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6.50 KB
- 2021-04-13 发布
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 位移、动摩擦因数 B. 力、加速度 C. 速度变化、速率 D. 路程、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动摩擦因数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错误。
B.力与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正确。
C.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错误。
D.路程和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有“2.0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指的是位移
B.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汽车可以看成质点
C. 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 s时间
D. 在100m决赛中,小史同学获得冠军,决赛选手中他的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有“2.00元/公里”,“公里”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
B.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危险时,需要考虑汽车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将它看作质点,故B错误;
C. 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零时刻到5s末的这5s时间内,故C错误;
D. 在100m比赛中,运动员的轨迹是直线,位移的大小就是100m,所有运动员的位移大小相等,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小史同学获得冠军,则他使用的时间最短,决赛选手中他的平均速度最大,故D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静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 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C. 弹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D.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静摩擦力一定有弹力,而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A正确;
B.重心是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点,与几何中心不是同一概念,故B错误;
C.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直接关系,但弹力与滑动摩擦力有关,故C错误;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
4.如图,小明同学在篮球比赛中进行击地传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篮球给地面的弹力方向斜向下
B. 地面给篮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下
C. 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D. 篮球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根据弹力垂直接触面,则篮球给地面的弹力方向垂直向下。故A错误;
B. 同理,地面给篮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故B错误;
C. 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故C正确;
D. 篮球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故D错误;
5.射箭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将箭射出后,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A. 重力 B. 重力、弓弦的弹力
C. 重力、空气作用力 D. 重力、弓弦的弹力、空气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空气阻力,故应选C.
6.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5s内由0增加到50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5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m/s
B. 刹车时,2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20m/s
C. 火箭与汽车的加速度一样大
D.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A.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v=v2-v1=50m/s-0=50m/s,故A错误,
B.72km/h=20m/s,2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v′=v2′-v1′=0-20m/s=-20m/s,故B错误;
CD. 根据得:火箭的加速度为:a1=10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10m/s2,所以火箭的加速度和汽车的加速度一样大,火箭的速度变化和汽车一样快,故C正确,D错误。
7.自卸式运输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缓慢抬起到与水平成53°的过程中,货物和车厢一直保持相对静止,有关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支持力FN逐渐增大 B. 支持力FN先减小后不变
C. 摩擦力Ff逐渐增大 D. 摩擦力Ff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汽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
FN=mgcosθ,Ff=mgsinθ
当θ增大时,cosθ减小,FN减小,sinθ增大,Ff增大。
A. 支持力FN逐渐增大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支持力FN先减小后不变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摩擦力Ff逐渐增大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 摩擦力Ff先增大后减小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8.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10m/s,第2s末的速度是12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初速度是4m/s B. 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
C. 物体的加速度是lm/s2 D. 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1m/s
【答案】B
【解析】
【详解】AC.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v=v0+at得:
v0=v-at=10-1×2m/s=8m/s,故AC错误;
B.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
D. 加速度为2m/s2,知任何1s内速度的变化都是2m/s。故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9.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15 N,F2=8 N,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等于( )
A. 6N B. 10N
C. 20N D. 25N
【答案】BC
【解析】
【详解】二力合成时合力范围:
|F1+F2|≥F≥|F1-F2|
两共点力,F1=15N,F2=8N,故合力最大23N,最小7N,之间任意结果都可以。
A. 6N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10N与分析相符,故B正确。
C. 20N与分析相符,故C正确。
D. 25N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10.关于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很小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C. 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A.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能很小,也可能为零,比如速度很大的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某时刻物体
速度为零,速度变化可能很快,加速度可能很大,比如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故C错误;
D.加速度即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大,故D正确。
1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前4s内物体位移为10m
B. 第5s内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
C. 前2s内与第5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 第5s内与第ls内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CD
【解析】
【详解】A.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为:,故A错误。
B. 第5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故B错误。
C.根据匀变速直线的规律,有:,第Ⅰ段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Ⅲ段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末速度相等,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则知第1s内物体的加速度沿正向,而第5s内的加速度方向沿负向,方向相反。故D正确。
1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粗糙的竖直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3个力的作用
B. 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C. 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D. 当F增大时,最大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木块在推力作用下静止时,处于平衡态,受推力F、支持力N、重力G、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静摩擦力的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受4个力作用,故A错误;
BCD.木块一直静止,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F=N,f=mg,
方向竖直向上,当推力增大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故静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始终与重力平衡;但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BD正确C错误;
三、填空题
13.汽车以10 m/s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刹车后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_____ m;刹车后3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___________m.
