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4-13 发布
28、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5.边读、边思考、边议论。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
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及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心理。
学法指导: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
物的心理。
知识链接:
学具准备: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
课型:预习+展示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纪昌学射》
【课前自主预习】
(一)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完成下列
各题。
1.我能把《纪昌学射》中的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
几遍。
2、我能填 “昌”字应查( )部,再查( )画。
“妻”字应查( )部,再查( )画,第二笔是( )。“蔡”
字第八笔是( )。
【预习交流】
1.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按结对或小组学习的形式交流自主预习中的问题,再
互相纠错。
【实践探索】
A.小组学习,重难点探究:
1.我来理清课文的脉络:《纪昌学射》讲述了 拜
飞卫为师学习 ,飞卫告诉他先要练 ,
一 是 , 二
是 ,经过刻苦练习,最终成
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2.我要通过一边读一边想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
能手的,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并批注:
如句子: ①“纪昌回到家后,就开始练了起来。”
②“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了起来。”
◇
◇
③引发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织布机是什么样的吗?想象
一下,纪昌就在这样的织布机下,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
梭,这一注视就是两年啊!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段话?通过朗读
让咱们大家都能感受到纪昌的恒心和毅力。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我 觉 得 纪 昌 是 一 个
的人。
4.对于飞卫,我的评价是:
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看来,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
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要想学有所获,一定要像纪昌这样有着
坚定的决心、持久的毅力和恒心。这就是这则寓言给我们带来的
启示。
【达标测试】: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飞 卫 告 诉 纪 昌 , 要 学 会 射 箭 , 首 先 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 中 描 写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说明了纪昌学习
态度的虚心和认真,也说明了纪昌做事情有毅力和恒心。纪昌的
基本功扎实以后,飞卫才让他学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读懂了课文,我能说出下列各句的意思。
A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纪昌记住了
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B.“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
了...... ”
【学习收获】
(可以包括学习内容,也可以是自我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扁鹊治病》
【自主预习】
通过预习我能完成:
(1)我会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扁鹊( )( )蔡( )桓公 理睬( )肠胃( )
( ) 敷烫( )
几剂( )汤( )药
(2)《扁鹊治病》写了扁鹊 次拜见蔡桓公,指
出 其 病 在 何 处 , 劝 他 , 蔡 桓 公
却 ,最后无药可医。
【组内交流】(学生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
【实践探索】(组内自主学习,重难点探究)
1.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2.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3.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4.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
四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蔡桓公病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扁鹊和蔡桓公内心的想法。
并讨论:本来只是一般的小病,蔡桓公怎么最终病死了呢?明知
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呢?你从这
则寓言中受到了哪些启示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
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却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
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
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
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希望同学们都不要学蔡桓公。
【达标测试】
一、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昌( ) 妻( ) 刺( ) 扁( ) 蔡
( )
倡( ) 凄( ) 棘( ) 匾( ) 葵
( )
绑( ) 睬( ) 胃( ) 剂( ) 肠
( )
帮( ) 踩( ) 胄( ) 济( ) 场
( )
二、我能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A 因为……所以…… B 虽然……但是…… C 即
使……也……
D 如果……就…… E 不但……而且…… F 只
有……才……
1.蔡桓公( )不听扁鹊的劝告,( )还在背后
说扁鹊的坏话。
2.( )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飞卫
还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3.扁鹊告诉蔡桓公,( )蔡桓公的病不治,( )
会愈来愈重。
4.( )纪昌勤学苦练,( )他成了百发百中的
射箭能手。
5.病已入蔡桓公骨髓,( )扁鹊不逃往秦国,( )
治不了他的病。
三、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扁 鹊 第 一 次 见 到 蔡 桓 公 , 扁 鹊 发 现 蔡 桓 公 的 病 在
________________ , 劝 他 治 疗 , 而 蔡 桓 公 的 态 度 是
________________ ; 过 了 十 来 天 告 诉 他 , 他 的 病 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蔡桓公听了________________,扁
鹊____________________;十来天后,扁鹊告诉他,他的病发展
到________________,蔡桓公听了____________________,扁鹊
___________________;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就
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扁鹊____________________,蔡
桓 公 病 死 了 。 从 上 面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蔡 桓 公 的 病 是 由
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发展到无药可
救的地步,暗含了防微杜渐的道理,从中也可以看出扁鹊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