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 MB
- 2021-04-14 发布
第
11
讲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网络构建
热点考点突破
热点题源预测
知识网络构建
热点考点突破
考点一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在选择题中考查物质的性质、制备、用途,以正误判断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常见物质鉴别与检验方法的掌握情况,填空题与化学推断、实验、计算并结合相关工艺与制备综合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检验,该命题形式对考生要求较高。
物质
应用、性质
二氧化硅
光导纤维、玛瑙饰物
石英坩埚
—
熔点高
硅胶
干燥剂、催化剂载体
—
多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
硅酸钠溶液
黏合剂、防火剂、防腐剂
碳化硅
砂纸、砂轮磨料
—
硬度大
硅钢
变压器铁芯
—
具有很强的导磁性
物质
应用、性质
硅
制作硅芯片、制作光电池
—
半导体
铝硅酸盐
吸附剂、催化剂
—
具有均匀微孔结构
氯气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
Cl
2
溶于水,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臭氧、
ClO
2
杀菌消毒剂
—
具有强氧化性
漂白液
漂白粉
漂白精
杀菌消毒剂、漂白剂
—
与空气中的
CO
2
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
物质
应用、性质
碘化银
人工降雨
—
分解吸热
干冰
人工降雨
—
升华吸热
二氧化硫
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
—
与某些有机色质生成不
稳定的无色物质
杀菌、消毒
—
有毒气体
氨气
制冷剂
—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浓硫酸
干燥剂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
.熟记常见无机酸的重要规律和特性
(1)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一致,如酸性:
HClO
4
>H
2
SO
4
>H
3
PO
4
>H
2
CO
3
>H
2
SiO
3
。
(2)
证明酸性强弱顺序,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
“
强酸制弱酸
”
的规律,如
Na
2
SiO
3
+
CO
2
+
H
2
O===Na
2
CO
3
+
H
2
SiO
3
↓
,
Ca(ClO)
2
+
CO
2
+
H
2
O===CaCO
3
↓
+
2HClO
。
(3)
强氧化性酸
(
如
HNO
3
、浓
H
2
SO
4
)
与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
H
2
;金属和浓
HNO
3
反应一般生成
NO
2
,而和稀
HNO
3
反应则生成
NO
。
(4)H
2
SiO
3
(
或
H
4
SiO
4
)
为难溶性酸,浓盐酸、浓硝酸为挥发性酸。
(5)HNO
3
、浓
H
2
SO
4
、
HClO
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
HNO
3
、
HClO
见光受热易分解。
(6)
浓
HNO
3
和
Cu(
足量
)
、浓
H
2
SO
4
和
Cu(
足量
)
、浓盐酸和
MnO
2
(
足量
)
在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
(7)
浓
H
2
SO
4
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吸收
NH
3
·
H
2
O
、
SO
3
,不吸收
SO
2
。
(8)
常温下,铁、铝遇浓
H
2
SO
4
、浓
HNO
3
发生钝化化学反应。
(9)
浓盐酸、浓硝酸、醋酸等遇氨气能冒白烟,是因为它们挥发出来的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
(
固体
)
的缘故。
(10)H
2
S
、
HI
、
HBr
遇强氧化性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3
.
常见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的鉴别方法
4
.
六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气体
检验方法
O
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NO
通入
O
2
(
或空气
)
,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
Cl
2
①
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②
通入
AgNO
3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NH
3
①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能生成白烟
SO
2
①
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后恢复红色
②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CO
2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
A
.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B
.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
C
.
SiO
2
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D
.
NH
4
Cl
与
Ca(OH)
2
混合加热可生成
NH
3
E
.
