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0 KB
- 2021-04-13 发布
专题综合检测二 细胞工程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2019·河北高二期末]下图表示用某二倍体植株进行植物组
织培养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④
A.①→②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B.②的分化程度高于①的
C.③是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薄壁细胞
D.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①→②为脱分化的过程,该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
错误;②是①脱分化形成的,其分化程度低于①,B 错误;②是
愈伤组织,是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薄壁细胞,而③是胚状体,C
错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 正确。
答案:D
2.[2019·河北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克隆动物不需要经过动物细胞培养
B.培养 10 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C.动物细胞应置于含 95%的 O2 和 5%的 CO2 的培养箱中供
养
D.动物细胞培养时无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天然成分
解析:克隆动物培养过程中,核移植形成的重组细胞需要进
行动物细胞培养,A 错误;培养 10 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
的二倍体核型,B 正确;动物细胞应置于含 95%的空气和 5%的
CO2 的培养箱中供养,以维持培养液的 pH,C 错误;动物细胞培
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D 错误。
答案:B
3.[2019·河北高二期末]植株甲的基因型为 Bb,植株乙的基
因型为 BB,分别取植株甲和植株乙的体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后,在
溶液中诱导这两个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不可
能是( )
A.BBbb B.Bbbb
C.BBBB D.BBBb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溶液中存在基因型为 Bb 和 BB 的
两种原生质体,当基因型为 Bb 与 Bb 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得到的细
胞的基因型为 BBbb,A 正确;已知溶液存在基因型为 Bb 和 BB
的两种原生质体,但是不存在基因型 bb 的原生质体,因此融合后
形成的细胞中不可能出现3个b基因,即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Bbbb
的细胞,B 错误;当基因型为 BB 与 BB 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得到的
细胞的基因型为 BBBB,C 正确;当基因型为 Bb 与 BB 的原生质
体融合后得到的细胞的基因型为 BBBb,D 正确。
答案:B
4.[2019·河北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细胞核移植中的供体细胞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是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的细胞
B.一般选择传代培养 10~50 代的细胞
C.供体细胞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应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解析:核移植技术分为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因
此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低的体细胞也可以作为供体细胞,A 错误;
核移植时一般都选用传代 10 代以内的细胞,因为正常细胞在传代
10 代以内时能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B 错误;受体细胞要
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 错误;供体细胞的细胞核
应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 正确。
答案:D
5.[2019·河北高二期末]动物细胞培养要处于无菌、无毒的环
境中,下列操作与其无关的是( )
A.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
B.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C.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
D.向培养液中添加促生长因子等成分
解析: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可以为动物细胞
培养提供无菌环境,A 正确;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可
以杀灭细菌,为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无菌环境,B 正确;定期更换
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可以为动物细胞培养提供无菌、无
毒的环境,C 正确;向培养液中添加促生长因子等成分可以促进
微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不能为动物细胞培养创造无菌、无毒
的环境,D 错误。
答案:D
6.[2019·河北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的说
法,错误的是( )
A.微型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B.作物脱毒时应选择植物的分生区细胞进行组织培养
C.欲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可大规模培养愈伤组织细胞
D.获得突变体时,诱导突变的对象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解析:微型繁殖技术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
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 正确;利用植物分生组织(刚刚
产生,病毒很少,甚至无毒)进行培养可以使新长成的植株脱去病
毒,B 正确;愈伤组织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和代谢能力,因此欲
获得大量的细胞产物,可大规模培养愈伤组织细胞,C 正确;在
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
D 错误。
答案:D
7.[2019·江苏高二期末]科学家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利用图示
技术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植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
性等
B.过程②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④⑤需提供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
等
D.f 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与 e 培养基中的不
同
解析: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涉及的原理有细胞膜的
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A 正确;过程②为人工诱导原生
质体融合,可用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或化学法(一般
是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但不能用灭活的病毒来诱
导融合,B 错误;过程④、⑤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需提供
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等,C 正确;在 e 培养
基中,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在 f 培养基中,愈伤组
