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青阳中学老校区)高二10月份月考化学试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⑦死灰复燃;⑧凿壁借光。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⑤⑦⑧ D、只有③
2、以下对影响反应方向因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有时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B、有时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C、焓变和熵变是判断反应方向的两个主要因素
D、任何情况下,温度都不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3、一定条件下,通过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 2CO2(g)+S(l) 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4、已知H2(g)+Cl2(g)=2HCl(g) △H = ―184.6kJ·mol-1, 则反应
HCl(g)=1/2H2(g)+1/2Cl2(g)的△H为 ( )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92.3kJ D、 +92.3kJ·mol-1
5、已知:①101 kPa时, 2C(s)+O2(g)===2CO(g) ΔH=-221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反应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2×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6、已知2H2O2(l)===2H2O(l)+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可能是加入了二氧化锰
B、2 mol H2O2(l)的能量高于2 mol H2O(l)的能量
C、其他条件相同,产生相同量氧气时放出的热量,途径Ⅰ大于途径Ⅱ
D、其他条件相同,产生相同量氧气所需时间,途径Ⅰ大于途径Ⅱ
7、已知反应①:CO(g)+CuO(s)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8、一定温度下,反应2NO2(g)N2O4(g) Δ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恒温缩小体积,平衡向右移动,再次达平衡时颜色比原平衡浅
B、恒容升温,逆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速率减慢
C、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增大
D、恒温恒容,充入少量NO2,再次达平衡时NO2的转化率比原平衡的大
9、已知:白磷(P4)分子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可自燃 B、白磷、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C、31 g白磷中,含P—P键1.5 mol
D、已知 P4(白磷s)+3O2(g)===2P2O3(s) ΔH=-Q kJ·mol-1,则白磷的燃烧热为Q kJ·mol-1
10、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为:
C2H4(g)+H2O(g)===C2H5OH(g) ΔH=-45.8 kJ/mo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乙烯的用量不会影响该反应的焓变ΔH
B、0.5 mol 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9 kJ
C、1 mol C2H5OH(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C2H4(g)和1 mol 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
D、1 mol C2H4(g)和1 mol 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1 mol C2H5OH(g)中化学键的
11、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g)+H2O(g)===CO2(g)+H2(g) ΔH>0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S(g)+O2(g)===SO2(g) ΔH1 ,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D、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12、下列化学反应ΔH的数值最大的是( )
A、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1
B、NaOH(aq)+1/2 H2SO4(aq)=== 1/2Na2SO4(aq)+H2O(l) ΔH2
C、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3
D、NaOH(aq)+ 1/2H2SO4(浓)=== 1/2Na2SO4(aq)+H2O(l) ΔH4
13、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
MgO:MgSO4(s)+CO(g)MgO(s)+CO2(g)+SO2(g) ΔH>0。
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轴x的值,纵轴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
选项
x
y
A
CO的物质的量
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B
反应温度
逆反应速率
C
体系压强
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的转化率
1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C、m+n
p+q
15、燃烧1 g乙炔(C2H2)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50 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50 kJ·mol-1
B、C2H2(g)+ 5/2O2(g)===2CO2(g)+H2O(l) ΔH=-1 300 kJ
C、2C2H2+5O2===4CO2+2H2O ΔH=-2 600 kJ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 600 kJ·mol-1
16、已知:①C(s)+O2(g)===CO2(g) ΔH=-393.5 kJ/mol
②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现有0.2 mol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7.93 kJ的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3 B、1∶2 C、1∶1 D、3∶2
17、 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最多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ΔH>0
18、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 <
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象相符的是( )
A、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19、(8分)
(1)已知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
(2)下图是SO2生成SO3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3)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需要的能量分别是436 kJ、391 kJ、946 kJ,则1 mol N2完全反应生成NH3的反应热为________,1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NH3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0、(5分)
300 ℃时,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g)+2D(g) ΔH,2 min末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
(1)3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已知K300 ℃”或“<”)。
(2)在2 min末时,B的平衡浓度为________,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若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则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6分)
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 ℃,判断的依据是 。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mol/L。
(3)若通过实验测定及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2、(5分)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Bm C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纵坐标表示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生成物C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p为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加压的变化情况,问:
(1)温度T1________T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正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如果A、B、C均为气体,则m________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当温度和容积不变时,如在平衡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稀有气体,则体系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3、(12分)
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请回答:(1)补充上表中的实验数据:V1=______,V2=________,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KMnO4)=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图1 图2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4.(10分)
某可逆反应:X(g)+3Y(g)2Z(g)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360
440
520
K
0.036
0.010
0.0038
(1)根据上述数据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理由是
____ __。
(2)为了增大X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宜采用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催化剂 D.分离出Z
(3)440 ℃时,在2 L密闭容器中,开始充入1 mol X气体和3 mol Y气体进行反应。在
某时刻测得c(X)=0.45 mol·L-1,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某容积固定的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当X、Y起始物质的量一定时,仅改变一个外界条件对Z体积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曲线Ⅰ为标准):
① 曲线Ⅱ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② 曲线Ⅲ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19、(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分)
(1)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23、(12分)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D 4、D 5、A 6、C 7、B 8、D 9、D 10、A
11、D 12、D 13、B 14、C 15、D 16、C 17、C 18、C
19、(8分)
(1)S(s)+O2(g)===SO2(g) ΔH=-296.8 kJ·mol-1
(2)2SO2(g)+O2(g)2SO3(g) ΔH=-198 kJ·mol-1
(3)-92 kJ·mol-1 30.7 kJ (每空2分)
20、(5分)
(2)0.8 mol·L-1 0.2 mol·(L·min)-1 (3)不变 (每空1分)
21、(6分)
(1)低于;从图型起点可知: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 ℃,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 ℃。
(2)3:2; 1.5mol/L。 (以上每空1分)
(3)H+(aq) + OH-(aq)=H2O (aq) △H = —100 Q / 3 kJ·mol-1
或HCl(aq) + NaOH(aq)=NaCl(aq)+H2O (l) △H = —100 Q /3 kJ·mol-1 (2分)
22、(5分)
(1)大于' (2)放热 '(3)大于 '(4)增大' 不 (每空1分)
23、(12分)
(1)3.0 1.0(以上每空1分) 反应物浓度越大
(2)0.015 mol·L-1·min-1
(3)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加硫酸锰 溶液褪色时间更短 (以上每空2分)
24、(10分)
(1)放热(1分)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2分)
(2)B(2分)
(3)否(1分) 此时反应的浓度商Qc===0.0090,小于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答案合理即可) (2分)
(4) ①升温(1分) ②加合适催化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