ClO
2
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答案
ADFH
解析
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常用于生活用水消毒,选项
A
正确;碳酸钡溶于胃酸,不能用于胃肠造影,应该选用硫酸钡,选项
B
错误;
SiO
2
用作光导纤维不是因为熔点高硬度大,选项
C
错误;实验室常用
NH
4
Cl
与
Ca(OH)
2
混合加热可生成
NH
3
,选项
D
正确;
ClO
2
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是因为有强氧化性,选项
E
错误;硅胶吸水时,利用其吸附性,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选项
F
正确;
NH
3
可用作制冷剂 ,不是因为易溶于水而是因为液氨气化吸热,选项
G
错误;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是因为
HF
能与
SiO
2
反应,选项
H
正确;
SO
2
用于漂白纸浆,不是因为有还原性,而是因为可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选项
I
错误;
SiO
2
不与
HCl
反应,
J
错误。
答案
BC
(2)
已知:
K
sp
(BaSO
4
)
=
1.1×10
-
10
,
K
sp
(BaS
2
O
3
)
=
4.1×10
-
5
。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
H
2
SO
4
、
BaCl
2
溶液、
Na
2
CO
3
溶液、
H
2
O
2
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①
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②
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③
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
静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
加入过量稀盐酸
出现乳黄色浑浊
(
吸
)
取上层清液,滴入
BaCl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1)
检验
SO
应该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选项
A
错误;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
CCl
4
萃取,可以用溴单质和碘单质在
CCl
4
颜色不同进行鉴别,选项
B
正确;沉淀部分溶解,说明还有一部分不溶解,不溶解的一定是硫酸钡,溶解的是亚硫酸钡,所以亚硫酸钠只有部分被氧化,选项
C
正确;溶液中若有银离子,也会有此实验结果,选项
D
错误;溶液中有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也会有此实验现象,选项
E
错误;溶液中有铁离子也会有此实验结果,选项
F
错误;
3
.
根据
SO
2
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C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含
HCl
、
BaCl
2
的
FeCl
3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
2
有还原性
B
H
2
S
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
2
有氧化性
C
酸性
KMnO
4
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
2
有漂白性
D
Na
2
SiO
3
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
2
SO
3
>H
2
SiO
3
答案
J
(2)
为落实
“
五水共治
”
,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
NH
废水和工业废气
(
主要含
N
2
、
CO
2
、
SO
2
、
NO
、
CO
,不考虑其他成分
)
,设计了如下流程:
B
解析
(1)SiO
2
只能和氢氟酸发生特殊反应,不能与其他酸反应,所以不是两性氧化物,选项
A
错误;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后还有水蒸气,选项
B
错误;
S
与氧气反应不能直接生成
SO
3
,选项
C
错误;
NO
不能与水反应,选项
D
错误;浓
H
2
SO
4
可
HBr
氧化生产溴单质,选项
E
错误;通入
Ba(NO
3
)
2
溶液后,
SO
2
被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最后的沉淀只有
BaSO
4
,选项
F
错误;
NH
4
Cl
固体受热不是升华,而是发生了分解和化合反应,选项
G
错误;
作干燥剂的不是六水合氯化钙,是无水氯化钙,而且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氨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选项
H
错误;制备纯净
Cl
2
,应将气体产物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选项
I
错误;除去
HCl
气体中的
CO
2
,可将混合气体通入
NaHCO
3
饱和溶液中,既除去了氯化氢,又产生了
CO
2
,选项
J
正确。
答案
C
SO
2
Cl
2
+
2H
2
O===2HCl
+
H
2
SO
4
磺酰氯分解生成的氯气溶解在磺酰氯中使溶液呈现黄色
氯磺酸
(HSO
3
Cl)
分解也可得到磺酰氯
SO
2
Cl
2
,方程式为
2HSO
3
Cl ===H
2
SO
4
+
SO
2
Cl
2
,此方法得到的产品中混有硫酸。从分解产物中分离磺酰氯的方法是
________
。 氯磺酸
( HSO
3
Cl)
水解产物中检验氯离子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蒸馏
向水解产物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则水解产物中有氯离子
解析
(1)
应该先加盐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若有白色沉淀,再取上层清液加氯化钡溶液,以排除银离子的干扰,选项
A
错误;应该先证明并除尽
SO
2
,再证明
CO
2
,选项
B
错误;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碱性气体,选项
C
正确;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而不是蓝色石蕊试纸,选项
D
错误;溶液中有硫酸根、亚硫酸根离子也有此实验结果,选项
E
错误;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硫,还有氯气,如果原溶液中有次氯酸根离子,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氯气,也有此实验结果,选项