织通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因
此 f 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与 e 培养基中的不同,D
正确。
答案:B
8.[2019·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生物细胞工程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移植和动物细胞培养均可获得动物个体
B.用于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作为抗癌
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
C.动物细胞培养出现的癌变一般发生于传代培养过程中
D.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依据的原理、诱导
融合的方法都相同
解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得到动物个体,而动物细胞
培养只能得到更多的动物细胞或细胞产品,A 错误;“生物导弹”
是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利用抗体和相应抗原(癌细胞)特异性结合
的能力,利用抗癌药物或毒素杀伤和破坏癌细胞,B 错误;原代
培养过程中细胞能够保持二倍体核型,而传代培养超过 50 代后,
极少数细胞突破自然寿命极限,突变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
力,C 正确;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依据的原理、
诱导融合的方法都不完全相同,D 错误。
答案:C
9.[2019·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期末]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再生出细胞壁是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不同物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
的障碍
解析:由于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壁,这层细胞壁阻碍着
细胞间的杂交,因此在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
除这层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A 正确;植物体细胞
融合成功的标志是融合的原生质体形成新的细胞壁,进而成为杂
种细胞,B 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杂种植株,C
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
障碍,D 正确。
答案:C
10.[2019·泉州第十六中学高二期末]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B.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C.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
核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
为可能
解析:克隆属于有丝分裂,其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基因型一般
是不变的,A 错误;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不会
形成多层细胞,B 错误;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中原来
的细胞核将融合为一个细胞核,C 错误;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
性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 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共 80 分)
11.[2019·河北高二期末]玉米(2N=20)和水稻(2M=24)均为二
倍体植物,某实验小组拟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富含β胡萝卜素的
“黄金大米”植株,过程设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为原生质体的制备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
制 备 原 生 质 体 的 过 程 不 能 在 清 水 中 进 行 , 以 防 止
________________。
(2)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的结构特点。
(3)图中融合的杂种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该杂种
细胞培育形成的植株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
________个四分体。
(4)③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在光下进行,④
过程中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与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_有关。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过程使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
果胶酶;由于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因此在制备原生质
体的过程不能在清水中进行,以防止原生质层吸水涨破。(2)图示
原生质体 A 与原生质体 B 融合的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
点。(3)由于原生质体 A 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原生质体 B 也含有 2
个染色体组,所以融合的杂种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由于原
生质体 A 含有 10 对同源染色体,原生质体 B 含 12 对同源染色体,
因此杂种细胞培育形成的植株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
生 10+12=22 个四分体。(4)③过程表示脱分化,不需要光照;④
过程表示再分化,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与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种
类和比例有关。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层吸水涨破
(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4 22
(4)不需要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
12.[2019·北京高二期末]紫花苜蓿是全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
利用最广泛的豆科牧草,但易造成家畜鼓胀病。百脉根富含单宁,
单宁可与植物蛋白质结合,不引起家畜采食后鼓胀。为培育抗鼓
胀病的苜蓿新品种,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清水紫花苜蓿和里奥百
脉根为材料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主要流程如下图:(注:IOA 可
抑制植物细胞呼吸第一阶段,R-6G 可阻止线粒体的呼吸作用,
二者有效抑制不同植物细胞正常代谢的临界浓度不同)
(1)据图可知,本研究主要利用________技术。
(2)在实验前需通过预实验来研究R-6G或IOA使原生质体失
去 再 生 愈 伤 组 织 能 力 的 临 界 浓 度 , 实 验 的 设 计 思 路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过程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推测在
融 合 后 只 有 异 源 融 合 产 物 能 够 存 活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③过程愈伤组织经过________形成再生植株,这一过
程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请谈谈利用此项技术进行育种的优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据图可知,本研究主要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将获取的原生质体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 R-6G 或 IOA 溶液
