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0 KB
- 2021-04-13 发布
开学检测高二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2=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
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可用油脂的碱性水解来制备肥皂和甘油
D.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
B.铁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速率加快
D.镀锌的铁比镀锡的铁耐用
3.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黄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l) ∆H=-285.8 kJ·mol-1
C.Ba(OH)2·8H2O(s)+2NH4Cl (s) = BaCl2(s)+2NH3(g)+10H2O(l) ∆H<0
D.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稀盐酸洗涤AgCl沉淀比用等体积蒸馏水洗涤损耗AgCl少
B.温度一定时,当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物质的溶解都是吸热的
D.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B.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C.乙酸乙酯、油脂与烧碱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D.可向蔗糖的水解液中直接加入银氨溶液检验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6.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不同
7.有机化合物C5H10O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
A.4种 B.9种
C.11种 D.13种
8.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O2 + S↓ + H2O
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
B.苯酚和乙醇都含有羟基官能团,二者属于同一类物质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用饱和Na2CO3收集
D.烯烃含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10.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是负极
B. b电极反应式为:4OH-—4e-= 2H2O+O2↑
C.该电池是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绿色电池
D.该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
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0.1 mol/L Ca2+的溶液中:Na+、K+、ClO-、Cl-
B.在pH为7的溶液中:Ag+、Fe3+、SO42-、Cl-
C.在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Al3+、Cu2+、HCO3- 、NO3-
D.c(OH-)=1×10-3mol/L的溶液中:K+、SO42-、Cl-、HCO3-
12.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13.能说明C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的是
A. 4个H与C的距离相等 B.CH4没有同分异构体
C. CH4分子中的键角相等 D. 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
14.已知下面三个数据:①7.2×10-4、②2.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三种酸可发生如下反应:NaCN+HNO2==HCN+NaNO2
NaCN+HF==HCN+NaF 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HF的电离常数是① B. HNO2的电离常数是①
C. HCN的电离常数是② D. HNO2的电离常数是③
15.在体积都为1L、pH都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65g锌粒,则下列各图所示内容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B C D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3=15分)
16.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最多能和4mol H2反应
B.不能使溴水褪色
C.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一定条件下,能和NaOH醇溶液反应
17.碳原子数小于11的烷烃分子中一氯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有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18.下列四组实验中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现象
结 论
A
热水中平衡球颜色比冷水中深
升温,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B
起始时产生气泡速率HCl > CH3COOH
醋酸是弱电解质
C
溶液颜色由黄变橙,且30秒内不变色
已达滴定终点
D
划口处有蓝色沉淀
铁发生了析氢腐蚀
1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 A (g) + y B(g) z C(g)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 0.5 mol·L-1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 0.2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x+y > z
C.C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B的转化率降低
20.室温下,向25mL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CH3CO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随加入醋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下列有关粒子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在A、B间任意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Na+) + c(H+) = c(CH3COO-) + c(OH-)
B.在B点:a>12.5,且有
c(Na+) = c(CH3COO-)>c(H+) = c(OH-)
C.在C点:c(Na+)>c(CH3COO-)>c(H+)>c(OH-)
D.在D点:c(CH3COO-) + c(CH3COOH) = 0.1 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三、填空题:(共55分)
21.(10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正确答案标号).
A.蒸馏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22. (10分)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
(1) 图一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来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还可以作其他何种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二可用于定量比较反应的快慢,检查图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利用图二做实验时需测量的数据是 。
23.(12分)有机物A可以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和D三种物质,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1)A的分子式是 ; B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
(2)A→C的反应类型是 ;A~D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代号).
(3)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4.(10分)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的下列溶液:①硫酸 ②醋酸 ③氢氧化钠 ④氯化铵⑤硫酸铝 ⑥碳酸氢钠。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已知T℃,Kw = 1×10-13,则T℃ 25℃(填“>”、“<”、“=”);在T℃时,将pH=11的③溶液a L与pH = 2的①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溶液的pH = 10,则a:b = 。
(3)将⑤溶液和⑥溶液混合时,可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25.(13分)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方法研究。
△H = -92.4 kJ/mol
N2(g)+3H2(g)
2NH3(g)
(1)目前合成氨的技术原理为: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2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Pa下发生如下反应:
5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N2为0.2 mol,H2为0.6 mol,NH3为0.2 mol。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H2的转化率为 ,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后两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③欲提高②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2)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导H+),从而实现了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和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2N2(g) +6H2O(l)
4NH3(g) +3O2(g)
△H = a kJ/mol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K
303
313
32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此合成反应的a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牡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学年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C
D
C
D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D
A
C
A
B
D
A
C
三、填空题
21.(共10分)
(1) 冷凝管 .
(2) 防止暴沸 ; B .
(3)
(4) 检漏 ; 上口倒出 .
(5) 干燥 .
(6) C .
(7) C .(2分)
22.(10分)(每空2分)
(1) 反应产生气泡快慢(或反应完成的先后或试管壁的冷热程度) (2分)
控制阴离子相同,排除阴离子的干扰(2分)
将FeCl3改为Fe2(SO4)3 (2分)
(2)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如回到原位证明气密性良好。(2分)
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2分)
23.(12分)(每空2分)
(1) C9H10O3 ; 醛基、羧基 .
(2) 消去反应 ; C和D (填代号).
(3)
(4)
24.(10分)(每空2分)
(1)④②③①
(2)> 11:9
(3)产生白色沉淀,同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Al3++3HCO3-=Al(OH)3↓+3CO2↑
25.(13分)(每空2分)
(1)①减小 (1分) ②0.01mol·L-1·min-1 33.3% 3.7 L2/mol2 ③ A D
(2)N2 + 6H+ + 6e- = 2NH3
(3)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