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77 KB
- 2021-04-14 发布
1.“……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
2.下图反映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期法国启蒙运动期间的书籍出版情况,从中我们可以获悉
①启蒙运动发端于法国
②启蒙思想在法国社会中受到较大关注
③启蒙内容涉及哲学、社会、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
④启蒙思想对欧洲天主教神学地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图表的能力。图片中未涉及启蒙运动发源于法国,且①本身说法错误,启蒙运动发端于英国,故排除含有第①项的A、B、D三项,选择C项。
3.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下列选项属于“他”主张的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提出社会契约论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解读材料可知,“他”是指伏尔泰。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B、C两项是卢梭的思想主张,故错误。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体制,D项错误。
【名师点睛】
人物
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
(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人非工具
(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4.“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该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分权制衡 D.天赋人权
4.C【解析】人民主权否定主权在君,认为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原则,和题意无关,排除;社会契约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和题意无关,排除B;天赋人权指自然权利,即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和题意无关,排除D。材料信息“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故选C。
5.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材料“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主要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B项正确。社会契约本身也可以被废除,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自由平等,故C项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三权分立学说,故D项排除。
6.康德曾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见康德眼中启蒙运动的本质是寻求
A.思想自由 B.推翻专制
C.人身的自由 D.主权在民
7.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
A.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B.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
C.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D.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
7.D【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是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思想运动,故排除A;题干中没有体现启蒙运动矛头指向欧洲君主制度的内容,故排除B;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的是宗教改革,故排除C;根据“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可知启蒙思想家意在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故选D。
8.下表是某一事件在不同领域的主要口号,该事件的意义在于
领域
主要口号
经济领域
自由放任
宗教领域
砸烂可耻的东西
政治领域
自然法则
A.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B.挑战教皇权威
C.宣扬海外殖民扩张 D.促进思想解放
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自由放任”“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然法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是宗教改革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也不是启蒙运动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是启蒙运动的意义,符合题意,正确。
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名师点睛】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与内在联系
(1)历程:
①萌芽——希腊先哲:希腊先哲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性,提倡追求知识,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
②兴起——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倡导人文主义,提倡人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③发展——宗教改革: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④成熟——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内在联系:古希腊人文精神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深化和实践,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三者共同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复兴和发展。
10.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时期……在魔鬼的引导下……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强调的是魔鬼,意指文艺复兴借助宗教外衣,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突出了单个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排除;启蒙运动直接提出了反封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C项排除;材料不是对两个浮士德本身的阐释,而是借助浮士德来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故D项排除。
11.康德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不可知的物自体,人类是理性无法认识,人用先天的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分别对应数学的代数和几何,人的认识能力由于物自体作用与我们的感官而产生知觉,然后知性运用范畴去整理这些杂乱的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康德
A.重视理性,主张运用知性认知世界
B.认为世界是无序、杂乱无规律的
C.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经验主义者
D.认为理性是必然的、科学的知识
11.A【解析】材料“世界的本源是不可知的物自体”说明康德是唯心主义思想家,排除C;由材料“人类是理性……然后知性运用范畴去整理这些杂乱的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可见康德重视理性,主张运用知性认知世界,故选A;由“整理这些杂乱的材料,使之成为具有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可见康德认为人类的理性可以认知世界的规律,排除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2016年上海卷)“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我们印象中的孟德斯鸠往往都是他的“三权分立”理论,但是他在法律与自由的态度上也有着精辟的论断。他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意志,法律应该体现出理性,这也是他作为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一种理解和歌颂。
13.(2016年江苏卷)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13.C【解析】A、B两项中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均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与题目中的信息“理性”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反对教权主义和倡导理性主义的思想,故C项表述正确;D项中的“进化理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与题目中的信息“他们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不符,故排除。
【技巧点拨】西方人文精神也是高考必考的重要章节,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主线就是“人”,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
14.(2015年重庆卷)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