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4-13 发布
课时作业 19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提高人口素质
C.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D.优生
解析:降低出生率是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好办法。
答案:A
2.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
B.1982 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C.2000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A
选项正确;1982 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B 选项正
确;2001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
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C 选
项错误;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
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
国家的行列,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
长,D 选项正确。
答案:C
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
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解析: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国现有土地面积、草地
面积、森林面积等 6 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
答案:C
4.如图为 PPE 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
恶化”的恶性循环过程。它表明 (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PPE 怪圈表明了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三者能形
成一种恶性循环,也能通过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答案:B
5.关于人口剧增导致的后果,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
B.淡水资源日益缺乏
C.人均粮食资源日益减少
D.能源需求量不断下降
解析:人口剧增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A 正确;人口剧
增会导致淡水资源短缺,B 正确;人口剧增会导致人均粮食资源减少,
C 正确;人口剧增会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D 错误。
答案:D
6.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
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人口增长过快,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
①正确;人口增长过快,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耕地面积大幅度
减少,②正确;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进而导
致生物多样性锐减,③正确;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
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④正确。
答案:D
7.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
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故①正确;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
解决粮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故②正确;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虽然提高了作物产量,但会污染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故③错误;
开荒辟地、围湖造田,虽然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但破坏了生态系统,
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故④错误;利用现代生物技
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故⑤正确。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
答案:B
8.(2019 年南京高二检测)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
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 3 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
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①温室效应 ②二氧化硫的排放 ③白色污染 ④烟尘
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解析:原煤中含有的碳和硫会随着燃烧释放出来,二氧化碳的增
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的排放会造成酸雨,同时原煤燃烧还能
形成烟尘。
答案:C
9.(2019 年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口增长过
快可能直接引发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砍伐过多导致植被破坏
B.自然资源消耗过多造成生态恶化
C.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
D.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
解析:森林砍伐过多,林地面积锐减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
之一,A 不符合题意;人类消耗过多资源,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
环境,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B 不符
合题意;粮食短缺并不是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C 符合题意;
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是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D 不符
合题意。
答案:C
10.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
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决定的,由图
可以看出国家③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所以增长率最高,A、
B、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
答案:C
1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
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
的协调发展
解析: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
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答案:B
12.(2019 年盐城中学质检)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将湿地开垦成农田
B.自然保护区内引入外来物种
C.农业生产减少农药使用量
D.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解析:不能将湿地开垦成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A 错
误;引入外来物种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B
错误;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C 正确;为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适量捕捞海洋鱼类,不是完全禁止
捕捞海洋鱼类,D 错误。
答案:C
13.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卓
有成效的举措:①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造林,退耕
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等;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和海域的
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⑤推进生态农业等;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会破坏环境。
答案:C
14.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 1981 年的 7 只发展到 2007 年的 800 余只。
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朱鹮大量减
少的原因
B.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加强朱鹮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D.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贝类和鱼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
和
解析: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
的缩小等;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
系;为拯救朱鹮,应加强朱鹮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远小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答案:D
15.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是人
口自动调控的图解。分析回答:
(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时,人类生存
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______;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
策是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若
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
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结
合图解原理解释原因,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环境资源与人口增长的压力,当人口数量加
大时对环境的压力变大,环境阻力也变大,可采取计划生育措施适当
限制人口过速增长。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为迁入率、迁出率、死
亡率和出生率,当杀死一批老鼠后环境阻力变小,所以很快恢复到原
有的数量。
答案:(1)增大 计划生育
(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减少环境容纳量是降低种
群数量最根本的途径。简单地杀死老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纳量,杀死
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
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
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16.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
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以前,某地区的居民生活污水,
以及食品厂、造纸厂等企业的工业有机废水都向一条河流中排放,使
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在环保部门配合下,他们对污水进行
了如下处理后(见下图),情况大有改观。
(1)以前,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变得黑臭,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沼气池中沼气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各种
不同类型微生物所完成的各种代谢途径。如 S 菌系分解乙醇产生氢气,
氢气对它继续分解乙醇有阻抑作用,而 MOH 菌系可利用氢气和二氧
化碳合成沼气中的甲烷,以上两种菌系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__。
(3)经过栽培水耕蔬菜的水中氮、磷明显减少。陆地栽培植物在土
壤淹水时,根部细胞会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
质,对根细胞造成伤害。
(4)水耕蔬菜池中还生活着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类群,
实质就是一个小型的________。水耕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茭白等
的生长,能抑制水中浮游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实现了水体净化,并进
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多层次的循环利用,其中水耕蔬菜和
浮游藻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5)人们在生活中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
题,并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
角 度 来 看 , 造 成 “ 白 色 污 染 ”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2)互利共生
(3)无氧呼吸 酒精
(4)(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物质 竞争
(5)分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聚乙烯塑料降解成无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