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原生质体再生情况,可获得 R-6G 或
IOA 使原生质体失去再生愈伤组织能力的临界浓度。(3)图中①表
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可使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融合后的细胞中,只有异源融合产物能够存活的原因可能是异源
融合产物因代谢互补可恢复生长并获得再生能力。(4)图中③过程
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这一过程利用的细胞原理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有:克服远缘杂
交不亲和的障碍。
答案:(1)植物体细胞杂交
(2)将获取的原生质体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的R-6G或IOA溶
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原生质体再生情况
(3)聚乙二醇(PEG) 异源融合产物因代谢互补可恢复生长并
获得再生能力
(4)再分化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3.[2019·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高二期末]花椰菜易受黑腐
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
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
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
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所
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2)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
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
的杂种植株。
解析:(1)利用酶的专一性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过程①所
需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图示过程中,抗病型黑芥叶肉细胞
经紫外线处理后染色体片段化,不会长时间存活,但含有叶绿体;
易感型花椰菜幼根细胞没有叶绿体,过程②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
根部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如果
有供体叶绿体的存在,说明属于杂种细胞。(2)原生质体没有细胞
壁,容易吸水涨破,在其培养液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可以
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维持原生质体一定的形态。(3)筛选具有高抗
性的杂种植株,可对杂种植株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若能抗病,
说明培育成功。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叶绿体
(2)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
(3)黑腐病菌
14.[2019·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授予了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
癌症免疫负调控机制,尤其是免疫检查点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免疫检查点分子众多,PD-1/PD-L1 作为一个最关键的免疫检查
点,利用抗 PD-1 或 PD-L1 单克隆抗体类制剂阻断 PD-1/PD
-L1 途径的治疗已经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焦点。图为制备上述单
克隆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①过程采用的实验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促进该过程
常使用________________诱导。
(2) 在 细 胞 培 养 过 程 中 , 首 先 应 保 证 被 培 养 细 胞 处 于
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细胞培养还应在含 5%CO2 的恒温培养
箱中进行,CO2 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
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
弹 ” , 这 是 利 用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过程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利用的是动物细
胞融合技术,常用 PEG 作为诱导剂。(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毒、
无菌的环境,还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即 95%空气和 5%的 CO2,
其中 CO2 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3)“生物导弹”利用了抗原
与抗体之间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因此其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
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
胞。
答案:(1)细胞融合 聚乙二醇(PEG)(或灭活的病毒)
(2)无毒、无菌 维持培养液的 pH
(3)抗原与抗体之间结合的高度特异性
15.[2019·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二期末]通过细胞工
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
种植株。请完善图 1 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
(1)A 是________________酶,C 是具有________性状的胚状
体。
(2)若二倍体的甲种植物细胞内含 a 条染色体,四倍体的乙种
植物细胞内含 b 条染色体,通过上述实验流程,得到的目的植株
细胞中应含________条染色体(假设能成功),杂种植株为________
倍体。
(3) 植 物 体 细 胞 杂 交 与 杂 交 育 种 比 较 , 突 出 的 优 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C 包裹上________,制成如图 2 的人工种子,则能解决
杂种植株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获得图 2 中
的结构②,需要经过的两个核心步骤是________和________,图 2
中结构________(填写①、②、③)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胚状体发育所
需要的营养,为了有利于幼苗茁壮成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在③
结构中可以添加固氮菌、防病虫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类似物
等。
解析:(1)图 1 中 A 表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C 表示胚状体,
由于用浓度较高的钠盐培养基进行了培养,因此其具有耐盐的特
性。(2)已知甲是二倍体植株,含有 a 条染色体,乙是四倍体植株,
含有 b 条染色体,因此两者体细胞杂交获得的目的植株含有 a+b
条染色体,属于异源六倍体。(3)与杂交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
交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4)C 是胚状体,
包裹上人工种皮可以制成人工种子。图 2 中的结构②是胚状体,
是离体的组织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的;③是人造胚乳,
主要作用是提供胚状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耐盐
(2)a+b 六
(3)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人工种皮(或人工薄膜) 脱分化 再分化 ③
