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3 MB
- 2021-04-13 发布
板块十 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阶段特征
主干排查
微专题整合
随堂演练
阶段特征
阶段
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
(16
世纪前后~
18
世纪
60
年代
)
政治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
美国除外
);
王权加强
,
民族国家形成
;
英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
;
早期殖民战争
经济
新航路开辟
,
早期殖民扩张
;
资本主义崛起
,
向工业文明过渡
;
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
海上霸权由西、葡、荷转移到英国
;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
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文化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举人文主义大旗
,
促进了思想解放
;
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
,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
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
,
标志着自然科学的产生
,
科学时代来临
特征
主干排查
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3.
影响
: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
确立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科学方法
,
促进思想解放
,
推动科学世界观形成。
微专题整合
专题一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与行政权力的扩张
角度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演变
[
典例
1]
(2016
·
全国
Ⅰ
卷
,33)
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
,
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
,
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
,
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
,
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
A.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
》
遭到破坏
解析
:B
《
权利法案
》
颁布后
,
国王仍掌握行政权
,
议会掌握立法权
,
国王有权任命大臣
,
因此
,
材料中安妮女王的做法并不违背
《
权利法案
》,
议会也不能因此制裁国王
,A
、
D
两项错误。材料中
,
国王按自己的喜好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
,
代之以托利党人
,
表明国王尚未成为虚君
,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B
项正确
,C
项错误。
[
典例
2]
(2016
·
全国
Ⅲ
卷
,35)
1875
年以后
,
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
,
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
,
党派林立
,
内阁更迭频繁。
1958
年
,
戴高乐就任总统
,
修改宪法
,
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
A.
有利于政局稳定
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角度
2
法国总统权力的扩大
解析
:A
法国
1875
年宪法是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
,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
内阁对议会负责
,
总统权力严重受制于议会
,
内阁经常因为议会的不满而下台
,
再加上不同党派的斗争
,
内阁更迭频繁
,
不同内阁政策差异很大
,
有的甚至相反
,
不能保证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
政局不稳
,
这些内容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
,
也是解答本题的基础。顺着教材的思路
,
解决法国政局不稳的办法只有加大总统的权力。戴高乐修改宪法就是针对法国政治体制中的这一问题提出的。戴高乐修改宪法后
,
议会对内阁和总统的制约减少
,
总统权力加大
,
议会的权力缩小
,
内阁由议会控制转变为由总统控制
,
保证了行政权力的稳定
,
稳定了政局
,A
项正确。
1875
年宪法同样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
,B
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
,
并未被剥夺
,
议会被剥夺的是对内阁的控制权
,C
项错误。总统权力的变化与两党制的形成无关
,
直到现在法国仍然是多党制国家
,D
项错误。
角度3 美国行政权的扩张
[
典例
3]
(2018
·
江苏卷
,23,
节选
)
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
1790
年
,
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
,
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
,
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
,
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
年开始
,
最高法院相继将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农业调整法
》
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
,
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
,
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
王希
《
原则与妥协
——
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
解析
:
“
矛盾
”
根据材料
“
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
……
宣布为违宪
”
可以得出最高法院否定了罗斯福新政的部分法令
;
从材料中最高法院不支持新政的政治理想、否定新政部分法令和
“
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
”
可以得出权力之间出现冲突。
“
背景
”
可从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等角度分析。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答案
:
(1)
矛盾
:
最高法院否定新政的部分法令
;
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
(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
)
。
背景
: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
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政策
(
行政权过度扩张
);
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
[
思维深化
]
当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扩大的背景和具体表现
1.
背景
(1)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
引发了全面的社会危机
,
要求政府解决。
(2)
社会管理事务日益增多
,
要求扩大政府权力。
(3)
资本主义从自由主义走向垄断
,
政府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
必须加强干预。
2.
具体表现
(1)
英国内阁权力的膨胀。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
,
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
,
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并且一部分立法权也直接转入内阁手中
,
内阁还逐渐掌握了议会的财政权。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
(2)
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大。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
,
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
,
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
,
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一剂良方。
(3)
二战后法国总统权力扩大。法国
1875
年宪法中政府行政权对立法权缺少制约
,
内阁更迭频繁
,
不能保证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
政局不稳。二战后戴高乐担任法国总统
,
以扩大总统权限为基本理念
,
进行修改宪法议程。
1958
年
9
月通过新宪法
,
新宪法大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
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
使法国现行制度兼具议会制和总统制的特色。宪法规定
,
总统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
除拥有任命高级文武官员、签署法令、军事权和外交权等一般权力外
,
还拥有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非常权力。
专题二 世界的发现与世界意识
角度 物种交流及对世界的影响
[
典例
]
(2018
·
全国
Ⅱ
卷
,41,
节选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765
年
,
大豆引入北美
,
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
世纪
60
年代
,
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
世纪末
,
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
,
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
至
1910
年
,
美国已经拥有
280
多个大豆品种。
1931
年
,
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
,
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
年
,
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
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
,
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
刘启振等
《“
一带一路”
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
》
等
解析
:
第
(2)
问
,
大豆引入美国缘于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
大豆本身的优点也是其被广泛种植的原因
;
再从材料中福特公司对大豆营养价值的开发可知
,
科技进步也是大豆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
答案
:
(2)
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
世界市场的推动
;
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
,
适宜种植
;
科学技术进步
,
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解析
:
第
(3)
问
,
注意题干要求回答
“
积极意义
”
,
可从世界文明交流、人类文明发展等角度分析
,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
(3)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
;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思维深化
]
一、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1.
