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4-13 发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高二年级 化学 试卷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中。
第Ⅰ卷(5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前10道每小题2分,后10道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相对原子质量: S:32 H:1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化学家认为石油、煤作为能源使用时,燃烧了“未来的原始材料”.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大力提倡开发化石燃料作为能源
B.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
C.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影响可持续发展
D.人类应尽可能开发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
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缓慢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NO+2CO⇌2CO2+N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增加N2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含义表示正确的是( )
A.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H(中和热)
B.NaOH(aq)+H2SO4(浓)= Na2SO4(aq)+H2O(l) △H(中和热)
C.CH4(g)+2O2(g)=CO2(g)+2H2O(l) △H(燃烧热)
D.2H2(g)+O2(g)=2H2O(g) △H(燃烧热)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焓变大于0的是( )
A.灼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 B.Zn和稀H2SO4反应制氢气
C.Ba(OH)2·8H2O和NH4Cl反应 D.HCl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C(s)+CO2(g)⇌2CO(g)
B.3H2(g)+N2(g)⇌2NH3(g)
C.2SO2(g)+O2(g)⇌2SO3(g)
D.H2(g)+I2(g)⇌2HI(g)
6.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据此,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此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C.金刚石转化为石墨吸收热量 D.1mol金刚石比1mol石墨的总能量低
7.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已知在25℃、101 kPa下,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g)+O2(g)===2H2O (l) ΔH =-571.6 kJ/mol
B.2H2(g)+O2(g)===2H2O(l) ΔH =-142.9 kJ/mol
C.2H2+O2===2H2O ΔH =-142.9 kJ/mol
D.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8.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9.反应CH3COOH(g)+H2O(g)⇌CO2(g)+3H2(g),经过一段时间后,H2的浓度增加了0.9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CH3COOH(g)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s),则这段时间为( )
A.1s B.3s C.10s D.30s
1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可逆反应 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有下列四个反应速率,其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15mol•L﹣1•s﹣1 B.v(B)=0.6mol•L﹣1•s﹣1
C.v(C)=0.5mol•L﹣1•s﹣1 D.v(D)=0.4mol•L﹣1•s﹣1
1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2(g)+O2(g)=2H2O(l)△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483.6 kJ•mol﹣1
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 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19.3kJ/mol
C.已知2C(s)+2O2(g)=2CO2(g)△H1 2C(s)+O2(g)=2CO(g)△H2 则△H1>△H2
D.已知Ni(CO)4(s)=Ni(s)+4CO(g)△H=Q kJ•mol﹣1,则Ni(s)+4CO(g)=Ni(CO)4(s)△H=﹣Q kJ•mol﹣1
13.反应A+B→C △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0 ② X→C △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14.已知:(1)Zn(s)+O2(g)=== ZnO(s),ΔH=" -348.3" kJ·mol-1,
(2)2Ag(s)+O2(g)=== Ag2O(s),ΔH=" -31.0" kJ·mol-1,
则Zn(s)+ Ag2O(s) === ZnO(s)+ 2Ag(s)的ΔH等于( )
A.-379.3 kJ·mol-1 B.-317.3 kJ·mol-1
C.-332.8 kJ·mol-1 D.317.3 kJ·mol-1
15.298K时,N2与H2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6 mol N—H键,吸收600 kJ能量
B.b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该反应的ΔH=-92 kJ•mol-1
D.加入催化剂,能提高N2的转化率
16.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 Z(g)
17. CO(g)+Cl2(g)⇌CO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加压、③增加Cl2的浓度④加催化剂⑤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⑥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
A.②③ B.③⑤ C.①④ D.③⑥
18.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哪些不能加快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 O2使压强增大
D.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压强增大
19.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下面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6a+5d-4c-12b) kJ·mol-1 B.(4c+12b-6a-5d) kJ·mol-1
C.(4c+12b-4a-5d) kJ·mol-1 D.(4a+5d-4c-12b) kJ·mol-1
20.实验测得H2和C3H8的燃烧热分别为285 kJ·mol-1和2220 kJ·mol-1,将H2和C3H8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1252.5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为( )
A.2 :1 B.1:1 C.1:2 D.1:4
第II卷(共3小题,共50分)
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热量分别为Q1、Q2、Q3,则Q1、Q2、Q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2. 已知:H2(g)+O2(g)H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I)相比,活化能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因此反应速率 ,(前面的三个空填“增大”“减小”“不变”)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s)+ H2O(g) CO(g)+ H2(g)。
若容积体积为2L,反应10s H2质量增加0.4g,则该时间内CO的反应速率为______。若增加炭的量,则正反应速率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若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移动。(选填“正向”、“逆向”或“不”)
(3)若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是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3.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 _ _ΔH2(填“>”、“<”或“=”,下同)。
(2)相同条件下,1 mol氮气和氢气反应断键吸收能量_ _形成2 mol氨气成键所放出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 _ΔH2。
①P4(白磷,s)+5O2(g)= 2P2O5(s)ΔH1
②4P(红磷,s)+5O2(g)= 2P2O5(s)ΔH2
(4)25℃ 1.01×105Pa下,1g 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 9.36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水蒸气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 _________。
(6)已知:C(s)+O2(g)=CO2(g)△H=﹣437.3kJ•mol﹣1
H2(g)+O2(g)=H2O(g)△H=﹣285.8kJ•mol﹣1
CO(g)+O2(g)=CO2(g)△H=﹣283.0kJ•mol﹣1
煤的气化主要反应的热方程式C(s)+H2O(g)=CO(g)+H2(g)△H= kJ•mol﹣1.
二卷答题卡
21.(8分)(1) (2)
(3)
(4)
22.(24分)
(1)
(2)
(3)
23.(18分)
(1)
(2)
(3)
(1)
(2)
(3)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高二年级 化学 试卷
答 案
第Ⅰ卷
1-10 DCCAD BACCC (每题2分)
11-20 CDDBC CADAB (每题3分)
第Ⅱ卷
21.(8分,每空2分)(1)D (2)C
(3)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CO2
(4)Q2>Q1>Q3
22.(24分,每空3分)
(1)减小;增大;增大;加入了正催化剂
(2)0.01 mol/(L·s);不变;逆向
(3)吸热
23.(18分,每空3分)
(1) =
(2) <
(3) >
(4) S(s)+O2(g)==SO2(g) △H=-299.52 kJ•mol﹣1
(5) CH4(g)+H2O==CO(g)+3H2(g) △H=+2a kJ•mol﹣1
(6)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