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 MB
- 2021-04-13 发布
板块三 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
阶段
1949
—
1956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1956
—
1976
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
1978
年至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特征
政治
三大政治制度确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发展完善,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恢复、发展和完善,
“
一国两制
”
理论的提出和实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依法治国
”
写入宪法,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特征
经济
通过实施
“
一五
”
计划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1956
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大跃进
”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文化大革命
”
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
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
实行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特征
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积极调整外交战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
展,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科技
文化
“
双百
”
方针提出,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国防科技和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文艺和教育事业受到重大冲击
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指南的丰富和发展。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开放、时尚和竞争等意识成为人们精神面貌的主流
时段
战略
表现
20
世纪
50
年代
联合苏联
“
一边倒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毛泽东提出了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和
“
一边倒
”
的三条方针。
“
一边倒
”
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20
世纪
60
年代
反帝反修两
条线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提出了
“
两个中间地带
”
的战略思想。
“
中间地带
”
包括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0
世纪
70
年代
“
一条线
”“
一大片
”
面对苏联的威胁,提出实施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
“
一条线
”
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调整对美政策,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萌生阶段
(1949
年
10
月
—
1950
年
6
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国营工业,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不久,我国对非公有制的私营工商业实行了调整,使私营企业初步纳入了计划生产的轨道
初步形成阶段
(1950
年
6
月
—
1952
年
8
月
)
中央首先加强了对国营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计划管理,对农业、手工业加强计划领导,在调整私营工商业的基础上,要求私营工商业遵照政府制定的产销计划执行。在市场管理方面,国家指令要求国营贸易公司正确地执行价格政策
基本形成阶段
(1952
年
9
月
—
1956
年
12
月
)
1952
年
11
月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
1954
年我国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
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
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
国民党独裁统治,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三大制度为标志的政治框架
经济
混合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占优势,小农经济数量多,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集体经济,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外交
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国民政府依附美国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
一边倒
”
,中苏结盟
生活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阶级和地区之间生活水平差异很大
生活水平差异不大,但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生活习惯受政治影响较大
教育
受欧美国家影响较大;由于社会动荡,教育发展缓慢
受苏联影响较大;逐渐建立起大众教育体系,但受政治影响很大,意识形态色彩鲜明
时间
事件
1980
年
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
年
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6
年
签署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2001
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时间
粮食产量
(
万吨
)
油料产量
(
万吨
)
1978
年
30 475
521.8
1980
年
31 822
769.1
1984
年
40 712
1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