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1-04-14 发布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奋六世之余烈 奋:奋起,发展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怨:埋怨
D.委命下吏 委:交付、交给
答案 C
解析 怨:仇,仇恨。
2.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以弱天下之民 B.奋六世之余烈
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都是助词“的”;D项代词,代“兵器”。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答案 B
解析 B项“认为”。A、C、D三项都是“以……为”,即“以之为”。
4.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首句采用了排比句式,又精心选用了一系列近义词语,极言始皇之强,形象地
表达了始皇威震四海的局面。奋、振、吞、履、执等动词也用得精当。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是说秦始皇对内实行了愚民政策,“收天下之
兵……铸以为金人十二”,是写其弱民政策,这为文末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埋下了伏笔。
C.本段极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强盛,行文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文段末句刻画出秦始皇洋洋得意、踌躇满志的心理。
D.本段先极力渲染秦始皇不可一世,声势显赫的统一事业,又写始皇的愚民、弱民政策和加强防御力量的种种措施。此段为下文写秦国迅速灭亡作对比。
答案 D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答案 (1)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
(2)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池,正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世不绝的基业。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C.戍卒叫,函谷举 举:起义
D.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答案 C
解析 举:拔,攻占。
7.下列对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 B
解析 之:①代词,代六国之财物;②结构助词,的。而:③连词,表转折,却;④连词,表顺承,不译。
8.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殃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其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答案 C
解析 没有“同情”之意。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案 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使他们全族灭亡呢?
【课外语段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qī,倾斜)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zuī,剥削、搜刮)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穷极土木之工 工:精巧
B.其在廷时无可訾 訾:指责,非议
C.累其土以成山 累:堆积
D.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 胜:尽,完
答案 D
解析 胜:名词,胜景,美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助词,的。A项①转折连词,却;②假设连词,那么,就。C项①介词,随着;②连词,和、同。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因果。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柳之堂”是临朐相国冯公为自娱而建,占地广,清一色植柳,亭榭池塘与假山点缀其间,足见冯公建园用心之深。
B.文章以对比手法,写临朐相国冯公“万柳之堂”的昔盛今衰,形象地揭示出“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的道理。
C.通过对“万柳之堂”占地之广、植柳之多、亭榭池塘与假山之互衬,流露出对冯公繁忙公务之余闲雅情趣的欣赏,赞扬冯公富贵而能赏山乐水的可贵品质。
D.文章叙议结合,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之堂”一事,因“游”而“记”,因“记”而生发感慨,婉讽富贵而淫乐者,劝诫士大夫不要羡慕富贵,富贵了更不要搜刮民膏建园自乐。
答案 C
解析 “欣赏”“赞扬”有误,是暗含讽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2)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
(3)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答案 (1)那些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2)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3)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还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参考译文】
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的终生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那些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的面积有三十亩,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
雍正初年,我刚到京师,喜欢游玩的朋友都向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现已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像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
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园一样。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了。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还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秦国国力曾空前强大,但最终因为不施行仁义,而被陈涉、吴广等领导的义军推翻。可见“仁义”治国的重要性,后代的统治者应引以为戒。(《过秦论》)
2.虽败犹荣
项羽固然失败,但亦有其人格的魅力。司马迁、李清照等人的笔下都把他视为旷世少有的英雄人物。(《鸿门宴》)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刘邦正是因为深信帐下的谋士与武将,才得以称雄天下,而项羽却因听信谗言、中离间计,而大大怀疑自己尊为亚父的范增,最终自刎乌江。(《鸿门宴》)
4.人要有气节
陶渊明宁可不做官,也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
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归去来兮辞》)
5.倡导从师风尚
孔子向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韩愈、柳宗元不顾当时社会世俗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甘为人师,奖掖后进。(《师说》)
6.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仅要教文化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师说》)
7.骄奢淫逸必败
秦朝统治者统一天下后,不居安思危,而是“爱纷奢”,很快导致亡国命运。(《阿房宫赋》)
8.前车之鉴
六国覆灭,秦被消灭,足以让历朝历代统治者警醒,否则“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9.直言敢谏的典范
魏徵以直言敢谏著称,他以宁折不弯的“硬汉”风格,以坦荡无私的胸襟,赢得了唐太宗及后人的景仰。(《谏太宗十思疏》)
10.积极纳谏的一代明君
虽然脸面一时难堪,虽然也被魏徵等大臣的直谏气得自己失去理智,甚至一度想痛下狠心,但最终他还是战胜了自己,成就了一段臣正君明的佳话。(《谏太宗十思疏》)
11.人民的力量最伟大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民心所向永远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谏太宗十思疏》)
12.做事情要遵循事理、讲究规律
郭橐驼种的树,比别人的树繁茂、结果多,为什么呢?因为他深谙按规律办事的重要。庖丁解牛也是按规律办事的典范。(《种树郭橐驼传》)
13.为政者要让人民休养生息
为政者不要盲目发号施令,不要“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否则会怨声载道。(《种树郭橐驼传》)
相关文档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七 写作2021-04-14 02:54:199页
- 语文卷·2017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三三2021-04-14 02:54:0314页
-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2021-04-14 02:53:4717页
-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大二轮讲义2021-04-14 02:53:416页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届高三上2021-04-14 02:52:4015页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成语诗词课文2021-04-14 02:52:345页
- 语文卷·2017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2021-04-14 02:52:1610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字词、2021-04-14 02:51:582页
- 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2021-04-14 02:51:315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手术台就2021-04-14 02:51: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