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50 KB
- 2021-04-13 发布
[学生用书 P135(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25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烟台高二期中)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
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解析:选 B。本题考查蒸汽机发明的社会条件。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看,在当时的社会
环境下,推动技术革新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的需求,即市场因素,故选 B 项。
2.(2019·邯郸高二期中)“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到一起
解析:选 B。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强调蒸汽机对工业城市的影
响,蒸汽机的出现使工业发展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使得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促进了工业
城市的出现,故选 B 项。
3.(2019·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二联考)瓦特的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瓦特为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
B.瓦特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C.瓦特是蒸汽机的最早发明者
D.瓦特推动人类文明步入工业时代
解析:选 A。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机器提供了巨大动力,故选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材料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B 项错误;瓦特是改良蒸汽机的发
明者,而非蒸汽机的最早发明者,C 项错误;瓦特推动人类文明步入蒸汽时代,D 项错误。
4.(2019·郑州高二期中)下列图片反映了( )
A.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 B.“蒸汽时代”的终结
C.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 D.实验促进科学进步
解析:选 C。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创制奠定基础,发电机的创制为电缆和电车的发明
奠定基础,三幅图的结合说明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故选 C 项。
5.(2019·临沂高二月考)恩格斯在评价某项技术的意义时曾指出:“这一发现使工业彻底
摆脱几乎所有的地方条件限制,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
城市有利,那么到最后它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这里的“某项技术”应
该指(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力传输技术
解析:选 D。输变电技术日趋成熟,使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更多
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故
选 D 项。
6.(2019·湖州高二检测)“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
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
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 )
A.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和经济关系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解析:选 A。“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指的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中新能源革命即电力、石油的广泛应用,导致工业结构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轻工业部门
为主导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工业部门为主导。
7.(2019·宜昌高二期末)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和特
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传统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将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
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
A.内容更广泛 B.主体更平等
C.沟通无阻碍 D.手段更隐蔽
解析:选 B。根据题干材料“由于网络没有中心,没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没有等级
和特权,每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中心”可知,其突出了主体更加平等,故选 B 项。
8.(2019·日照高二期中)1970—1979 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 3%;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 30%下降到 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 15%上升到 72%。美
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D.世界霸权的确立
解析:选 A。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第三产
业的比重急剧上升,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生产力发
展改变经济结构,故选 A 项。
二、非选择题
9.(2019·宿迁高二期末)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
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
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
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 19 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
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
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三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描述的世界”的理论依据及其在当时思想领域
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9 世纪“科学革命种子获得了丰收”和“技术取
得辉煌胜利”的主要表现。
(3)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史实概括并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科学
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据材料一“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
和法则”“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信
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2)结合“19 世纪”近代科学革命的内容,从理论上和技术上分
析表现。(3)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三“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信息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第二小问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史实,
围绕观点利用相关史实论证;第三小问综合上述材料,从二者相互影响角度得出关系。
答案:(1)依据: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
影响:有力地冲击封建神学;彰显人的作用与价值,为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兴起奠定基础。
(2)表现:理论上,1859 年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1831 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技术上,发明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
(3)材料三观点: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18 世纪中期,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第一
次工业革命。论证:英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其后波及其他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在纺织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如“珍妮机”、瓦特改良蒸
汽机等。关系:相互促进。
相关文档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02021-04-13 20:13:16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42021-04-12 16:48:379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72021-04-12 16:42:41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742021-04-12 11:15:0516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132021-02-27 08:55:357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832021-02-26 22:31:0010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392021-02-26 21:36:511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422021-02-26 21:11:083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222021-02-26 20:48:138页
-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练习作业612021-02-26 20:38:0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