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3.74 KB
- 2021-04-13 发布
2020-2021 学年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下列生理活动不是单向进行的( )
A. 机体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B. 性激素在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转移和运输
C. 胰岛素在胰岛 B 细胞内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 D. 动物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过程
【答案】 B
【考点】反射的过程,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解答】机体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 不符合题意;性激素在血浆
和组织液之间的转移和运输不是单向的,例如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可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中进行运输,
性激素也可以从血浆中转移到组织液,然后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故 B 符合题意;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
在胰岛 B 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后,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再通过细胞膜分泌出细胞,改过
程是单向进行的,C 不符合题意;动物肝细胞以自由扩散方式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该过程是单向进行的,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答 A 选项,要注意神经冲动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为双向的,但在反射过程中,神经
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 b 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 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 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 D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伸肌肌群内既有传入神经纤维,也有传出神经纤维,所以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A 正确;
B、b 神经元位于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其活动可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B 正确;
C、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而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C 正确.
D、Ⅱ是传出神经纤维,在Ⅱ处施加刺激能引起屈肌收缩,但没有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所以不属于反射,D
错误.
故选: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3.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
B.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 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
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答案】 C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切段②传入神经,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 不符合题意;兴奋在反射
弧上的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 不符合题意;在反射弧
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 符合题意;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
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区在脑,D 不符合
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析题图 反射弧模式图 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
是效应器,完整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人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
能。据此答题。
4.有关人体膝跳反射与“憋尿”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两种行为的反射弧都包括五个基本结构组成部分
B. 相应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C. 两种活动的过程中都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
D. 两种活动的神经中枢都在脊髓,也都受大脑皮层控制
【答案】 D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脑的高级功能,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解答】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憋尿”行为受大脑皮层控制,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A、两种行为的反射弧都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结构组成部分,A
正确;
B、反射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B 正确;
C、两种活动的过程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故都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
化,C 正确;
D、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憋尿”行为受大脑皮层控制,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D 错误.
故选:D.
【分析】1、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
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2、“憋尿”时,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产生尿意,但是突触后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膀胱壁肌肉收缩,
阻止排尿行为的发生.
5.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于渗透作用
B. 葡萄糖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膜上有葡萄糖转运载体
C. 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D. 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对 Na+的通透性比 K+的通透性高
【答案】 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 A、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赖于主动运输,A 错误;
B、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参与氧化分解,B 错误;
C、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C 正确;
D、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对 K+的通透性比钠离子高,D 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易错点: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氧化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中。
6.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 A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有突触延搁,则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有先后的;兴奋通过突
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称为突触间隙;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导,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点评】难度中等,需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并能解释原因。
7.下列有关突触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B. 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突触小体数量非常多
C. 一般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 D. 能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再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答案】 C
【考点】突触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的突触小体,而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A 错误;
B、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可以是内分泌腺细胞,不一定是神经细胞,故不一定含有突触小体,B 错误;
C、突触小体一般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C 正确;
D、突触小体能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D 错误.
故选:C.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
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
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8.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
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 E 为感受器,A 为效应器
B. 未收刺激时,神经纤维 D 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 刺激 D 处,产生的兴奋传到 E 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答案】 C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解析】【解答】 A、据图分析,E 是效应器,A 是感受器,A 不符合题意;
B、未收刺激时,神经纤维 D 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 不符合题意;
C、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所以刺激 D 处,产生的兴奋传到 E 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
符合题意;
D、由高级中枢发出的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以引起乙的抑制,D 不符合题
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
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
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9.右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图乙中 a、c 为兴奋区
B.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兴奋在两者之间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C. 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且兴奋的传导方向应为
甲→乙
D. 图示中甲在向外分泌物质,则甲可参与构成突触后膜,该物质的分泌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分析】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则甲和乙属于两个不同的神经元细胞,兴奋在神
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兴奋的传递,甲为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而乙为突触后神经元,所以兴奋只能从甲
传向乙。
10.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图甲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
号传递过程.请回答:
(1)图甲中 1~5 的名称依次为: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 兴
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是________(单向、双向)的,这主要取决于________(填字母)的特点.
(2)图甲中 A,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
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
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________
融合,从而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应为________ .
(4)图乙中,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
是________ .
【答案】 (1)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人神经;感受器;单向;C
(2)A
(3)高尔基体;突触前膜;组织液
(4)蛋白质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解答】解:(1)图甲中 1~5 的名称依次为:1.效应器,2.传出神经,3.神经中枢,4.传人
神经,5.感受器,兴奋在该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这主要取决于 C 突触的特点.(2)证明这种药物“在
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放置在神经纤维处还是突触处,
因变量是肌肉是否收缩,刺激部位是无关变量,其设置遵循等量性原则:图甲中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
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 ①③对照说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
阻断作用”A 正确.(3)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 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再与
突触前膜融合,从而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应为组织液.(4)图乙中,突触后膜上“受
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 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
故答案为:(1)效应器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传人神经 感受器 单向 C(2)A(3)高尔基体 突触
前膜 组织液(4)蛋白质
【分析】1、析图:图甲中 1~5 的名称依次为:1 是效应器,2 是传出神经,3 是神经中枢,4 是传入神经,
5 是感受器.图乙是突触.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故突触处信号传递方向是单向的.3、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放置在神经纤维处还是突触处,因变量是肌肉是否收缩,刺激部位是无关变量,其
设置遵循等量性原则.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2-3-2、3同步2021-04-13 13:05:435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3-1-2-1同步2021-04-12 23:01:155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2-1同步试题(2021-04-12 16:49:296页
- 高中数学:1_1_1算法的概念同步试题2021-02-26 22:27:402页
- 高中数学:1_1_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2021-02-26 21:43:594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4-1同步试2021-02-26 21:18:515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1-4-3同步试2021-02-26 20:13:035页
- 2020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2021-02-26 19:59:5156页
- 新人教地理8年级上:同步试题(水资源)2021-02-26 19:58:297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2-5-2同步试2021-02-26 19:49:3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