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00 KB
- 2021-04-14 发布
高考预测:本专题突出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中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比较来考的可能性大。
高考真题回顾
1. (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9)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答案】C
【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B;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故选C。
2.(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9)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答案】D
3. (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介绍的是雅典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情况。根据叙述,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人民必须要去参政议政,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就说明民主参政成为雅典人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知识反映有民众不去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民众态度;D选项说法有问题,与B项问题一致,都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
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执政期间,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强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答案】C
2.在古雅典政治制度中,公民大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既制定法律、监督执法,又行使一部分司法权力,而行政权却相对式微,公民们热衷于参加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对行政事务则不感兴趣,以致许多行政吏员由奴隶充当。这说明古雅典
A.民主政治处于高度繁荣阶段
B.奴隶的权益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
C.权力相互制衡原则得以实现
D.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充分权利
【答案】D
【解析】公民们热衷于参加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通过这些机构行使公民权利,说明古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充分权利。故答案为D项。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高度繁荣时期,但材料反映的是总体状况,不是特定时期的状况,排除A项;雅典奴隶不享有公民权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权力制衡,排除C项。
3.亚里士多德总结雅典城邦政治时说:“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公民直接参政是民主的最高体现
C.雅典城邦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增强
D.城邦制度推动了公民政治的发展
【答案】D
1.雅典法律规定,每年初从每个部落抽选出六百名有资格的公民组成陪审员名单,集体宣誓之后,颁发陪审员身份牌证作为预备陪审员。审判当日,由临时抽选出来的插票员,将牌证任意插入抽签机。最后,由执政官用掷骰子的方式选出的陪审员。这一规定
民众法庭实物:抽签机(后)投票球(前右)陪审员牌证(前左)
A.确保审判结果的公平公正
B.降低腐败和作弊的可能性
C.有效避免了权力误用滥用
D.体现了小国寡民的优越性
【答案】B
【解析】题意反映的是陪审员的产生方式和过程,不是审判过程,不涉及审判结果,故排除A项;随机抽签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腐败和作弊的可能性,故选B项;随机抽签的方式无法保证陪审员的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排除C项;随机抽签的方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是小国寡民的弊端,而不是优越性,故排除D项。
2.约翰·赫斯特的《极简欧洲史》中说:“在雅典,所有的军人都是兼职,……一旦有战事爆发,这些不管是经商或务农的公民都要放下日常营生,聚合成军。这些平日为民、战时为军的公民集合后,听取统领的行军命令,是为民主集会的滥觞。”材料认为
A.雅典居民参军才能享有政治权利
B.雅典民主政治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C.雅典民主政治需要军队作为保障
D.希腊民主发轫于军人的团结一致
【答案】D
【解析】A选项的“居民”不准确,应该改为“公民”,故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雅典军队的战斗力强,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主旨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起源于军队的集合,而军事是民主的保障,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雅典的民主集会起源于雅典的军事集会,故D选项正确。
3.(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答案】B
考点二:罗马法
1.(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14)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答案】D
【解析】罗马法“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说明罗马法规范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故B项错误;C项错在“世界各国”。
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9)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3. (2018·海南高考·14)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可见应选A。
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说,通过法律,我们能与诸神共同联结于一个城市之中,宇宙乃是人与诸神的共同家园。因此,这一“由爱统治的社会”超越了“城市的围墙”,而具有了世界性。这体现了罗马法强调
A.维护人类共同体
B.宗教是最高权威
C.节制是公民义务
D.法律具有强制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法律,我们能与诸神共同联结于一个城市之中,宇宙乃是人与诸神的共同家园。”可知,罗马法强调维护人类共同体,A选项符合题意。宗教是最高权威错误,材料可以看出的是人和神是一种平等关系,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节制是公民义务,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法律的世界性,未体现法律具有强制性,D选项排除。
1.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罗马帝国全部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从而消除了帝国北部居民的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卡拉卡拉皇帝此举
A.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B.消除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
C.维护了所有罗马人利益
D.适应了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
【答案】D
2.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如果女子在夫家受到虐待,女子家长不但有权将其接回娘家,而且女方还有权利提出与其夫终止婚姻。这反映了当时罗马
A.妻子是丈夫的私有财产
B.女性婚姻地位有所保障
C.妇女获得了平等公民权
D.父权开始让位于夫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罗马妇女在受到虐待时,女子家长不但有权将其接回娘家,而且女方还有权利提出与其夫终止婚姻。这反映了当时罗马女性婚姻地位有所保障,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罗马妇女拥有一定的婚姻地位和自由权,并非丈夫的私有财产;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罗马妇女拥有和男子同等的公民权;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父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