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91 KB
- 2021-04-14 发布
2019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月考卷
一、选择题(40X2=80分)
1.地球上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位于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东半球 ④西半球 ⑤陆地上 ⑥海洋中
A.①③⑤ B.③⑥ C.②④⑥ D.④⑤
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⑦⑧
3.图中③点位于⑦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4.在下面四幅图中,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
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
下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读图完成5~6题。
5.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6. 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
A.向正西方向 B.向正东方向
C.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D.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第7题。
7.当全球处于同一天时,上图中哪一点的区时刚好是8时
A.A B.B C.C D.D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据此完成8~9题。
8. 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A.一百万分之一
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
- 10 -
8. 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 B.40厘米
C.60厘米 D.80厘米
10.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1~12题。
1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1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A.②区域和④区域 B.③区域和④区域
C.①区域和③区域 D.①区域和②区域
13.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 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14.一架飞机从我国广州起飞,沿着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请问这架飞机沿途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洲和大洋:
- 10 -
A.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C.亚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 D.亚洲、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图甲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图乙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读图完成下题。
15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0点,合理的逃生路线有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6.与平面图中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是
17右图是分别过M、N、E、F四点各沿两个不同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判断这四点所在的地形依次是
A. 山脊、鞍部、山谷、盆地
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
C.山谷、山脊、鞍部、盆地
D.山脊、山谷、鞍部、盆地
读某地等高线图 (等高距:100米),回答18~19题。
18.右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 10 -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19.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290米 B.385米
C.550米 D.632米
20四幅等降水量线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21~23题。
2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土壤 D.太阳辐射
2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洋流
C 地形 D降水
2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 10 -
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回答
24.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25.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A大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京杭大运河 D.白令海峡
27.下列国家中,地跨D、E两个大洲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土耳其
C.埃及 D.巴拿马
读世界轮廓图,回答28~29题。
28.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 10 -
B.大洋①将缩小,大洋②将扩大
C.地球表面以海洋为主,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2006年5月27日5时53分(北京时间6时53分),一场里氏6.2级的强震袭击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人口稠密的日惹市及周边地区。这是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之后,印尼遭遇的最大自然灾难。读图,完成30~31题。
30.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
A.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1.图示地区大部分为东南亚地区,盛产
A.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
B.椰枣、橄榄、棉花和黄麻
C.咖啡、可可、香蕉和剑麻
D.大豆、花生、茶叶和蓖麻
右图是“世界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读图回答32—34题
32.目前石油储量、生产量最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中国 B.西欧 C.北美 D.西亚
33.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正确的海上运输路线是
A.波斯湾→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欧美
B.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D.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34.油轮自波斯湾起航,取捷径驶往西欧,需经过
- 10 -
A.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苏伊士运河
35.关于东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马来群岛大部分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②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属热带季风气候
③中南半岛北部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④东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36-37题。
36.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多少③夏季风风向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37.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使日本
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 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
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
读右图: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38~40题。
38.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39.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 10 -
40.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二、综合题(20分)
41.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日本群岛周边示意图。
材料二:2011年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2012年4月16日,日本首相提出东京都将于年内购买钓鱼岛,随着日本欲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进程,中国国内掀起抵制日货热潮。
(1)简析日本群岛东西两侧等深线分布差异及其成因。(4分)
(2)说明日本港口城市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3)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国内的影响。(2分)
42.图13是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0 -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4分)
(2)甲乙两居民点相比泥石流的潜在威胁较大、深秋的清晨多雾的哪个居民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 10 -
高二地理月考答案(选择题每道题2分)
1-20 BCBDA CDDAD ADCAC CDBBC
21-40 DBACD CBABD ADBDA ACBAB
41.(1)东侧等深线密集数值大(1分),位于太平洋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地形(1分);西侧等深线稀疏数值小,位于板块内部(2分)。(共4分)
(2)日本国土东南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海岸线曲折,多港湾(1分);沿海水域深(1分);沿岸海水终年不结冰(1分);有狭长的沿海平原(1分),有利于建造港区。(共4分)
(3)对日本国内影响:国内就业机会减少;环境压力减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2分)
42.(1)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为谷地。(2分)北、东、南地势较高,(或西南地势较低。)(2分)
(2)乙居民点(1分) 乙居民点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泥石流潜在威胁较大(2分) 地形相对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容易成雾。(2分)(本题因果关系各1分)
- 10 -
相关文档
- 2019版赢在微点高中地理高考复习顶2021-04-14 01:05:3971页
-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上2021-04-14 01:05:1611页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课后2021-04-14 01:04:497页
- 2020高中生感恩老师演讲稿范文5篇2021-04-14 01:04:486页
- 高中物理选修3课件-7分子的热运动2021-04-14 01:04:4812页
- 高中数学选修2-1公开课课件1_1_1-12021-04-14 01:04:4427页
- 2019-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2021-04-14 01:04:3880页
-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2021-04-14 01:04:134页
- 2020高中生毕业自我鉴定500字2021-04-14 01:04:136页
- 2016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2021-04-14 01:03:15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