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4-14 发布
1
《纸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
母爱。
3、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利用工具书,读准课文,初步了
解诗歌内容。
一、(课前完成)
1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
wang pao tǎng zài
妄弃 抛下 倘若 载着
2 朗读诗歌,用“/”划出句子节奏,并用“——”划出有疑问的句子或词
2
语。
二、交流资料,讨论探究
冰心(原名谢婉莹),此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 。其代表作有小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
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1923 年秋天,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并取得赴美留学的资
格,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作者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就是与挚爱的
亲人分别。在她决定离开之后,家里就变得很异常:父亲背后的叹息,母亲
强忍的泪光,自己与弟弟以狂欢来掩饰内心的痛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
诗人无意中看到弟弟写的纸条,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诗。
结合背景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 听读入课,熟悉文本
先听范读,体味诗中所创造的意境,产生想象与联想。
四、 深情朗读,体会情感
(一)朗读指导,要求读出诗味。
朗读技巧: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应该尽量读得深情、低沉。
朗读标准: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3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成果展示,表演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诗句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一节:如"从不肯""总是"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
而是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之情由来已久,一直就很浓烈,"一只一只"点出所叠
纸船的数量多,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极深。
4
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
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
第三节:“泪和悲哀”是由于深爱母亲却又不得不与母亲离别,远隔千
里不能与母亲朝夕相处,对母亲的日夜思念的滋味而痛苦,诗人想象纸船载
着对母亲的爱和远离母亲而产生的这种悲哀情怀流到母亲身边。
。
在这首诗中,冰心把对妈妈的爱和思念通过什么载体传达给妈妈?写法
称为?
借物抒情
五、 迁移拓展,丰富情感
(1)古今中外抒写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很多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有
的寄情于月亮、有的寄情于山水、有的寄情于大雁,请你读出七年级学过的
相关的诗句。
例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5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
六、 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对比阅读(朗读并体会)
父亲
朦胧时
父亲
是一座大山
坐在他肩头
总能看得很远、很远
懂事时
父亲
是一棵倔强的弯松
这才发现
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
而现在
父亲啊
6
你是一首深沉的诗
儿子默默地读
泪轻轻地流。
七、总结阅读的步骤:
疑问阅读-----讨论阅读-----深情阅读-----综合阅读
音乐感染,感情升华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闭上眼睛,静静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