商业革命
:
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大增
;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
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
;
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
价格革命
:
大量黄金、白银涌入欧洲
,
物价上涨
,
封建主地位下降
,
商业资产阶级力量上升
,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3.
物种交流
:
扩大世界物种的交流
,
农业技术传播和农业发展。
4.
世界市场
: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5.
社会领域
:
疾病的传播与医学的发展
,
世界范围的移民和新民族的形成
,
世界人种的新分布。
6.
观念和知识的改变
:
海洋观念
,
重视海洋权益。促进医学、地理学、天文学和航海技术等的发展
,
人文精神进一步传播。
二、世界意识
1.
世界整体意识。
强调用整体视角去研究历史
,
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
1500
年以来
,
人类联系逐渐增多
,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
世界多样化意识。
多样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多样化。
3.
交流合作意识。
各种文明要相互交流
,
互相帮助。
4.
和谐关爱意识。
人类应互相关爱
,
与自然和谐相处。
5.
国际竞争意识。
在世界分成国家、民族、地区的组织结构下
,
相互竞争不可避免。
专题三 制度与构想
(
民主政治与民主思想的互动
)
角度
1
启蒙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
典例
1]
(2019
·
全国
Ⅱ
卷
,34)
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
,
从某种角度而言
,
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
,
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
,
法国大革命
(
)
A.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
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
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解析
:D
大革命前
,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
当时法国的第三等级与国王和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
由此引发了以
“
自由、平等、博爱
”
为口号的法国大革命
,
这是其对以往革命的最大超越
,
故
D
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在政体形式、革命方式方面并未有任何创新
,A
、
B
两项错误
;
法国大革命之后出现多次专制复辟
,C
项与史实不符。
角度
2
启蒙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建立
[
典例
2]
(2016
·
全国
Ⅰ
卷
,41)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
,
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
,
也不可代表
,
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
,
只能充当人民的
“
办事员
”
。英国人
“
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
,
才是自由的
;
议员一旦选出之后
,
他们就是奴隶
,
他们就等于零了
”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
否则主权者将被
“
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
。
——
据卢梭
《
社会契约论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要求
: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解析
:
本题设问的第一个限定要求是
“
结合材料
”
,
因此必须紧扣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
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
”
,
是时空界定
,
可以从启蒙思想产生与传播以来
,
欧美国家的民主追求与实践作答。作答中注意条理清楚
,
史论结合。
答案
:
略。
[
思维深化
]
一、美国政治制度的构想与实践
1.
三权分立制度
:
17
~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
,
提出分权制衡、三权分立的原则
,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2.
人民主权原则
:
启蒙运动提出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等思想
,
强调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并最终为人民所有。美国
1787
年宪法中总统与国会议员
(
众议员
)
由选举产生体现这一原则。
3.
民主共和制度
:
卢梭根据人民主权思想
,
提出国家要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二、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18
世纪上半叶
,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
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2.
启蒙运动的实践改变了观念和价值认知
,
从而形成一套特定的社会或政治学说
,
并扩大了舆论的空间
,
宣传了启蒙思想
,
如期刊的利用
,
阅览室、图书馆、思想团体、地方学术机构的推广
,
促进了所谓“阅读革命”的延续
;1737
年以来著名的卢浮宫艺术展览
,
戏院的普通观众席
,
绘画和戏剧的评论文字
,
社交舞会
,
秘密发布的小册子
,
凡此种种有助于形成一个可以进行批判性讨论的公共空间。
编者选题表
随堂演练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世界市场的
形成与拓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的影响
1
欧美代议制的
确立和发展
英国政治体现分权原则
2
美国宪法修正案
3
西方人文主义
的复兴与发展
文艺复兴
4
启蒙思想
5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
牛顿思想的局限性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据载
,
在整个
18
世纪
,
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
,
价值达到
1.8
亿两白银
,
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
:B
18
世纪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
促使亚洲商品在欧洲的输入量大增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论述的是中国茶叶的出口
,A
项错误
;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C
项错误
;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是在
19
世纪中期
,
故
D
项错误。
2
.(2019
·
河北唐山二模
)
1707
年
,
英国议会通过了
《
任职法案
》,
规定
:
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
,
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
(
)
A.
