CH
3
COO)
2
]
2
·2H
2
O
为红棕色晶体,微溶于乙醇,难溶于冷水和乙醚
(
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
,易被氧化,常用于除去氮气中的微量氧气。某兴趣小组根据反应:
2Cr
2
+
(aq)
+
4CH
3
COO
-
(aq)
+
2H
2
O(l)===[Cr(CH
3
COO)
2
]
2
·2H
2
O
制备
[Cr(CH
3
COO)
2
]
2
·2H
2
O
,实验装置如图。
图中
1
、
2
、
3
分别为盐酸、醋酸钠溶液、水,
4
为足量锌粒和
CrCl
3
晶体的混合物,
K
1
、
K
2
为开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第一步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加药品。
(2)
加入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打开
K
1
、
K
2
,将
B
装置中的导气管抽出液面以上一段时间,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将
B
装置中的导气管放入液面以下,
K
1
________(
填
“
关闭
”
或
“
打开
”
,下同
)
,
K
2
________
。
(3)
当氢气的放出速率较快时,
K
1
________(
填
“
关闭
”
或
“
打开
”
下同
)
,
K
2
________
,可使
B
装置中溶液进入
C
装置中,当
C
装置中出现大量红棕色晶体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
(4)D
装置中导管口水封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排走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Cr
2
+
被氧化 打开 关闭
(3)
关闭 打开
(4)
防止空气进入
C
装置中氧化
Cr
2
+
4
.以分离、提纯为主线工艺制备类
【典例
7
】
氯化亚铜
(CuCl)
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
CuCl
难溶于醇和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且在氯离子浓度较大的体系中存在
CuCl
+
Cl
-
===[CuCl
2
]
-
。工业上用低品铜矿
(
主要含
CuS
、
Cu
2
S
、
FeO
等
)
制备
CuCl
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面问题:
(1)
写出反应
Ⅱ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进行反应
Ⅱ
时,通入的
SO
2
一般都要适当过量,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
(3)
水洗时,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滤饼进行醇洗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解决方案
]
1
.
洗涤剂的选择
洗涤试剂
适用范围
目的
蒸
馏水
冷水
产物不溶于水
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着的
××
杂质;可适当降低固体因为溶解而造成的损失
热水
有特殊的物质其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着的
××
杂质;可适当降低固体因为温度变化而造成溶解的损失
有机溶剂
(
酒精、丙酮等
)
固体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减少固体溶解;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除去固体表面的水分,产品易干燥
饱和溶液
对纯度要求不高的产品
减少固体溶解
酸、碱溶液
产物不溶于酸、碱
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着的可溶于酸、碱的杂质;减少固体溶解
2.
洗涤的方法
洗涤的方法
注意点
三个得分点
让过滤后的晶体继续留在过滤器中,加入洗涤剂浸没晶体,让洗涤液自然流下,重复
2
~
3
次即可
在洗涤过程中不能搅拌。因为滤纸已经润湿,如果搅拌很容易搅破滤纸,造成晶体损失
注洗涤液
→
加洗涤液
→
重复操作
(1)
注洗涤液: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洗涤液
(2)
加洗涤液:洗涤液完全浸没晶体
(3)
重复操作:重复操作
2
~
3
次
3.
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答题模板
【对点训练】
14
.工业上硫酸锰铵
[(NH
4
)
2
Mn(SO
4
)
2
]
可用于木材防火涂料等。其制备工艺如下:
步骤
Ⅲ
所得
(NH
4
)
2
Mn(SO
4
)
2
晶体需用酒精洗涤,洗去的主要杂质离子有
________
。
15
.
KNO
3
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下面是一种已获得专利的
KNO
3
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
(1)
反应
Ⅰ
中,
CaSO
4
与
NH
4
HC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反应
Ⅱ
需在干态、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反应
Ⅳ
所得混合物中分离出
CaSO
4
的方法是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检验反应
Ⅱ
所得
K
2
SO
4
中是否混有
KCl
的方法:取少量
K
2
SO
4
样品溶解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aSO
4
+
2NH
4
HCO
3
===CaCO
3
↓
+
(NH
4
)
2
SO
4
+
H
2
O
+
CO
2
↑
(2)
分离
NH
4
Cl
与
K
2
SO
4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防止
KNO
3
结晶,提高
KNO
3
的产率
(3)
加入
Ba(NO
3
)
2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AgNO
3
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
K
2
SO
4
中混有
KCl
16
.
(2017·
课标全国
Ⅱ
,
26
改编
)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
、
SiO
2
,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可使用
________
代替硝酸。
(2)
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将
Fe
2
+
氧化为
Fe
3
+
双氧水
(2)
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
Fe(OH)
3
和
Al(OH)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