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3.71 KB
- 2021-04-13 发布
1.D【解析】D 项,“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等研究都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
不正确。原文是这些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故选 D。
2.B 【解析】B 项,“有力地论证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错误。文章以郭沫若
和白寿彝的著作为例,是为了论证“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故选 B。
3.B 【解析】A 项,“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不正确。“认识人类的命运”是史学家“学术活动的出发点”
而不是结果。C 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前史学研究两种最为严重的错误思潮”不正确。原
文为“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D 项,“史学研
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不正确。原文为“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并不是说它就是“制
高点”。故选 B。
4.A 【解析】A 项,“应激反应是一种……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错误,应对的不仅仅只有“困难和危险”,
也不仅是“适应性”。比如第二段“在 S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
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
可知还包括“预期性焦虑”等内容。故选 A。
5.D 【解析】D 项,“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错误,旨在避
免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故选 D。
6.①信息传播。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强化事实,多科学知识和
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②社会保障。限制公众
出行,减少社交,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给公众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缓解恐惧情绪;③心理干预。开
通心理咨询热线,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提供心理支持。(每点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
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
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即信息传播强化事实,多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
辉的内容,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防疫事实,要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政府提供基
本生活保障,给公众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缓解恐惧情绪;“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
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即心理
干预;“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
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
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
即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提供心理支持。
7. B(水手不是想要“告诫孩子大海是不能游泳的”,只是打趣孩子。)
8.①语言描写。船长话不多,但简明扼要,蕴含哲理,是一个生活中的智者形象。②动作描写。船长的动作干练
果断,是长年处于决断者位置的人的特性。③侧面烘托。通过孩子对船长的高度信任,侧面烘托出作为领导者
的专业性和权威性。④对比手法。将发现孩子出事后其他水手的匆忙慌张和船长的冷静镇定作对比,突出船
长经验丰富、专业睿智。(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6 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9①前面用第三人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旁观者的身份,也显得比较客观公正。②
后面以第一人称身份讲述,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③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
称,增加了叙述的真实性,更具有感染力。(每点 2 分)
10.B【解析】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
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野王令”是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据
此排除 C、D 两项;“北守天井关”和“南拒洛阳”结构对称,所以“北守天井关”中间不应断开,据此
排除 A 项。故选 B。
11.C 【解析】C 项,“下车”是官吏初到任,不是“请求退职”。故选 C。
12.B【解析】B 项,“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错误,从原文看,王梁被
授予中郎将的原因无从得知,而被授予“济南太守”不是因为战功,而是王梁因修水渠不成功一事辞职,
皇帝将他调任济南太守。故选 B。
13.(1)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
兼摄执金吾的事务。(2)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
通。
【解析】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1)“槛车”“以为”“行”各 1 分,大意 2 分。(2)“穿”“东写”“及”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王梁字君严,是渔阳要阳人。做郡吏,太守彭宠任用王梁暂时署理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一起率
兵南下在广阿追上世祖,被任命为偏将军。攻克邯郸后,赐爵位关内侯。跟从(世祖)平定河北,被任命
为野王县令,和河内太守寇恂一齐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人不敢出兵,世祖把这看成王梁的功
劳。等到世祖即位,商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说“王梁掌管卫地做玄武”,皇帝因为野王是卫国的
迁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于是提拔授任王梁做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王
梁)和大司马吴汉等一起攻打檀乡,皇帝有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的部队,皇帝
认为他不遵循诏令,命令他留在本县,而王梁又因形势有利而进军。皇帝因为王梁前后两次违抗命令,
非常愤怒,派遣尚书宗广拿符节到军中斩杀王梁。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
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在北面把守箕关,攻打赤眉别校,
迫使他们投降。建武三年春,转而攻击五校,追到信都、赵国,打败敌人,所有屯聚的军队都被平定。
这年冬,皇帝派遣使者持符节任命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四年春,王梁攻打肥城、文阳,都攻下了。进兵
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在楚、沛之间攻打佼疆、苏茂,攻克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
道并进,一年多全都平定了。建武五年,跟从皇帝援救桃城,打败庞萌等,王梁战斗尤其有功劳,被任
命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的人,率领军队一如过去。几个月后征召入京,代替欧阳歙为河南尹。
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建武七年,有关官
员弹劾他,王梁惭愧恐惧,上书请求告老辞官。皇帝于是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赞他很
贤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建议开渠,为民兴利,已经用尽力量,终没有成功,百姓埋怨,谈论者喧
闹。虽然受到宽恕,还是执意谦虚退让,‘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梁为济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
邑,定封为阜成侯。十四年,去世于官任上。
14.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
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
答案。本题中,C 项,“海棠就像刚上妆的莫愁女和梁广笔下的丹青”理解错误。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
