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 MB
- 2021-04-13 发布
地 理
区域地理
·
新课标版
新课标导学
第一篇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
1
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高考考点
高考导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特点和作用。
3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和区时的应用。
1
.知道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会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会利用经线、纬线的特点判断方向。
2
.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并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方向辨别、估算距离等。
3
.理解时区的划分,学会利用经度差或时区差比较时间的早晚,能够确定地球的日期分界线。
1
读图夯基
2
精讲点拨
3
跟踪演练
4
课时作业
读 图 夯 基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6371
4
万
自转
地轴
北极星
两极
二、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特点
长度
形状
方向
由
________
向两极逐渐缩短
圆形并相互平行
指示
________
方向
赤道
东西
2
.纬度
(1)
划分:以赤道为
0°
向南北各分为
_______
。赤道以北为
________
,用“
N”
表示;赤道以南为
________
,用“
S”
表示。
(2)
应用
①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界线:
________
、
_______
纬线。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________
。
③地球五带的划分界线:
23
.
5°(
回归线
)
、
66
.
5°(
极圈
)
。
90°
北纬
南纬
30°
60°
赤道
三、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特点
长度
形状
方向
所有经线都
________
都是半圆,相交于两极
指示
________
方向
等长
南北
2
.经度
(1)
划分
从
______________
向东西各分为
180°
,以东为东经,用
“
E
”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
“
W
”
表示。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
(2)
应用
①
确定地方时,划分时区。
②
划分东西半球: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组成的经线圈。
本初子午线
20°W
160°E
四、经纬网
地球仪或地图上,由
______________
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可由此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
__________
坐标。
五、时区与日界线
经线和纬线
经纬度
1
.时差产生的原因:地球
____________
自转,同纬度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2
.地方时:因
________
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3
.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
__________
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________
个时区。
4
.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
____________
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5
.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
(120°E
的地方时
)
。
6
.日界线:原则上以
180°
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
经度
15°
24
中央经线
1
.一个人在某地,如果不改变方向,沿经线向南或向北走,能否到达原地?如果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吗?为什么?
答案:
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向南或向北走不能回到原地,原因是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到极点后即到达终点。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因为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纬线是一个圆。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球上有南极点和北极点,而没有东极点和西极点。
2
.
“
南辕北辙
”
有道理吗?
答案:
从地球的形状而言,一个人不停地向北走,过了两个极点后是可以回到原点的,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
.
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东经与西经、南纬与北纬?
答案:
在经纬网地图上,自西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逐渐减小的为西经,即东增西减为东经,东减西增为西经。自南向北,纬度数逐渐增大的为北纬,逐渐减小的为南纬,即北增南减为北纬,北减南增为南纬。
4
.
如何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半球?
答案:
根据经度数看东、西半球:西经度
<20°
时在东半球,
>20°
在西半球;东经度
<160°
时在东半球,
>160°
在西半球。纬度数看南、北半球:北纬位于北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
精 讲 点 拨
1
.
定
“
方向
”
理论依据: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
(1)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
如下图所示
)
知识点
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①
南北方向的确定:分处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南半球的北方;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北;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南。
②
东西方向的确定:同在东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同在西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西方;分处东西经度的两点,它们的东西方向确定可以依据下面方法:
上图中
A
地位于
B
的东北方向,
C
地位于
D
地的西北方向。
(2)
弧线式经纬网图
(
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
右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
A
、
B
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B
在
A
的正东方;
B
、
C
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
C
位于
B
的正南方;
C
、
A
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
C
在
A
的东南方。
[
导读点拨
]
地球上有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地点吗?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按照劣弧进行判断,所以没有最东和最西的地点;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南极点为最南。
3
.
定
“
最短航线
”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但在讨论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时,一般近似地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即在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
(
或航线
)
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这个圆的圆心必须经过球心
(
即地心
)
。在中学地理应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右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
GH
之间的最短航线是沿着晨昏线的劣弧走:先东南,再向正东,后东北,即经过
GMH
,而不是
CYH
。
(2)
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赤道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左上图中的
AB
之间的最短航线:
A
到
B
走为正东或
B
到
A
走为正西。
(3)
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部分。如左上图中的
CD
之间的最短航线。
(4)
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
180°
,则经过两点的大圆一定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极点,其结果只能是先正北后正南或先正南后正北。
a
.同位于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如左上图中的
EF
之间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
ENF
三个点的经线圈的劣弧线,而不是沿
EF
的纬线走。
b
.同位于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南,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
c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时,这时需要考虑是经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再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如左上图中的
E
点到
X
点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经线圈的
ENFX
四个点的劣弧线;而不是先正南后正北,即不是经过经线圈的
ESX
三个点弧线。
注意:
上述四种情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部分,故直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5)
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
180°
,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具体分两种情况。
a
.若甲位于乙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
b
.若甲位于乙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
4
.