16.[2019·福建高二期末]如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
据图回答:
(1) 步 骤 ① 是 ________ , 最 常 用 的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采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
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步骤⑤是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4)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遗
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步骤①是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2)步骤②是人工诱导
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其目的
是诱导(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3)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
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
过程,步骤⑤相当于再分化过程。(4)只有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
程中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不属于有
性生殖。
答案:(1)去除细胞壁 酶解法
(2)聚乙二醇 诱导(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3)植物组织培养 再分化
(4)不遵循 只有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才遵循孟德尔的
遗传定律,而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不属于有性生殖
17.[2019·广东佛山一中高二期末]香蕉原产热带地区,是我
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南方冬季常受强寒潮和霜冻影响,
对香蕉生长发育影响很大。由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链环状 DNA
病毒)引起的香蕉束顶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目前香蕉
栽培品种多为三倍体,由于无性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
少遗传变异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香蕉的品
质,具有重要意义。
(1)脱毒香蕉苗的获得,可选取________________为材料进行
组织培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可靠的 BBTV 检测方法可以监控脱毒香蕉苗的质量,
请指出两种检测病毒存在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诱变育种从细胞工程的角度出发,简述一种培育抗寒
香 蕉 品 种 的 方 法 及 步 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脱毒香蕉苗的获得,由于茎尖不带病毒,可选取茎
尖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2)检测病毒存在的方法:①BBTV 病毒
基因的检测(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BBTV 病毒蛋白的检测(获得
抗血清,利用抗原一抗体的杂交反应,判断病毒是否存在)。(3)可
采用体细胞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等方法使香蕉离体培养细胞发
生基因突变,在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育成完整植株,然后筛
选培育出抗寒品种。
答案:(1)茎尖 茎尖不带病毒
(2)BBTV 病毒基因的检测(DNA 分子杂交技术) BBTV 病毒
蛋白的检测(抗原-抗体的杂交)
(3)体细胞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等方法使香蕉离体培养细胞
发生基因突变,在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育成完整植株,然后
筛选培育出抗寒品种
18.[2019·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二期末]有性生殖
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
体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的
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
回答相关问题:
(1)若 a,b 分别是基因型为 Hhrr、hhRr 的两个烟草品种的花
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一对隐性纯
合基因(rr 或 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 800 lx 时都不能生长。
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 HhRr 的杂种细胞,较
为 简 便 的 筛 选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若 a,b 表示两种植物体的细胞,则采用化学法形成 c 时,
一般是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诱导剂。由 d 细胞形成杂种植株
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若 a,b 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则 d 细胞的特点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特 定 的
________________上培养以获得 d 细胞,再经________培养和
________________检测,然后筛选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
体的细胞。
(4)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
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 a,b 分别是基因型为 Hhrr、hhRr 的两个烟草品
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a 有 2
种可能性,即 Hr、hr;b 有两种可能性,即 hR、hr,融合形成的
杂种细胞可能为:HhRr、Hhrr、hhRr、hhrr,由于一对隐性纯合基
因(rr 或 hh)的作用,在光照强度大于 800 lx 时都不能生长。故在
大于 800 lx 光照条件下培养,只有 HhRr 的杂种细胞可以存活,故
可以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 HhRr 的杂种细胞。(2)
若 a,b 表示两种植物体的细胞,可以用 PEG 作为诱导剂。由 d
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是植物
细胞的全能性。(3)若 a,b 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则 d
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它既能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专一抗体。获
得 d 细胞需要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只有杂交瘤细胞
可以存活,再经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
的杂交瘤细胞),然后筛选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先用特定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获得
已免疫的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经
过两次筛选后,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过体外或
体内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图如下:
。
答案:(1)在大于 800 lx 光照条件下培养
(2)PEG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选择培养基 克隆化
专一抗体(阳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