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诗人并不是把海棠比作刚
上妆的莫愁女和梁广笔下的丹青,而是从侧面体现了海棠的美。
故选 C。
15. ①《如梦令》中的海棠是诗人想象的海棠。作者并未目睹海棠之貌,但她推测海棠因为一夜的风吹雨打而
凋零败落,所以残红狼藉,叶肥花瘦,色彩对比鲜明。这海棠寄寓了诗人惜花伤春的心情以及对青春年华消
逝的感慨,流露出了她内心的苦闷。②郑谷笔下的海棠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海棠。诗歌中的海棠在春雨的浸润
下,花色光洁秾丽,鲜妍欲滴,显得娇娆妩媚,使诗人流连忘返,使蝴蝶恋恋不舍。这海棠受到诗人的赞美
和倾慕,寄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
“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
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考查两诗同写海棠的诗歌所写海棠形象的不同点。解答时首先从整体理解诗歌,再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特点和表达的情感。从形象描写的角度看,李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
可知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不是眼前所见。“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
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的凋零情景。郑诗颔联直接正面描绘海棠,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
“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写出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
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显得别具一番风韵。从抒发情感的角度看,李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
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郑诗直接表达了对海棠花的赞美和倾慕,
寄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
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
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
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16 (1). 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4).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蓬山此去无
多路 (6). 青鸟殷勤为探看
17.D(弘扬:发扬光大,多用于精神文化等。发扬:发展和提倡,多用于优点、作风、传统等。独辟蹊径:比喻
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
向发展。风靡--时:形容-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广为传唱:形容广泛地流传吟唱。
震动:即颤动。震颤:也指震动,但有节律性。)
18.D(前文陈述的主体对象是传统戏曲,故排除 B、C 两项;先渴望,后拥抱,故排除 A 项。
19. C(陈述的主体对象是戏曲,C、D 两项与上文衔接更恰当;按事理逻辑,应先反思后反省再力行,故排除 D
项。)
20.(1)青蒿素产品竟能“抗癌”?(2 分)(2)青蒿素产品没有奇效,消费者购买当慎重(3 分)
【解析】(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
题,或者写新闻导语,审题时首先要搞清楚答题任务。本题,两段新闻的内容集中在“青蒿素产品”上,
第一段报道的是多种青蒿素保健品打着“抗癌杀虫”等名号,已“搭便车”在网上热卖。第二段是对这
种现象的质疑。因此,拟写标题的时候注意围绕着“青蒿素产品”“抗癌”“质疑”三个关键词。如:青
蒿素产品竟能“抗癌”?(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本题要求补写结尾。
前句是“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看来,这是上文的结论。在通读上文的基础上,不难发现,两段新闻的
内容集中在“青蒿素产品”上,第一段报道的是多种青蒿素保健品打着“抗癌杀虫”等名号,已“搭便
车”在网上热卖。第二段是对这种现象的质疑。因此,结论应是这种青蒿素产品没有所谓的奇效,提醒
消费者购买的时候要慎重之类的内容。
21.关键信息:①相变现象很普遍;②《自然》发表了相变成核现象的研究成果;③这项研究对理论和实践应用
均有重要价值。(每点 2 分)
22.【例文】
新时代新青年——拼搏与创新
18 年前,当世纪的圣火还在熊熊燃烧时,我们带着一个世纪的企盼呱呱坠地;18 年后,当中国进入了新
时代,我们接过长辈肩上的责任,成为了新时代的新青年。
何为新时代?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全
新时代;何为新青年?新青年是在新时代中极具个性却又不乏拼搏与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的我们,也要在成长中报效祖国。
青年是民族的脊梁。新时代新青年定当有顽强拼搏之精神。赛场上顽强拼博的女排队员用她们的坚持与
勇气,为祖国带来了荣誉;职场上顽强拼搏的“香港罗拉”朱芊佩,用她的坚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内心
的满足;生活中顽强拼搏的 95 后人大代表徐萍,用自己前汗水换来艺术知识的普及,被你我熟知。青年强,
则中国强。在物质生活充足的时代中成长的我们,对精神上的自立自强则更加渴求,一个拥有顽强拼搏精神
的民族,是不会落后于他人的。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新时代新青年必需要有锐意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开发量子通信,为国家信息安全筑起了屏障;美女科学家颜宁攻破膜蛋白课题,以智慧定
义美丽;90 后青年龚华超让笔记本触摸板变成了九宫格数字小键盘,连扎克伯格都在使用,创造了完完全全
由中国人创造的产品。正如法拉第所说,没有谁能预估一个婴儿的将来。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没有人能
预估我们的将来,富于想象的我们,敢于实践的我们,定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愈加强大。
吾辈青年定将成为祖国的骄傲,亚运会赛场上捷报一个个传来,无不振奋人心:孙杨、徐嘉余、苏炳添……
他们的成功,成为了中国的骄傲。当世人都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乎快乐多于在乎荣誉的时代时,我们用实
际证明,我们为国而奋斗的决心从未弱化。习主席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
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的大旗早已传入你我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
力中成为现实。
宋代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告别幼稚与青涩的我们
已经做好了难备,18 岁后的青春,定是一段不甘于平凡、拼搏向上的岁月。
【立意指津】
从本题来看,表面上是有四种不同的回答来告诉我们成功“应该具备的条件”,如果学生只从“信
仰”“兴趣”“认真”“精确”的任意一点来回答,这样的文章算三类文章。
如果从杰出人物与普通人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人群对待“成功”有不同的理解。杰出人物更侧重于有
远大的理想,取得不俗的贡献,而普通人更侧重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就”有大小,“成功”义相同。
可记入二类文。
如果站位于“高中生”来看,他们虽然每个人的职业不同,但是在“崭新的时代”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
的使命,他们都将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时代紧密相连,那他更有机会取得“成功”。也可讲到“理性的规范”
固然可做得更好,但是“感性的追求”可让人走得更远。此类文章如果文笔俱佳,可记入一类文。
立意:①在仰望星空中坚定方向;②在求真务实中练就本领;③在修身正己中砥砺品格;④在拼搏与创
新中成就自我等。
相关文档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2021-04-13 12:21:0210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2021-04-13 12:09:1318页
-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0届高三上学2021-04-13 00:22:3718页
-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2021-04-12 21:07:0419页
-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2021-04-12 17:24:5520页
- 历史卷·2019届安徽省淮北市一中高2021-04-12 16:41:499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2021-04-12 16:41:408页
- 英语卷·2019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2021-04-12 16:16:3811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2021-04-12 14:56:449页
- 语文卷·2019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2021-04-12 11:17:4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