定
“
范围
”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
归纳总结
]
(1)
经纬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
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断
(2018
·
济南模拟
)
右图为
“
地球局部经纬网图
”
,读图回答
(1)
~
(3)
题。
(1)
图中
P
地位于
X
地的
(
)
A
.南方
B
.北方
C
.西北方
D
.东南方
D
(2)
从
X
地到
P
地途经
(
)
A
.东、西两半球
B
.西半球
C
.东半球
D
.南、北两半球
(3)
图中
MN
的纬线距离
(
)
A
.与
MQ
的经线距离相等
B
.与
PQ
的纬线距离相等
C
.约为
1100
千米
D
.约为
1650
千米
A
D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中经纬网图判断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并能够根据经纬线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第
(1)
题,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
P
点的纬度为
70°N
,
X
点的纬度为
80°N
;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由此可判断出
P
点位于
X
点的东侧;因此
P
地位于
X
地的东南方。第
(2)
题,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
30°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出图中的经度为东经,由此可推断出
X
的经度为
25°W
,所以从
X
地到
P
地途经东、西两半球。第
(3)
题,
MN
位于
60°N
,其纬线距离为
111
×
cos60°
×
30
≈
1650
千米;
MQ
的经线距离为
111
×
10
≈
1110
千米,
PQ
的纬线距离为
111
×
cos70°
×
30
千米。
1
.
地方时的确定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正午
12
点,旋转
180°
为
0
点;赤道上白昼的中点所在经线为正午
12
点,赤道上黑夜的中点所在经线为
0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
18
点。这些都是光照图中的隐性已知时间,可据此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
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
15°
,时间相差
1
小时,每隔
1°
相差
4
分钟。
知识点
2
时间计算
2
.
时区的划分
(1)
在地球上每隔经度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
(2)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
7
.
5°E
到
7
.
5°W
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3)
在中时区以东,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4)
东西十二区各跨
7
.
5°
,合为一个时区。
注意:
①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
“
+
”
,西侧为
“
-
”
。
②
以
0°
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
“
-
”
;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
+
”
。
注意:
①
式中加号或减号的选择: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早时:用
“
+
”
。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晚时:用
“
-
”
。
②
地方时差的计算: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
注意:
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注意:
①
时区序数乘以
15°
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
东经
180°
和西经
180°
合称为
180°
经线
)
。
②
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
7
.
5°
得出两个经度,这两个经度即为该时区的范围。
注意:
①
若所求地区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
“
+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
-
”
。
②
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
③
求得的时间是
0
至
24
时,为当日时间。
24
时也可写作次日
0
时。求得的时间大于
24
时,则是第二天。因此,钟点要减去
24
小时,日期则要加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前一天。因此,钟点要加上
24
小时,日期要减一天。
[
方法指导
]
利用
0
时经线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
(1)
若
0
时经线与
180°
经线重合,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2)
若
0
时经线与
180°
经线相对
(
即与
0°
经线重合
)
,则全球新、旧两天范围相等。
(3)
若
0
时经线位于东经度,则全球
“
今天
”
范围小于
“
昨天
”
,且当
0
时经线经度值越大,
“
今天
”
范围越小。
(4)
若
0
时经线位于西经度,则全球
“
今天
”
范围大于
“
昨天
”
,且当
0
时经线经度值越大,
“
今天
”
范围越大。
[
归纳总结
]
利用经纬网定
“
最短航线
”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
[
方法指导
]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技巧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右图进行推导。如图
A
、
B
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过极点。
下图中
N
为北极点,
A
、
M
、
B
位于地球表面,
NP
为经线,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读图完成下题。
若观测到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则
M
地大致位于
(
)
A
.
66°N,110°E
B
.
67°N,110°E
C
.
66°N,130°E
D
.
67°N,130°E
B
信息解读: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
1°
距离相差
111km
可知
M
点纬度为
90°
-
2553/111
=
67°
;日影最短为地方时
12
:
00
,根据经度相差
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知
M
地时间与北京时间
(120°E
地方时
)
相差
40
分钟,可知经度相差
10°
,北京时间较早,故位于
M
地东边,因此
M
地经度为
110°E
。因此
B
项正确。
跟 踪 演 练
课 时 作 业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4-13 19:47:2810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