F
错误。
(2)
根据
“
大量白雾
”
以及水解规律可知产物为氯化氢和硫酸,据此可以写出反应方程式;由于合成反应为可逆反应,结合颜色可以推测是因为氯气造成的;硫酸和磺酰氯均为液体,二者相溶,所以应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检验氯离子时,先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
3
.为确定某纯净的气体
Q
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几种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解析
酸性气体
H
2
S
、
SO
2
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
A
错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SO
2
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选项
B
正确;
SO
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红色,选项
C
正确;
SO
2
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褪色,选项
D
正确。
考点二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与环境污染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在选择题中多考查环境污染的后果与污染源之间的联系,以及环保与清洁能源的问题。填空题主要是将污染问题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进行综合考查,涉及化学知识面广。
污染类型
污染成因
温室效应
CO
2
排放量过大,造成全球气温上升
赤潮
/
水华
大量富含
N
、
P
等营养物质的废水的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
酸雨
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的大量排放,造成雨水酸度过大,酸雨
pH<5.6
臭氧空洞
氟氯代烷、氮的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使臭氧层大量损耗
污染类型
污染成因
光化学烟雾
主要是由氮的氧化物
(
主要指
NO
2
)
和碳氢化合物引起
白色污染
主要是由废弃的难降解的塑料类制品造成
食品污染
人类在动物饲养和植物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生长激素、农药、化肥等造成的
飘尘
烟雾、尘埃、煤灰或冷凝汽化物的固体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造成的
1
.
(1)
NO
x
(
主要指
NO
和
NO
2
)
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
NO
x
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
用水吸收
NO
x
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
2
(g)
+
H
2
O(l)===HNO
3
(aq)
+
HNO
2
(aq)
Δ
H
=-
116.1
kJ
·
mol
-
1
3HNO
2
(aq)===HNO
3
(aq)
+
2NO(g)
+
H
2
O(l)
Δ
H
=
75.9
kJ
·
mol
-
1
反应
3NO
2
(g)
+
H
2
O(l)===2HNO
3
(aq)
+
NO(g
)
的
Δ
H
=
___________
kJ
·
mol
-
1
。
-
136.2
(2)
用稀硝酸吸收
NO
x
,得到
HNO
3
和
HNO
2
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写出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
(3)
用酸性
(NH
2
)
2
CO
水溶液吸收
NO
x
,吸收过程中存在
HNO
2
与
(NH
2
)
2
CO
生成
N
2
和
CO
2
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HNO
2
+
(NH
2
)
2
CO===2N
2
↑
+
CO
2
↑
+
3H
2
O
突破点拨
(1)
抓住关键信息即
“
破
”
题要点如:
“
电解该混合溶液可获得较浓的硝酸
”
,可见必有电极反应:
HNO
2
→HNO
3
;
(2)
反常现象细思量,如
“
T
升高
→
NO
x
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
”
,应综合考虑催化剂与温度的影响及副反应发生。
解析
(1)
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
2NO
2
(g)
+
H
2
O(l)=== HNO
3
(aq)
+
HNO
2
(aq)
Δ
H
=-
116.1
kJ
·
mol
-
1
(①
式
)
3HNO
2
(aq)===HNO
3
(aq)
+
2NO(g)
+
H
2
O(l)
Δ
H
=+
75.9
kJ
·
mol
-
1
(②
式
)
【变式考法】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
(
如下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
NH
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氨肥有关
解析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选项
A
正确;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而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选项
B
正确;
NH
3
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选项
C
错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氨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氨肥有关,选项
D
正确。
答案
C
2
.烟道气中的
NO
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Ⅰ
.采样
采样步骤:
①
检验系统气密性;
②
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
140℃
;
③
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
④
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
⑤
关闭系统,停止采样。
(1)A
中装有无碱玻璃棉,其作用是
________
。
(2)C
中填充的干燥剂是
(
填序号
)______
。
a
.碱石灰
b
.无水
CuSO
4
c
.
