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1-04-13 发布
第
1
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交换的媒介
1
.
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1)
概念
:
相对于人体赖以生活的外界环境
,
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又称为内环境。
(2)
组成
:
内环境主要由
、
和
组成
。
2
.
体液的概念和组成
(1)
概念
:
是指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
为基础的液体。
3
.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主要区别是
。
(2)
组成
:
它包括
和
。
约占
2/3;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
,
约占
1/3
。
-
3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水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
淋巴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细胞外液
-
4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
.
渗透压
(1)
概念
:
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
(2)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
。
(3)
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
其中渗透压的
90%
以上来源于
。
2.pH
(1)
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
。
(2)
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与其中含有一定量
的
等有关。
3
.
温度
人的
体
温一般
维持在
左右。
溶质
微粒
数目
无机盐和
蛋白质
Na
+
和
Cl
-
7.35~7.45
37
℃
-
5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三、稳态的概念及调节
1
.
稳态的概念
:
在正常情况下
,
人体通过
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
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
的状态。
2
.
稳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
调节
。
该
调节有
调节和
调节两类。
调节
相对稳定
反馈
正反馈
负反馈
易
错警示
(
1)
人体内的
“
液体
”
并非都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如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存在于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腔内
,
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
也就不属于内环境。
(2)
发烧时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
,
这是由于体温升高
,
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
,
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代谢活动紊乱。
-
6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1)
淋巴中
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
)
(2)
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
CO
2
、尿素、神经递质
等。
(
)
(
3)
淋巴
来自组织液
,
再通过淋巴循环流回血浆
。
(
)
(
4)
血浆中的
参与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
(
)
×
提示
: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
√
提示
:
CO
2
、尿素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
;
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
√
√
正误
判断
-
7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5)
溶质微粒数量的多少与对水的吸引力和渗透压高低均成反比。
(
)
(
6)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
)
(
7)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
×
提示
:
溶质微粒数量的多少与对水的吸引力和渗透压高低的关系见下表。
×
提示
: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
提示
:
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
,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
8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8)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
(9)
无论什么条件下
,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会相对稳定。
(
)
√
提示
: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从而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
提示
: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
,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
9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一、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交换的媒介
1
.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
,
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
,
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
,
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2)
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
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
,
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
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3)
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
,
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
10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2
.
人体各细胞所处的
内环境
-
11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3
.
内环境的组成
成分
-
12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方法技巧
内环境
成分的判断
——“
三看法
”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
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
O
2
、
CO
2
、激素、代谢废物等
)
。若是
,
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
(
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
DNA
聚合酶、
RNA
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
。若是
,
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
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
。若是
,
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13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易
错警示
对
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混淆不清
1
.
血液、血浆与血清
(1)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
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3)
血液凝集后
,
上层淡黄色的液体即是血清
(
下层是血块
)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
而血清中不含。
2
.
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1)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
,
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
不属于内环境。
(2)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
是血浆中最主要的
“
固体
”
成分
。
-
14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3
.
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1)
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液体。
(2)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
,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
,
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
,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
也称之为内环境。
-
15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
.
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因素比较
(1)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
所以营养不良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
(2)
糖尿病患者
,
血糖浓度较高
,
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
2
.
血浆
pH
平衡的调节
(1)
剧烈运动使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时
,
会发生以下变化
:
C
2
H
4
OHCOOH+NaHCO
3
→C
2
H
4
OHCOONa(
乳酸钠
)+H
2
CO
3
,
H
2
CO
3
→H
2
O+CO
2
,CO
2
可由肺排出
,
缓冲了体内产生的过多的酸
。
(2)
碱性物质
(
如
Na
2
CO
3
)
进入血液时
,
会发生以下变化
:Na
2
CO
3
+H
2
CO
3
→2NaHCO
3
,
过多的
NaHCO
3
可由肾脏排出
,
缓冲了体内产生的过多的碱。
-
16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拓展
点拨
组织
水肿是由组织液增多造成的
,
其水分可以由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会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
(2)
毛细淋巴管受阻
,
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
,
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
(3)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
代谢产物增加时
,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
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
,
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
,
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
,
细胞间隙液体增加。
(5)
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大量肾单位被破坏
,
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
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引起水潴留。
-
17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考向
1
内环境的组成
1
.(2019
吉林吉大附中高三第七次模拟
)
右图甲
~
丁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
~
丁均属于内环境
B.
甲中不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C.
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
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单箭头方向可以判断
,
甲为组织液
,
丙为淋巴
,
乙为血浆
,
丁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
,
丁不属于内环境
,A
、
D
两项错误
;
甲中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
,B
项错误
;
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8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2
.(
2019
山东青岛期初调研
)
如图为
“
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的图解
,
其中
②④⑤
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
①
和
③
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组织液和组织液
B.
