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6 KB
- 2021-04-14 发布
《诗五首 2》教学设计
课题
主备人
课型
讲读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过程与
方法
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体会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评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难点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关注
1、文学常识自主完成。诵读并背诵全文,读准字音。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相关视频
学生准备
预习
教学内容及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
自备、集备补充
一、课前活动,交流点评
二、预习检测,明确目标
1、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三、 学习新知,探究质疑
一、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概括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2、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
精彩展示
交流点评
解决字词障碍
总结评价
提出优缺点
注意强调诗词的节奏并且读音要准确并注意字词的写法。
发现别人展示中的闪光点,学会表扬别人。
教学内容及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
自备、集备补充
人,感人至深。
二、赏析全诗。
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
四、评价反思,整理归纳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五、强化训练,布置作业
1.必做:背会并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选做:阅读沈从文、汪曾祺等人作品
学生自读,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尝试自己找到相应诗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
相关文档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2021-04-14 03:03:2612页
- 202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2021-04-14 03:03:263页
- 2017-2018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1-04-14 03:03:246页
-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二7一匹出色的2021-04-14 03:03:239页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是什么》2021-04-14 03:03:237页
-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10Spring2021-04-14 03:03:135页
- 九年级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2021-04-14 03:03:131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1-04-14 03:03:1317页
- 四年级下语文一课一练人教部编版四2021-04-14 03:03:085页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13—202021-04-14 03:03:0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