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1-04-14 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下学期娄底一中高二年级入学考试历史(高考)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磐在《农桑辑要》序言中说:“读《孟子》书,见论说王道,……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数十字而已。”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B.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中国农民的富足生活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2、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 )
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
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
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重心 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
4、雍正帝曾作诗曰:“农事惟邦本,先农履亩东。劝耕时廑(勤)虑,敢为惜劳躬。”这表明他( )
A.关心农业生产 B.向往田园生活
C.提倡抑商政策 D.保护农民利益
5、16世纪初,从中国运往葡属印度市场分销的中药材土茯苓价格奇高,几乎只有权贵才能消费;到16世纪末期,销往该地的土茯苓价格下降,普通民众皆可消费。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东西方贸易渠道的拓展 B.中医药在欧洲得到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消失 D.价格革命改变消费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世纪前期,英国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需求结构。这些需求中既有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旺盛需求,又有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性需求,也有对奢侈品包括异域奢侈品的渴望和需求,还有对高雅文化的消费需求。这种全方位的需求结构( )
A.有利于代议制政治发展 B.反映出社会风气奢靡浪费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 D.刺激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
A.电炉取代煤气炉 B.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电灯代替霓虹灯 D.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8、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
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
9、1906-1922年间,周学熙先后创办了15家企业,资本总额超过4000万元,一举形成了近代著名的周氏实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政府政策的支持 D.国内政局的稳定
10、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实行 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 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1、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部分经历过上山下乡后返城的年轻人,他们的户口放在街道,一时又找不到工作,被称为“待业青年”。下文是1982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名为《他不是待业青年》的短诗(节选)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个体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B.市场经济成为共识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D.社会经济活力显现
12、1990年4月,在邓小平提议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开发和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这一举措( )
A.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B.为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作了奠基
C.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要求
13、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已消失 B.农村落后局面已经彻底改变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的落后观念 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14、19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40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 )
A.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 B.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
C.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
15、1933年《美国农业调整法》规定,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依据该法,建立了隶属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以“实物补贴”支持体耕计划,并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这( )
A.说明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B.旨在保护美国自然生态环境
C.使美国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 D.调和了农民和资本家的矛盾
16、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 )
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B.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
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
17、1921年,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苏俄开始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D.农业集体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曾规定:凡实行新体制的企业,国家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中减少了产品销售总额等9项指标;给企业在支配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以更多自主权,努力使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工作者个人利益有机结合。此举( )
A.突破了高度集中的制度性框架 B.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D.正确认识了市场和计划的关系
19、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0、1993年,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的,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21、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专业性、技术性的国际组织,如1865年的国际电报联盟、1874年的万国邮政联盟、1899年的海牙常设仲裁法院;20世纪以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联合国、WTO产生。国际组织的发展,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 B.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已建立
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D.国际间的矛盾冲突在减少
22、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
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 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23、汉武帝之后,地方治理一改严酷之政,相继出现如西汉宣帝时期的颍川太守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西汉元帝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东汉山阳太守秦彭“不任刑罚,崇好儒雅,教明庠序”等做法,治理成效显著。据此推知( )
A.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持续强化 B.地方治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善治地方是汉代唯一的选官条件 D.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开始确立
24、朱熹曾上奏章说:“我以前读《资治通鉴》,发现其间周末诸侯称王号,却未更正,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反而被写成入寇,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两处……(于是我写了一本《资治通鉴纲目》)在评判是非得失时,用了春秋笔法,略示训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可推知,《资治通鉴纲目》( )
A.以尊重事实为编著原则 B.旨在宣扬封建正统观念
C.史料价值高于《资治通鉴》 D.和《春秋》体裁完全相同
25、与朱熹、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不同的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认为:格物致知无非就是说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身体是根本,而家国天下是枝节,并开始大谈“百姓日用就是道”。这一思想( )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蕴含近代民主启蒙思想
C.体现了宗法等级的观念 D.顺应工商市民利益要求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丝路的正式开辟始于汉朝官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到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在西城设置西城都护,丝绸之路开始进入兴盛时期,直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丝路畅通,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中西文化交流达到高潮。到唐安史之乱后,贸易交往受到了阻碍。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诸政权分裂割据之时,陆上丝绸之路从鼎盛走向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直到元朝,有所复兴。
——摘编自周伟洲、丁景泰在《丝绸之路大辞典》
材料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设“新丝绸之路”对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蝗灾是我国古代仅次于水旱灾害的自然灾害。徐光启认为,蝗灾的破坏性比水旱灾害更为强烈。正因为蝗灾给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早在殷商时代,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蝗灾记录。中国古代蝗灾的发生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公元2世纪达到第一个高峰,共发生21次,平均5年发生一次。从公元9世纪开始,蝗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到公元14世纪又达到一个高峰,共发生38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中国历代政权对粮食安全问题是相当重视的,而且有一系列制度对粮食安全进行保障从土地政策来说,汉代早期,政府曾给无业流民发放林地,供其耕种、安居;从经费支持来说很多朝代都有减免赋税的政策,并发放贷款给农民购买耕牛、种子等农用品;从技术来说,政府组织编写图书来推广农业技术、发展水利等。从土地到资金到技术,政府都推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特别难得的是,在传统自然经济时代,政府就开始有意识地对粮食市场进行调节和干预。在丰年,以平价收购粮食进行储备,到荒年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农民,以平抑危机。
——摘编自洪蔚《古代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危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蝗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蝗灾对中国古代统治的危害。(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中国历代政权重视粮食安全的表现。(7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头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爱,……这些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从而给人一种风流儒雅的感觉。宋代的高级将领,几乎都由文官担任,……这种重文之策,表现在服饰上便是“武随文服”,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和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下学期娄底一中高二年级入学考试历史(高考)试卷
参考答案
1-5:DCDAA 6-10:CAACD 11-15:DACBA
16-20:DBCAD 21-25:ADBBD
26、(25分)
(1)特点:历史悠久,分陆海两道;具有延续性,持续发展;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6分)
原因: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古代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指南针、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9分)
(2)积极影响:经济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政治上,有利于增强中国与新丝路成员国和地区的政治互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文化上,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吸收他国优秀文明,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一点3分,三点10分)
27、(15分)
(1)特点:历史悠久,自古有之;发生具有周期性,破坏性大;呈现增多的趋势,且频率越来越高。(4分,答出两点即可)
危害:农业减产,税粮难收,粮价飞涨;流民四逃,村落一空;饥民遍地,治安恶化,盗贼蜂起。(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表现:政府发放给农民林地耕种;减免赋税、发放贷款等;总结经验编写图书,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发展水利;政府有意识地对粮食市场进行调节和干预,保障粮食安全。(一点2分,三点7分)
28、(10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文人治国、重文轻武国策的影响;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形成;宋代实行科举制,书院的兴盛,教育的普及。(一点3分,三点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8-2019学2021-04-14 00:40:3016页
- 【化学】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20202021-04-13 23:32:5721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2021-04-13 23:05:4915页
-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1-04-13 22:35:5914页
- 湖南省娄底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4-13 22:30:584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2021-04-13 22:05:2219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2021-04-13 21:55:0817页
- 【数学】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2021-04-13 21:51:119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二2021-04-13 21:40:017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2021-04-13 21:33:48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