若人长期营养不良
,
⑤
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
会使图中
②
液体增加
,
引起组织水肿
C.
⑤
中蛋白质含量比
②
和
④
中多
,
所以
⑤
的渗透压高于
②
和
④
D.
高原地区缺氧
,
人体内产生的
CO
2
增多
,
所以
⑤
的
pH
会明显
下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图中①表示血管壁细胞
,
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
③表示组织细胞
,
其内环境为组织液
,A
项错误。若人长期营养不良
,
⑤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
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
则水分进入②组织液增多。组织液增多
,
引起组织水肿
,B
项正确。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
,
因此其在成分上比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多
,
但血浆的渗透压、组织液的渗透压以及淋巴的渗透压基本相等
,C
项错误。高原地区缺氧
,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增强
,
产生的乳酸增多
,
导致血浆的
pH
有所下降
,
但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
,
因此血浆的
pH
不会明显降低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19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考向
2
内环境的稳态及意义
3
.(2019
广东六校一模
)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H
2
CO
3
/NaHCO
3
是维持血浆
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C.
正常情况下
,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内环境是细胞在体内的生活环境
,
但不是细胞代谢的场所
,
细胞代谢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20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易错警示
(1)
稳态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
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
(2)
血浆中存在一些缓冲物质
,
可以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3)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下维持平衡的。
-
21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4
.(2017
全国
Ⅰ
理综
)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
,
其中
,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
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
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
,
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
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
,
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
在人体中
,
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
①
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
②
。
-
22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答案
:
(1)
血浆
(2)
增加 降低
(3)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
(1)
血浆蛋白减少
,
血浆渗透压降低
,
水分会由血浆向渗透压高的组织液扩散导致水肿。
(2)
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
,
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
,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
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
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
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
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23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
(
如激素、
CO
2
、
H
+
等
),
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
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但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主要的调节方式是
。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
连一连
)
。
化学
物质
体液
传送
神经调节
激素
调节
答案
①
—c
②
—d
③
—a
④
—e
⑤
—
b
2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
人体内的热量是由
、
、
等在各组织细胞中
时产生的。剧烈运动时以
产热为主
;
安静时以
产热为主。
(
3)
体温保持平衡是
保持
动态平衡
的结果
,
体温调节中枢在
。
(4)
是人体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
;
无机盐的主要排出途径是
。
(5)
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
,
其由
合成
,
由
释放。
(6)
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
因为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
的调节。
(2)
机体可以通过
来调节散热量
。
-
24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分解代谢
骨骼肌
肝脏
散热与产热
下丘脑
饮食
经肾脏随尿
排出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垂体
中枢神经系统
改变皮肤血管的收缩或舒张
状态
-
25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易
错警示
高烧
不退的病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
,
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
,
加盖棉被会影响热量的散失。
-
26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1)
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
)
(2)
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
)
(3)
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
)
√
提示
: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
,
温觉
(
或冷觉
)
感觉器受到温度刺激后
,
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
再通过神经
—
体液发送信息
,
进而通过身体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产热和散热
,
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
提示
: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
提示
:
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正误
判断
-
27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4)
人体长时间不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5)
温度感受器有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
,
只存在于皮肤中。
(
)
(6)
寒冷冬季
,
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往往有头晕的感觉
,
是因为代谢过快。
(
)
(7)
人体冻伤的过程中
,
散热量与产热量相等。
(
)
√
提示
:
长时间不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
,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提示
:
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内脏器官及其黏膜等部位。
×
提示
:
寒冷冬季
,
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
,
皮肤下的毛细血管舒张
,
血流量增加
,
导致大脑血流量减少
,
供氧不足。
×
提示
:
人体冻伤的过程中
,
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
28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1
.
体温平衡调节
过程
-
29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1)
体温调节的方式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相
关
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
但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2)“
寒战
”
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
,“
起鸡皮疙瘩
”
指立毛肌收缩
,
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3)
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
大脑皮层
”;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下丘脑
”;
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的
“
感觉神经末梢
”,
它不只分布在皮肤
,
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4)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
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
,
产的热多
,
散的热多
;
产的热少
,
散的热少。体外环境温度低时
,
机体产热多
,
散热也多
;
当体外环境温度高时
,
机体产热减少
,
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
,
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
30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易
错警示
高温
条件下的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
;
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有增加产热量
,
又有减少散热量
,
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
,
又有激素调节。
-
31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2
.