P
2
O
5
除尘
c
(3)
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其作用是与
D(
装有碱液
)
相同,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
(4)
采样步骤
②
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防止
NO
x
溶于冷凝水
3
.氮的氧化物
(
NO
x
)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3
将
NO
x
还原生成
N
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3
与
NO
2
反应进行了探究。
将收集到的
NH
3
充入注射器
X
中,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
NO
2
(
两端用夹子
K
1
、
K
2
夹好
)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
K
1
,推动注射器活塞,使
X
中的气体缓慢通入
Y
管中
①
Y
管中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
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
K
2
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棕色气体慢慢变浅
Z
中
NaOH
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
Y
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工业尾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治理方法
(1)
硫酸厂尾气:
SO
2
等,一般用氨水吸收。
(2)
硝酸厂尾气:
NO
、
NO
2
等,一般用
NaOH
溶液吸收。
(3)
高炉煤气:
CO
等,一般回收利用。
(4)
炼钢烟气:
Fe
2
O
3
烟尘、
CO
等,一般回收利用。
(5)
焦炉气:
CH
4
、
CO
、
C
2
H
4
等,可用作燃料。
(6)
氯碱工业尾气:
Cl
2
,一般用
NaOH
溶液吸收。
热点题源预测
无机
“
框图
”
题推断突破
考向预测
无机
“
框图
”
题是高考传统题型, 曾经风靡一时,一般为大题,但现在演变为以选择题为主,该题型能很好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够考查学生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关键
一审:审清题意,按题干
→
问题
→
框图顺序迅速浏览全题,尽量在框图中把信息关系表示出来。
二找:找
“
题眼
”
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
题眼
”
主要有:物质的特殊颜色、特征反应现象、特殊反应条件、特征转化关系、特征数据等。
三析: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向思维、横纵向思维多方式分析、推理、证明,初步得出结论。
四验: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
五答:按题目要求写出答案。
失分防范
(1)
思维分析整体性:解答时必须认真研究题目的总体要求,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结合限制条件,弄清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串联整个过程,回答力求完整。
(2)
假设推断要合理:在框图推断中,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合理假设,按照题目要求理顺后再确定,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
检验验证很重要: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推断出结果后,将结果放入原题中进行检验完全符合才正确,如有一处不符,可能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则需再思考。
(4)
思维发散有必要:注意多解,有时符合题意的解可能不止一种或一组
【预测】
A
、
B
、
C
、
D
、
E
、
X
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存在如下图转化关系
(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
。
(1)
若
A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焰色反应呈黄色,
X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写出
C
和
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
(2)
若
A
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则:
①
组成单质
A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_________
。
②X
可能为
__________(
填代号
)
。
a
.
NaHCO
3
b
.
Na
2
CO
3
c
.
Na
2
SO
3
d
.
Al(OH)
3
(3)
若
A
为淡黄色粉末,回答下列问题:
①A
与
H
2
O
反应的氧化产物为
__________
。
②
若
X
为非金属单质,通常为黑色粉末,写出
E
的化学式
__________
。
③
若
X
为一种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则鉴别等浓度的
D
、
E
两种溶液,可选择的试剂为
__________(
填代号
)
。
a
.盐酸
b
.
BaCl
2
溶液
c
.
NaOH
溶液
d
.
Ca(OH)
2
溶液
(4)
若
A
为氧化物,
X
是
Fe
,溶液
D
中加入
KSCN
溶液变红。
①A
与
H
2
O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
。
②
检验溶液
D
中还可能存在
Fe
2
+
的方法是
__________(
注明试剂、现象
)
。
4∶1
(3)
若
A
为金属单质,常温下
A
在
B
的浓溶液中
“
钝化
”
,且
A
可溶于
X
溶液中。
①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
填所在周期和族
)
;
Y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
。
②
含
a
mol X
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
A
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
X
是
_____
__
__mol
。
第
4
周期第
Ⅷ
族
NO
0.4
a
(4)
若
A
、
B
、
X
、
Y
均为化合物,向
A
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
的焰色为黄色,则
A
与
B
按物质的量之比
1∶4
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_
__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
,若其余条件不变,只是
A
、
B
溶液中实验现象互换,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Na
+
)
>
c
(Cl
-
)
>
c
(AlO
)
>
c
(OH
-
)
>
c
(H
+
)
NaAlO
2
+
4HCl===
NaCl
+
AlCl
3
+
2H
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