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4.00 KB
- 2021-04-14 发布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命题人:潘亚卉 审题人:刘 超
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 由肝脏移植而引起排斥反应 B. 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 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 皮肤上可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2.下列关于HIV感染人体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感染初期人体内HIV浓度增加时T细胞数量减少
B. HIV能导致AIDS患者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C. 在抑制HIV增殖的过程中浆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
D. AIDS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
B.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C.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D. 溶菌酶是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4.联合起来消除结核病,这是WHO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近日有科学家发表论文称姜黄素有助于治疗耐药结核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靠体液免疫消灭入侵的结核杆菌
B. 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主要是因为其摧毁了机体的免疫系统
C. 姜黄素的作用可能类似于抗体,可以与结核杆菌发生特异性结合
D. 人体接种卡介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后,若结核杆菌入侵,吞噬细胞会吞噬结核杆菌
5.有研究认为,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辅助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释放的淋巴因子增多,引起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结合并使其裂解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效应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裂解死亡
B. 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
C. 辅助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D. 该病患者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低于正常生理水平
6.某研究小组将某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图1)后小组成员甲绘制了图1中Ⅱ段的横切示意图(图2),小组成员乙根据资料绘制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机理示意图(图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图1中Ⅱ段的色氨酸才可转变为生长素
B. 图2中的b侧与横放植物的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引起的生理效应相同
C. 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 由图3可以看出,生长素能调节遗传信息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7.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C. 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
D. 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
8.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及植物激素抑制剂S处理水仙茎切段,48小时后测得水仙茎切段的伸长率如图所示,该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的结论是
A. 不添加IAA和GA时茎段仍能生长
B. IAA和GA均能促进茎伸长,IAA的作用效果更好
C. IAA和GA在促进茎伸长时具有协同作用
D. 植物激素抑制剂S能抑制IAA和GA的作用
9.剖开发育不均匀的西瓜,可见一侧的种子发
育不良或不发育。西瓜发育不均匀的原因是
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发育不良的种子合成的生长素少
C.无种子的子房不可能发育成果实
D.光照不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10.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组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对照组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 生长素在尖端发生横向运输
B. 燕麦尖端产生生长素促进尖端下一段生长
C.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D. 生长素在琼脂块内经极性运输到达尖端下一段
11.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合成可发生在植物幼嫩细胞的核糖体上
B.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一植物器官的作用不一定不同
C. 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是不能成活的
D. 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葡萄可获得四倍体无子葡萄
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喷洒赤霉素能使芦苇明显增高,由此证明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茎生长不具有向光生长特性
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⑦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13.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大,对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农作物刚被水淹的一段时间细胞呼吸都受到抑制
B. 长期被水淹的农田在洪水退去后会发生次生演替
C. 洪涝灾害会破坏生物之间固有的种间关系,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D. 油菜若在盛花期遭受连续暴雨,可喷施生长素类似物以防止减产
14.下列对有关古语或诗句中的现象及方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生根”——生长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 “红柿摘下,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C.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与蜾蠃之间是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螟蛉是捕食者
D.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被激活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15.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牛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 若图③表示农田中的某种杂草,则c点后发生的变化原因可能是施加了除草剂
D. 若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则d点后发生的变化的原因是捕捞过度
16.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λ表示增长倍数,即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1年乌鸦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衰退型
B. 第5年乌鸦种群数量多于第7年的种群数量
C. 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17.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采集小动物时,诱虫器上安装一个电灯
B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某草地中蒲公英种群密度
随机取样、样方的数量足够多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度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18.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 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 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C. 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
D. 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19.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2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能
实现目的的是
A. 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 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
2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1mm×1mm)的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4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A. 5.6×105 B. 3.5×108 C. 1.4×106 D. 5.6×108
22.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 现有的人口数量和密度 B. 男女比例
C. 年龄组成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23.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右
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B. 高山蒿草的种群密度下降,说明该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 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24.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A. 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
B. 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C. 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
25.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 可用“植物→真菌→切叶蚁”来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B. 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
C. 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的真菌是一个群落
