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 MB
- 2021-04-13 发布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褶皱山、断坡山与火山
考点一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考点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考点三
栏目导引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坡山与火山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断层: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和错位
谷地:地表向下的凹面
山岭:地表向上的凸面
陡崖:地表坡度陡直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
1
.褶皱和断层的比较
褶皱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015·
浙江文综
)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1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
—
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
.甲
—
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
.乙
—
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
.乙
—
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C
题组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017·
天津文综
)
读图,回答下题。
2
.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
A
.岩浆岩、褶皱
B
.沉积岩、褶皱
C
.岩浆岩、断层
D
.沉积岩、断层
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
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
地质构造为褶皱
B
(2017·
江苏单科
)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4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
A
.
1 B
.
2
C
.
3 D
.
4
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
B
正确。
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
B
B
5
.
(2015·
福建文综
)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
、
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
A
.背斜谷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向斜山
从地形上看,
X
地属于河谷地带
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X
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A
(2014·
江苏地理
)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
2
~
3
题。
1
、与
M
点的地形
—
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
2
、与沿
XY
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
B
A
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图中心为向斜,由此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坡度大,应该是相邻的两个被侵蚀成谷的背斜,因此该地区的褶皱是沿西北
—
东南方向延伸,所以
M
处的岩层东南
(
背斜方向
)
高、西北
(
向斜方向
)
低。
M
点位于向斜的东南侧,岩层向下弯曲
该地的褶皱延伸方向是西北
—
东南方向,
XY
一线与褶皱方向垂直,沿此线看,岩层是水平的。
(2014·
山东文综
)
下图
(a)
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下图
(b)
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4
.上图
(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
A
.
Ⅰ
、
Ⅱ
、
Ⅲ
B
.
Ⅱ
、
Ⅰ
、
Ⅲ
C
.
Ⅲ
、
Ⅰ
、
Ⅱ D
.
Ⅲ
、
Ⅱ
、
Ⅰ
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
B
(2016·
河南名校联考
)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
A
、
B
、
C
三地对某沉积岩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下题。
地点
A
B
C
海拔
(
米
)
450
520
450
某沉积岩埋藏深度
(
米
)
170
140
160
5.
该区域可能属于
(
)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背斜山
利用表中三个地点的海拔减去某沉积岩埋藏深度,可计算出该岩层在三个地点的海拔
A
:
280
米、
B
:
380
米、
C
:
290
米,即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地势较高
判断该区域为背斜山
D
考点二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
图中①处地下的岩层向下弯曲;②处的
c
岩层表现出不连续分布,说明在地表处出现了缺失;③处的岩层明显出现了断裂错位。
①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
图中①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在②处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侧,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列。
1
.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
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
(
接近地表
)
,如图中
da
。
(2)
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2
.判断岩层的形态:
岩层的形态,主要表现为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图中①处地下的岩层向下弯曲;②处的
c
岩层表现出不连续分布,说明在地表处出现了缺失;③处的岩层明显出现了断裂错位。
3
.判断岩层的分布状况:
图中①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岩层自底部到地表由老变新;在②处水平方向上,向左右两侧,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排列。
4
.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
①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
②
处上覆岩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图中②处缺失
c
、
b
、
a
层,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山东文综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D
(2018·
天津河西一模
)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
3
~
4
题。
3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
)
A
.古生代前期
B
.古生代后期
—
中生代前期
C
.新生代后期
D
.中生代后期
—
新生代前期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
.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
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
D
乙下面的岩层
(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
)
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
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B
(2016·
北京东城模拟
)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示
(
)
A
.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
.乙山为断块山
C
.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
.地形主要为山地
(2)
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
①
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岩体形成低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甲处于向下凹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
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
乙山为背斜山
该地地势起伏较小,主要为丘陵地形。
注意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据此判断
C
D
考点三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信息
解读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方式
①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
8”
字状
(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走向
山区交
通线的
选取原
则及原
因
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原因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
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
原因
1
.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图中
T1107
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
)
A
.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B
.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
.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
.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甲处等高线密集
地形坡度大
为减缓公路坡度,行驶安全
D
题组一 山区交通选线
(2018·
泰安模拟
)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
(
虚线
)
分布图,回答
2
~
3
题。
2
.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
A
.沿山谷延伸
B
.沿山脊延伸
C
.沿等高线延伸
D
.沿经纬线延伸
3
.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
A
C
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线路呈“之”字形弯曲。
题组二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
.
(2016·
北京石景山期末
)
读台湾岛地图,据图归纳台湾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解析: 图示台湾铁路线沿海分布,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答案: 分布:在台湾岛的边缘
(
或沿海分布
)
,呈环形分布。原因:台湾岛中部多山地
(
或地形以山地为主
)
,修建难度大,岛屿边缘地势平坦,易于施工;城市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运输需求大。
(
北京文综
)
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2-26 20:19:25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