【答案】 (1). 7.5 (2). 10
【解析】
【详解】[1][2] 汽车速度减为零时间为:
则刹车后1s的位移为:
汽车刹车后3s内的位移等于2s内的位移,有:
14.在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选项序号)
A.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C.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220V交流电源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2)实验中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是截取了其中某一.段纸带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时的情景,其中取了A、B、C、D、E、F 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根据纸带提供的信息,纸带上计数点D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______cm.
(3)纸带上计数点E的速度为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 m/s2(保留2 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BCD (2). 6.40(误差范围土0.02)
(3). 0.26 (误差范围士0.02) 0.40(误差范围士0.05)
【解析】
【详解】(1)A.为了使小车在轨道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一端,故A错误;
B.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可以尽量在纸带上多打点,故B正确;
C.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220V交流电源,故C正确;
D.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同时为了使打点更稳定,使所打点尽量在一条直线上,应该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故D正确;
(2) 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mm,纸带上计数点D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6.40 cm。
(3)E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x=aT2得
1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图甲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填“理想实验法”、“等效替代法” 或“控制变量法”).
(2)该实验中某弹簧秤显示读数如图所示,其大小是__________N.
(3)实验中,在用两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__________.
A.两细绳的方向 B.结点O的位置
C.两弹簧秤的示数 D.橡皮筋的原长
【答案】 (1). F′ 等效替代法 (2). 1.50N (3). ABC
【解析】
【详解】(1)方向一定沿着OA方向即橡皮筋方向的是用一个弹簧拉时拉力的方向,所以是F′;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2)图中某弹簧秤显示的读数,根据最小分度为0.1N来读数,为1.50N;
(3)用两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把结点拉到的位置,故ABC正确D错误;
四、计算题
16.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L=2.0cm的遮光板,滑块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数字亳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求:
(1)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各为多大?
(2)估算滑块的加速度多大?
(3)估算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0.1m/s,0.2m/s (2) (3)0.6m
【解析】
【详解】(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滑块的加速度
;
(3)根据平均速度可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
17.如图所示,将完全相同、质量均为10kg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g取10 m/s2),求:
(1)木块B上表面受到的摩擦力Ff1是多少?
(2)木块B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Ff2是多少?
(3)桌面与木块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答案】(1)0 (2)20N (3)0.1
【解析】
【详解】(1) A做匀速运动,以A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B上表面受摩擦力
Ff1=0
(2)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B下表面受摩擦力
Ff2=F=20N
(3)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
,
解得
μ=0.1
18.无人机从某一高度 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距地面9. 0m时速度为10m/s,以这个速度匀速降落,在距地面1.0m时,开始匀减速降落直至到达地面速度为0.求:
(1)无人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2)无人机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3)无人机从9m高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答案】(1)1.0s (2)50m/s2 (3)1.0s
【解析】
【详解】(1)无人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达到v0= 10m/s,则
(2)无人机在距地面x1=1.0m处开始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a= 50m/s2
(3)设无人机从x=9.0m匀速运动至x1=1. 0m处历时t1,由匀速运动的规律可知
代入数据可解得
t1=0. 8s
设匀减速运动历时t2,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知
代入数据可解得
t2=0. 2s
所以无人机从9m高处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
t1+ t2=1.0s
19.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弹簧的原长为7cm,当用该弹簧沿与斜面平行方向用力拉物体A,物体A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此时弹簧长度为8.4cm.已知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斜面表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均与水平面相同,物体A的质量为1kg,斜面倾角为37°,sin37°=0.6,cos37°=0.8, 取g=10m/s. 求:
(1)画出物体A受力分析图;
(2)求出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
(3)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答案见解析 (2)8.0N,6.0N (3)0.4
【解析】
【详解】(1)物体受力分析图如下
(2)重力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
G1=mgcos 37°= 8.0N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G2=mgsin37°=6.0N
(3)物体A受到
Ff= μ FN = mgcos 37°
物体A受到弹簧弹力
FT=k (L-L0) =2.8N
物体A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则有:
解得
μ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