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 MB
- 2021-04-13 发布
第
1
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
——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1
.
可再生能源:
包括
、风能、生物能、潮汐能、
等。
2
.
非可再生能源:
主要指煤炭、
、天然气等
能源。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1
.煤炭资源
,
条件好。
2
.
广阔。
3
.位置
,
比较便利。
水能
太阳能
石油
矿物
丰富
开采
市场
适中
交通
三、能源基地建设
1
.
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
①
、
②
、
③
、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
.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
运输为主、
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大同
平朔
西山
铁路
公路
3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
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
(2)
发展炼焦业:为
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
。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
.
措施:
进行
,主要构建了煤
—
电
—
铝、
,煤
—
铁
—
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
.
效果:
形成
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变输出煤
为输出电力
冶金工业
焦炭
产业结构调整
煤
—
焦
—
化
多元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
.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
为先导,大力推动以
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
.
调整产业结构
(1)
对原有
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
大力发展
、
、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3
.
治理
“
三废
”
,建设生态环境。
技术创新
洁净
重化工业
农业
轻纺工业
【
易错提醒
】
可再生能源的再生是有一定的周期和能力的,当人类的开发利用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或者超出了能源循环的周期,则可再生能源就难以再生。如水能资源是可再生的,但当人类无限度地利用水资源,超出其循环更新的周期时,地表水就会越来越匮乏,水能资源相应地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可再生能源并非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
方法技巧
】
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
【
及时练习
】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
完成
1
~
2
题。
1
.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原料
D
.交通
2
.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
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
解析
】
第
1
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区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第
2
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
答案
】
1.C
2.B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据此回答
3
~
4
题。
3
.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
A
.酸雨蔓延
B
.市场收缩
C
.资源枯竭
D
.运输量大
4
.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
A
.调整产业结构
B
.调整工业布局
C
.发展有色冶金
D
.进行产业转移
【
解析
】
第
3
题,
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无论是我国山西运出煤炭,还是鲁尔区运入铁矿石、石油等,运输量都十分巨大。
第
4
题,
两地工业结构都不够均衡,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可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
答案
】
3.D
4.A
[
考点精析
]
1
.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
(
资源和开采条件
)
、拉动强
(
区位和市场条件
)
、有保证
(
交通条件
)
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
2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
煤炭运输量大
——
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外省。
②
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2)
水资源短缺
3
.资源优势区域的开发程序
4
.区域能源资源开发评价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方向是由区域开发条件等所决定的,其评价内容与思路如下所示:
[
技法点拨
]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去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条件、技术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分析储存量的多少的因素。主要可再生能源发展条件如下:
种类
影响开发的因素
我国分布
水能
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大小
西南、中南和西北的黄河上游地区
太阳能
海拔高度,空气的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晴朗洁净程度
青藏高原、西北内陆
风能
风源远近及稳定程度;周围地形对其阻挡程度;风沙等灾害天气影响程度
西北内陆和沿海地区
地热能
板块交界地带;断裂发育地带
西藏地区
潮汐能
海岸线轮廓;日潮汐次数;潮高大小
东南沿海
沼气
生物原料多少;温度高低
南方地区
[
对点练习
]
1
.
(2012·
浙江文综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2011
年
11
月
4
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
①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
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解析
】
对风能开发条件的分析,一般从风能资源的丰歉、地价、市场、技术等角度结合酒泉的实际情况进行。酒泉在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较小,故
③④
项错误。而其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周围有未利用的土地、地价便宜,故
①②
项正确,选
A
。
【
答案
】
A
[
考点精析
]
1
.
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价值和综合利用程度,
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2
.环境保护与治理
(1)
必要性
①
开采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
②
综合利用过程中污染环境:
(2)
方法和手段
①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②
调整产业结构:
③“
三废
”
的治理:
[
技法点拨
]
分析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的方法
1
.
原因
(1)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2)
我国高能耗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
(3)
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5)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
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
.解决措施
(1)
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
(2)
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3)
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
(4)
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
(5)
稳妥发展核电。
(6)
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7)
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8)
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9)
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
对点练习
]
2
.
(2011·
重庆文综
)
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
________
。
(
限填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
)
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
SO
2
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
SO
2
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
解析
】
大秦线是我国煤炭铁路专用线,结合铁路分布图判断;保护石窟的措施,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从减少
SO
2
排放的角度,结合山西省重工业发达,煤炭能源消耗大,
SO
2
排放多的特点提出具体措施。
【
答案
】
③
措施:
①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
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
③
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④
发展新技术
(
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
)
;
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1
.
柱状能源结构统计图
通过柱子的长短反映某种能源结构组成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
2011
年广东文综试题:
2007
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构成图。
判读方法:图中横轴表示各类发电所占的比重,总量是
100%
,从每一个柱形的图例构成中可以读出每种发电类型在某个国家中所占的比重,如西班牙这个国家的发电构成中,热电约占
62%
,核电约占
18%
,风电和水电各约占
10%
,说明西班牙以热电为主,比较三个国家,西班牙的风电比重最大,意大利的热电比重最大,法国的核电比重最大。注意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2
.曲线
(
折线
)
能源结构统计图
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能源结构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能源结构的动态水平。判读方法如下:
(1)
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2)
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内容与横坐标内容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关系;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
(3)
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如下面的
“
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
”
,
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不能简单地以读出的纵坐标值
70%
作为
1989
年石油的消费比重,而应该根据
1989
年石油消费比重所占的纵坐标段范围值,计算出约占
40%
。根据不同时间各种能源所占纵坐标范围大小,可以读出各能源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判读应用
】
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
2010
年能源消费情况,
据此完成
(1)
~
(2)
题。
省区
能源消费总量
(
万吨标准煤
)
单位
GDP
能耗
(
吨标
准煤
/
万元
)
①
2 094.9
3.063
②
17 344.1
0.747
③
17 841.0
1.285
④
12 538.7
1.432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①
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个省区中最多
B
.
②
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个省区首位
C
.
③
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个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不均衡
D
.
④
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个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均衡
(2)
今后四个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
)
A
.
①②
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
B
.
②④
两省区常规能源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源保证
C
.
②③
两省区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源
D
.
①④
两省区加强本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
解析
】
第
(1)
题,四个省区的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得出正确判断,
③
省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水电和核电比例低,能源结构不均衡。第
(2)
题,从四个省区的能源消费构成及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
GDP
能耗看出,
①
为我国西部省区,大力发展核电没有必要,
②
应为我国东部省区,西电东送不正确。
②③
常规能源丰富,今后大力发展新能源不符合我国国情;
①④
两省单位
GDP
能耗高,在加强本省能源开发的基础上,应提高能源利用率。
【
答案
】
(1)C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