水盐平衡调节
过程
-
32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1)
调节方式
:
神经
—
体液调节。
(2)
神经调节
①
感受器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
神经中枢
:
下丘脑。渴觉中枢
:
大脑皮层。
③
效应器
:
垂体后叶。
(3)
体液调节
①
激素名称
:
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
:
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
:
垂体后叶。
②
靶器官
:
肾小管、集合管。作用
:
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结果
:
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
-
33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考向
1
体温平衡调节过程
1
.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
,
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
,
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口腔温度基本不变
,
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B.
在
50~100 min,
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C.
第
100 min
时
,
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
所以皮肤不再散热
D.
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
—
体液调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
,
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
,
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A
项正确
;
当室温降低时
(50~100
分钟
),
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
产热增加
,B
项正确
;
第
100
分钟时
,
由于皮肤温度仍高于外界室温
,
所以皮肤仍散热
,C
项错误
;
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
—
体液调节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4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2
.
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
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
,
毛细血管舒张
C.
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
,
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
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
,
主要是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感受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主要在皮肤
,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A
项错误
;
毛细血管舒张会增加散热
,B
项错误
;
寒冷环境中
,
通过下丘脑等结构的调节
,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均增加
,
以加强产热过程
,C
项正确
;
骨骼肌产热主要通过有氧呼吸实现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5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考向
2
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3
.(2018
全国
Ⅰ
理综
)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
,
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
,
实验内容如下。
a.
记录实验兔的尿量
(
单位
:
滴
/min)
。
b.
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0.5 mL,
记录尿量。
c.
待尿量恢复后
,
耳缘静脉注射
20%
葡萄糖溶液
15 mL,
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
-
36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同学发现
,
与
a
相比
,b
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
,
其主要原因是
。
(2)c
处理后
,
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
,
实验兔的尿量会
,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
,
说明尿液中含有
。
(3)
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
,
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
,
刺激了存在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
,
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
37
-
必备知识
•
梳理
核心重难
•
突破
关键能力
•
提升
答案
(1)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
,
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
增加 葡萄糖
(3)
下丘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盐平衡的调节及还原糖的鉴定。
(1)
由于
b
组加入了垂体提取液
,
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
,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所以
b
组的兔尿量减少。
(2)
由于
c
处理中加入了较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
使得肾小管内的原尿中渗透压升高
,
抑制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因此尿量增加。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
,
可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3)
渗透压升高后
,
刺激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
,
分泌抗利尿激素
,
同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从而使尿量减少。
-
38
-
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的
关系
-
39
-
1
.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
→
循环系统的运输
→
组织液
(
或血浆和淋巴
)
才能进入细胞。
2
.
空气中的
O
2
要经过呼吸系统
→
循环系统的运输
→
组织液
(
或血浆和淋巴
)
才能进入细胞
,CO
2
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
.
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
,
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4
.
不是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
,
有的能直接从外界获取
,
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内获得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
5
.CO
2
、
O
2
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
,
最低的部位相反。
O
2
、
CO
2
的浓度沿运输方向依次降低
,
如血浆中的
O
2
浓度高于组织液
,CO
2
则相反
,
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
40
-
应用体验
1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③
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
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肌肉组织细胞需穿过
11
层生物膜
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
④
为养料和氧气
D.
⑥
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①代表食物经消化、
吸收进入
内环境的过程
;
③代表组织细胞产生
的
尿素
等
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并排到外界的过程
,
不需通过消化系统
;
④⑤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
④表示养料和氧气等进入组织细胞
,
⑤表示
CO
2
等废物从组织细胞进入内环境
;
⑥表示外界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
此过程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
,
故用虚线表示
;
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肌肉组织细胞的顺序
:
氧气
→
肺泡壁单层细胞
→
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
→
进入红细胞
→
出红细胞
→
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
→
进入肌肉组织细胞
,
穿过
1
层细胞则需穿过
2
层细胞膜
,
所以共穿过
9
层生物膜。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1
-
应用体验
2
(2018
浙江
6
月
)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
A.
心肌细胞内的
CO
2
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
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心肌细胞进行需氧呼吸产生
CO
2
,
其
CO
2
的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中
CO
2
浓度
,A
项错误
;
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
血管中的药物在血浆中
,
药物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
再进入肌细胞
,B
项正确
;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
,
渗透吸水
,
组织肿胀
,C
项正确
;
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无机盐、激素、代谢废物等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A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92021-04-13 22:31:467页
-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课2021-04-13 22:11:365页
-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二2021-04-13 21:16:2120页
- 高考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NO染色体变2021-04-13 21:10:2013页
- 高考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必修 模块2021-04-13 21:08:3977页
-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2021-04-13 20:51:0222页
-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地理同步测试题2021-04-13 20:45:575页
-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人文地理专题训练2021-04-13 20:39:255页
- 高考一轮复习高考英语语法综合训练2021-04-13 20:37:377页
-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金属及其2021-04-13 20:13:07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