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33 KB
- 2021-04-14 发布
地理试卷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迁移数量
2.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人类的文化水平 D.人类的生活消费水平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3--4题。
3.有关四图中自然增长率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
B.乙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
C.丙地人口出现负增长
D.丁地应实行计划生育
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的社会。读“我国老年人口统计及预测图”(下左图),回答5--7题。
5.据材料可知 ( )
A. 200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
B. 2023年我国6065岁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C. 2010年我国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D. 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6.我国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两者老龄化程度逐渐接近,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迁入城市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小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7.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B. 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D.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右图为“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8--9题。
8.如果人口政策不变,我国未来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 基本稳定 B. 逐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逐年减少
9.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是 ( )
A. 2015—2018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B. 2018—2030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 未来30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D. 未来30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但原因各不相同,且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会相互影响。据此回答题。
10.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
A.由城市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11.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
12. 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
A.陕北民歌
B.我国制造的“神舟号飞船”
C.山东蓬莱附近海域出现的海市蜃楼 D. “三北防护林”
13.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该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
D.自然条件对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4--15题。
时期(年)
1985~190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4.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5.据上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读北京市不同用地类型车位数与夜间车位需求量统计图(数据截至2016年底),据此完成16~17题。
16.甲类车位主要分布在(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17.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错峰共享车位 ②减少路侧车位数量 ③大力发展立体停车位 ④提高夜间停车费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7年12月3日至5日在浙江省乌镇举行,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乌镇现已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如图为乌镇聚落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对乌镇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交通
19.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对其城镇发展的影响有( )
①提高城市等级 ②提升城市知名度 ③推动产业升级 ④扩大服务范围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20--21题。
7
20.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1.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 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3.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3年的比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总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25.从1990年到2013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快郊区城市化 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③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与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很大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50分)
26.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_______国家,B国属于________国家。A国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________模式,B国人口增长属于______________模式。
(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说出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27.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 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 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28.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4)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4)
29.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6)
(1)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2)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国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4)比较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进程特点
高一地理答案
1. C
2.A.
3.C
4.A.
5.A 解析:2000年后,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说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说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分别读出不同年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两者之差最大的年份才是60~65 岁人口数量最大的年份,而两者之差最大的年份并不是2023年;由图可知,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大于2040年。
6.C 解析: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很小,这样就导致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程度加剧,而城市由于青壮年人口的迁入,老龄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7. B 解析:我国目前人口仍然过多,故不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应适当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大量接纳移民不可取;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能解决赡养费用高、社会负担重等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8. C 解析:依照图中信息曲线可知我国未来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
9. A 解析:由图可知,2015—2018年全面放开“二孩”曲线呈迅速上升过程,人口规模迅速扩大,A正确;图和材料缺失2018—2030年人口性别比例信息和人口增长率信息,B、D错误;全面放开“二孩”曲线未来30年较平缓,略有起伏,C错误。
10.B
11.D
12.C
13.B
14.C 15.D
解析: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比我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大,故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我国自1985年以来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比较大,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乡村人口数量不会持续增长,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商业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例最小,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主要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的快速增加必然会占用大量农业用地,故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16.A 17.B解析:第16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读图可知,甲类车位的数量最多,且夜间车位需求量更大。住宅区人口数量多,需要的车位多,夜间人们回家,车辆停放需求加大,因此甲类车位主要分布在住宅区,A项正确。第17题,本题考查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的措施。为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北京市可以采取“错峰停车”的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的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同时也可以大力发展立体停车位,增加停车位数量,①③正确,B项正确。
18.B,乌镇为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河流穿聚落而过,故河流是对其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故答案选B项。
19.D,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世界性互联网盛会,乌镇成为永久会址会提升乌镇的城市知名度,促进乌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会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D项。
20.B 21.A 解析:组团式城市是在城市市区及近郊范围,组成城市功能整体的各部分,由三个及三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分散并相隔一定距离的集中功能区团块,通过便捷的交通连接形成的一个城市实体。第20题,组团式城市各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故A、C错;城市各部分内部主要功能区相对齐全,所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故D错;各部分之间有林地相隔,避免了集中布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故B对。第21题,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①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于②③④处。化工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市区地势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③处位于郊外,地势较市区低,且处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故选A。
22.D 23.D 第22题,根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判断出城市化曲线,另外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的特点判断出另外两条曲线。第23题,直接根据它们城市化特点进行判断分析。
24.B 25. D 第24题,对比两图可以明显看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25题,工业部门外迁必然会加快郊区、乡村城镇化步伐,从而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城区污染严重是推力,郊区基础设施完善是拉力。
26、答案:(1)发达 发展中 “低—低—低” “高—低—高”(4分)
(2)人口老龄化严重 少年儿童比重过大(2分)
(3)A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B国: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4分)
27、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材料二反映了政治因素。第(2)题,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第(3)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第(4)题,技术水平限制是主要原因。
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分)
(2)C(2分)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6分)
28.解析: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住宅用地。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广,交通要求高,一般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位置。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水源和大气,一般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或与季风垂直的郊外。第(4)题,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从交通、基础设施、环境、用地等方面对比。
答案:(1)文教 住宅(2分)
(2)① 临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4分)
(3)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小;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分)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4分)
方案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29.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等。据图分析,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约为11亿,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20亿。“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及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只要基础知识扎实,不难解答。
答案:(1)11亿 20亿(2分)
(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6分)
(3)发展中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4分)
(4)(4分)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进程特点
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