D. 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26.在某湖泊不同水层分布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浮游植物中的凤眼莲为雌雄同株的个体,该植物喜光且能快速繁殖,其叶片、根系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抑制藻类的繁殖。下列关于该湖泊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凤眼莲种群不具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
B. 对该湖泊中植物分布的研究属于群落的研究范畴
C. 凤眼莲完全依靠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繁殖
D. 凤眼莲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的制约
27.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生物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下表(单位:只)
。下列与该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相符的是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种群数量
36
72
339
856
1521
捕捉标志数
160
第二周重捕数
160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40
2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避免结果偏低
B. 随机分布、水平分布分别是种群和群落的空间特征
C. 群落的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29.下列关于种群S型、J型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②图中阴影表示环境阻力
③E点的增长率大于F点
④G点的增长率大于H点
⑤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⑥GH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30.如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917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注:纵坐标为单一物种总干重所占百分比,横坐标为物种丰富度。)
A. 1917~2017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
B. 1942年比1917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 2017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比以前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 从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1.鲢鱼与青鱼、草鱼和鳙鱼俗称“四大家鱼”,其主要的活动水层不同。鲢鱼在流动的水中才能繁殖。某人工鱼塘(静水)放养的都是鲢鱼苗,每天投放适量的有机饲料,并且水质等其他条件均适合鲢鱼的生长。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该鱼塘内所有鲢鱼和其他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该鱼塘内鲢鱼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C. 再放养适量青鱼、草鱼和鳙鱼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
D. 四大家鱼混养时有利于提高鲢鱼的数量
32.下列叙述或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 调查蚜虫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B. 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食物
C.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D. 即使无人为的破坏,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33.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检测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34.某种动物迀入新的环境后,其在8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増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0.01
A. 第4-8年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
B. 第5年时该动物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与第2年相比,该动物在第8年时的种内斗争比较激烈
D. 第4年时,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为该种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
35.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培养产生的结果可以推断
①在a、b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变化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②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肯定多于a
③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可知,实验培养条件下,b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a
④若培养体积为20ml,则单独培养a,12天后种群密度约为3.2只/ml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6.以下是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选项中的解释与之匹配的是
A. ①可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②可能是因为食物有限
B. ③可表示狐与兔,若狐死亡,则兔的数量将一直上升
C. ④可表示细菌与噬菌体,②和④中一般②中的a不会全部死亡
D. 若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②和④
二、非选择题(共54分,共4小题)
37.(每空1分,共8分)下图1是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图2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在第1天将某种物质注射进入人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各数字所示物质或者结构名称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产生抗体的是[ ]____________,它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__________。
(3)参照图2中的曲线,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应采用方法_____________(填“a”或“b”)较好,原因是 。为防患于未然,应对所有健康的狗注射相应抗原(或疫苗),为什么? 。在注射抗原后,体内浆细胞的数量变化与方法__________(填“a”或“b”)曲线相似。
38.(每空2分,共12分)油菜素(BR)也是植物体内具有调节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为探究油菜素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图1 图2
(1)实验一:外施一定浓度的BR和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同一批相似绿豆芽幼根,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单独用IAA处理,对主根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只分析曲线Ⅱ,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BR对主根的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对于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2所示。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BR可以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的作用更显著。
39.(每空2分,共16
分)近年来,蝗虫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数千万亩的天然草牧场遭受了蝗虫的蚕食,严重威胁当地的牧业生产。为此,当地科学工作者进行相关实验来研究内蒙古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可建立_________模型。
(2)通常采用 法调查狭翅雏蝗的种群密度,此方法的关键在于_________。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只/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3)对该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____________,它与其他蝗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鄂尔多斯草原群落的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草原群落的重要特征。
40.(每空2分,共18分)图1为某湖泊生物部分组成示意图。图2为某湿地生物甲、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从苔草带到沉水植物带,地表分布不同类型生物,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结构。对3、4带植物影响差异较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___________。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2)图1中从5~2植物带类型的演变过程,属于___________(初生∕次生)演替。如果气候条件适宜,从苔草带阶段最终将演变为_________阶段。
(3)图2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___________点;乙曲线上D、F两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上升的是___________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南昌二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D
A
D
C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C
D
B
C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C
D
C
D
B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C
B
A
C
A
D
二、填空题(共54分)
37.(每空1分,共8分)
(1)抗原 记忆(B)细胞
(2)④浆细胞 体液免疫
(3) a 抗体数量多,快速消灭病原体达到免疫效果
注射抗原可刺激狗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达到预防目的 b
38.(每空2分,共12分)
(1)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或体现两重性) 不能 曲线Ⅱ只是一种浓度的BR溶液,没有设置一系列的BR溶液对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无法得出具有两重性的结论
(2)双向 促进 极性运输
39.(每空2分,共16分)
(1)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 数学
(2)样方 随机取样 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取食量
(3)亚洲小车蝗 竞争 物种组成
40.(每空2分,共18分)
(1)水平 光照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初生;森林
(3)C D 稳定型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