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
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
解析
:D
材料中
《
任职法案
》
要求与国王有关联官员不得担任议员
,
以确保议会组织上的独立
,
使议会不受国王控制
,
从而可以限制王权。制定此法案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国王在议会中安插培植亲信
,
以保证议会作为制衡王权的政治存在
,
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的原则
,
故
D
项正确。
3
.(2019
·
海南卷
,16)
19
世纪
60
年代
,
美国国会通过了
3
条宪法修正案
,
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
,
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
,
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
A.
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
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
反映出
《1787
年宪法
》
存在缺陷
解析
:D
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历了南北战争
,
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
美国就此废除奴隶制
,
同时黑人成为美国合法公民
,
地位有所上升
,
是对
1787
年宪法的修正
,
故选
D
项。美国联邦制下各州拥有立法权
,
但不能与联邦法律相冲突
,
排除
A
项
;1787
年宪法赋予国会立法权
,
而不是修正案
,
排除
B
项
;
国会掌握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
,
不是破坏三权分立原则
,
排除
C
项。
4
.(2019
·
海南卷
,15)
文艺复兴时期
,
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
·
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
,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
A.
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
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
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
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解析
:C
据材料
“
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
和
“
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
”
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
故选
C
项
;
材料主要是绘画技法的变化不是题材变化
,
据所学
,
此时仍旧是宗教题材
,
排除
A
项
;
材料
“
自然景物
”
说明不是表现日常生活场景
,
排除
B
项
;
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说的是
19
世纪的印象画派
,
排除
D
项。
5
.(2019
·
江苏南京调研
)
“
他们
(
行政官或者国王
)
仅仅是主权者
(
人民
)
的官吏
,
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
,
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
,
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
)
A.
天赋人权说
B.
分权制衡说
C.
社会契约论
D.
三权分立说
解析
:C
材料认为
,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
政府是人民委托行使权力而形成的
,
人民有权限制、改变甚至推翻政府
,
这是社会契约论
,C
项正确。
“
天赋人权说
”
是指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
,
这一思想与社会契约论存在着联系
,
启蒙思想家认为
,
人民与政府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就是维护这些
“
天赋人权
”
,A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分权制衡说和三权分立说也是为了保障人权而提出的
,
与材料信息不符
,B
、
D
两项错误。
解析
:A
牛顿解释万有引力之所以发挥作用
,
是上帝能力使然
,
他思考万有引力的根源
,
最终回到了上帝的身上
,
可见当时科学与宗教的争论激烈
,
这一观点是为了化解这一矛盾
,A
项正确。
6.
牛顿说过
:“
万有引力虽然是普遍自然规律
,
但它本身之所以能够无论在何处都普遍永恒有效
,
那就是上帝能力使然
,
就是神迹。”这表明牛顿
(
)
A.
力图化解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B.
对自己的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C.
预见到万有引力的非永恒性
D.
试图利用上帝来宣扬自己的理论
二、非选择题
7
.(2019
·
云南昆明摸底调研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徐霞客
(1589
—
1641),
明朝江阴人
,
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
其代表作
《
徐霞客游记
》
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
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
,
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
,
他幼年好学
,
博览群书
,
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
,
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
,
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
《
禹贡
》
中认为
“
岷江导江
”
的说法
,
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
,
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
白寿彝
《
中国通史
》
等
材料二
伽利略
(1564
—
1642),
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
,
酷爱读书
,
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
,
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
,
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
,
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
,
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
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
,
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
吴国盛
《
科学的历程
》
等
(1)
根据材料
,
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解析
:
第
(1)
问据材料一
“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
”
、材料二
“
自幼受父亲影响
”
得出受家学影响
;
据材料一
“
博览群书
,
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
、材料二
“
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
”
得出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
;
据材料一
“
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
《
禹贡
》
中认为
‘
岷江导江
’
的说法
”
、材料二
“
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
”
得出敢于质疑
,
不迷信权威
;
据材料一
“
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
,
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
、材料二
“
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
,
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
得出注重考察实践。
答案
:
(1)
原因
:
受家学影响
;
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
;
敢于质疑
,
不迷信权威
;
注重考察实践。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解析
:
第
(2)
问第一小问
,
据材料二时间信息从当时经济状况、思想状况及原有理论基础等角度分析
;
第二小问
,
据材料二信息
“
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
”“
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
”“
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
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
”
进行概括。
答案
:
(2)
条件
:
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
政府重视
;
文艺复兴的影响
;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
;
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特点
:
强调实验
;
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
,
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解析
:
第
(3)
问据材料一
“
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
《
禹贡
》
中认为
‘
岷江导江
’
的说法
,
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
”
、材料二
“
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
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
”
、材料一
“
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
、材料二
“
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
进行概括。
答案
:
(3)
意义
:
有利于解放思想
;
有利于客观正确地认识自然
;
影响了后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