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00 KB
- 2021-04-13 发布
绝密★启用前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理科生物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孙仲军 审题人:陈国明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1、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具有一定的湿度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2、关于PCR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CR是体外复制DNA的技术
B.PCR过程中需要一个模板DNA、两个引物分子、大量脱氧核苷酸原料
C.Taq DNA酶是一种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D.PCR利用的是DNA双链复制原理
3、有关胡萝卜素鉴定的纸层析法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干净的滤纸
B.点样时点样斑点不能太大
C.点样后用吹风机吹干,温度不宜过高
D.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圆筒状,且滤纸的两边可以互相接触
4、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
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
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不用灭菌
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5、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6、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单细胞的酵母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
A.缺少无机盐 B.氧气含量太高 C.缺少有机养分 D.不含二氧化碳
7、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0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0
100ml
MgS04
9.25g
CaCl2
0.5g
I
+
+
+
+
+
+
+
Ⅱ
+
+
+
+
+
+
+
Ⅲ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8、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B.从土壤中分离含量较多的微生物时,选择培养可以省略
C.该实验用到选择和鉴别培养基
D.在用刚果红染色法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菌落肯定为所需菌种
9、微生物发酵法生产β-胡萝卜素时,将合成β-胡萝卜素基因导入的正确方法是( )
A.将合成β-胡萝卜素的酶导入到菌种细胞内
B.将合成β-胡萝卜素的基因直接导入菌种细胞内
C.将合成β-胡萝卜素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导入菌种细胞内
D.将合成β-胡萝卜素的酶,通过运载体,导入菌种细胞内
10、食入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
A.胡萝卜素 B.β-胡萝卜素 C.CO2和H2O D.维生素A
11、在受体细胞中能检测出目的基因是因为( )
A.目的基因上有标记 B.质粒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C.重组质粒能够复制 D.以上都不正确
12、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下列对蛋白质的改造,操作正确的是( )
A.直接通过分子水平改造蛋白质 B.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
C.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操作 D.重新合成新的基因
13、增加玉米细胞中赖氨酸含量最有效的途径是( )。
A.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细胞
B.切除玉米细胞中天冬氨酸激酶基因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
C.修饰天冬氨酸激酶基因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基因的个别碱基
D.将根瘤菌的固氮基因导入玉米细胞
14、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营养佳品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
A.淀粉酶、蛋白酶 B.淀粉酶、脂肪酶
C.蛋白酶、果胶酶 D.蛋白酶、脂肪酶
15、对于胡萝卜素的提取和鉴定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萃取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
B.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还需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
C.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
D.点样过程中,应快速细致,形成直径大小不同的圆点
16、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17、植物芳香油是天然香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芳香油是从植物不同器官提取的
B.植物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
C.植物芳香油组成简单,主要由苯组成
D.用玫瑰提取的玫瑰油是植物芳香油的一种
18、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B.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
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19、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20、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b、c、d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
B.要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同种b切割a和d
C.c连接双链间的A和T,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D.若要获得未知序列的d,可到基因库中寻找
21、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设计思路不正确的是( )。
A.从蛋白质的功能推测蛋白质应有的结构
B.从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推测基因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蛋白质工程完全不遵循中心法则
22、在选泡菜坛时,应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其目的是(
)
A.美观 B.可防止内部液体渗出
C.耐用 D.密封好,保证坛内外气体不交换
23、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
A.细菌个体小, 真菌个体大 B.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细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比真菌高 D.随机的,没有原因
24、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用限制酶Msp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会破坏2个磷酸二酯键
B.若图1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杂合子个体中图1的DNA片段,会产生3种不同的DNA片段
C.若需切割图2中的质粒以便拼接目的基因D,应选择限制酶BamHⅠ和MboⅠ
D.若用上述条件构建含有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并成功导入细菌体内,则此细菌在添加抗生素A和B的培养基中不能存活
25、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E·coliDNA连接酶的作用是( )
A.将任意两个DNA分子连接起来
B.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包括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C.只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即磷酸二酯键
D.只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26、尿素是尿素分解菌的氮源,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 )
A.葡萄糖在培养基中越多越好
B.尿素分解菌有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只需无机氮
C.尿素在培养基中越少越好
D.尿素分解菌无固氮能力,故培养基中应加入尿素做为氮源
2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与花药培养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者接种后每日光照12,后者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光照
B.两者的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用量不同
C.前者需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后者不需转移便可再分化为植株
D.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
28、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首先要将原料粉碎、干燥,其目的主要是( )
A.胡萝卜太长,不能放入烧杯中
B.整个胡萝卜不能溶于有机溶剂
C.脱水,使原料充分与有机溶剂接触,提高萃取效率
D.减少萃取的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29、基因工程技术也称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4个必要条件是( )
A.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受体细胞
B.重组DNA、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C.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载体、受体细胞
30、下图表示基因工程中获取水稻某目的基因的不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这三种方法都用到酶,都是在体外进行
B.①②③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均相同
C.图示、、三种方法均属于人工合成法
D.方法不遵循中心法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
31 (14分)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以及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方框内的实验流程是 。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 ,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 ,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B装置中的充气口在 时关闭,在 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 。
(4)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 产生的 ,在醋酸发酵时排出的是 。
(5)写出与4问有关的反应式:
①
② ,
(6)若果汁中就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 。
32(10分)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中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右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
33(9分)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 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 (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 。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 。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 ,原因是 。 。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 的地方,目的是 。
34(12分)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 和 。
(2)质粒运载体用E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
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 。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 ,产物是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 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和 也可作为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
高二生物答案
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D
C
D
C
D
D
C
C
B
C
C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C
B
D
D
C
D
C
D
C
C
A
A
非选择题(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共45分)
31(14分)
(1)醋酸发酵;
(2)除去污物;反复冲洗;
(3)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泵入空气(氧);
(4)酵母菌;;(含氧量少的)空气、;
(5)①
②,
(6)不能。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2分)
32(10分)
(1)③;
(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2分)
(4)①;(2分)
(5)J4;(2分)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2分)
33(9分)
(1)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不是;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蒸馏温度; 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下降; 部分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4)较低; 减少挥发(或防止挥发)
34(12分)
(1)黏性末端;平末端 ;
(2)切割产生的片段末端与Ⅰ切割产生的相同
(3)大肠杆菌; T4;
(4)mRNA(或RNA) ; cDNA(或DNA) ; PCR
(5)噬菌体; 动植物病毒;
(6)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