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4.00 KB
- 2021-04-13 发布
2017-2018学年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高二10月月考
文科地理试题
命题:胡万均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个题60分)
▲下图中左图为旧版中国地图,将南海诸岛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2013年后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则将南海诸岛全面展示出来。据此回答1—2题。
旧版中国地图 新版中国地图
1.由旧版中国地图到新版中国地图的推出,主要目的是:
A.扩大我国国土范围 B.扩大海洋旅游宣传
C.强调南海海洋权益 D.提升公民地理素养
2.新版中国地图与旧版相比:
A.经纬度范围不同 B.省级行政单位不同
C.所临国家地区不同 D.地图比例尺更单一
▲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近30年来土地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地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乡镇企业,该乡镇企业可能是最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家具制造 B.丝绸纺织 C.奶酪生产 D.甘蔗制糖
4.关于该地区近30年的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用地的变化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B.M城市演变为该地区等级最高的行政中心
C.交通运输线路逐渐发展成为网状分布 D.N城市可能发展为该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读以下经纬网示意图,回答5—6题:
5.某飞机沿图中A点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最近路线飞到E,其飞行的方向和所需时间分别是:
A.由西南向东北,6小时 B.先向正北后向正南,9小时
C.先向东北后向东南,9小时 D.先向正南后向正北,6小时
6.图中A、B、C、D四点中,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是:
位于东半球 位于非洲板块 位于南半球
A.A B.B C.C D.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造成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环流因素 D.纬度因素
▲我国东南部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物,下图为该地区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图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地下水(潜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埋藏深,容易引起海水入侵而使地下水水质变差。地下潜水与地表水一样由高出流向低处。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信息推断:
A.图中地下水水质最好的是丁
B.地下水从丙流向乙地
C.乙地地下潜水水位最高
D.甲地可能形成湿地。
10.最有可能出现海水入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世界区域地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图中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位于②的东南方向 B.两地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C.两地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D.分别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
12.关于甲乙图示区域的东部沿海:
A.都濒临太平洋 B.火山地震都多 C.都是山区地貌 D.都有寒流经过
▲下图是大陆上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中灰色区域为河流。读图回答13--14题:
13.右图中剖面图为沿左图中沿AA´一线绘制而成,与相符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4.图中d、e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650米 B.400米 C.380米 D.480米
▲下图为日本某城市功能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城而过,读图完成15-16题。
15.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漂流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16.若该城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下图为“某地l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17--19题。
17.造成图中等温线分布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差异 B.纬度差异
C.地形地貌 D.洋流影响
18.板块碰撞常常形成陆地上高大山脉。右图中甲山脉的成因是:
A.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19.图中海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读下列两幅地形剖面图,(甲剖面线为55°N,乙剖面线为23°26′S)。回答20~21题。
20.关于甲、乙两图,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图的水平比例尺均大于垂直比例尺 B.垂直比例尺甲图大于乙图
C.水平比例尺甲图大于乙图 D.相对来说,乙图更为详细
21.下列关于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最多的是a海沿岸 B.b海区水温高于c海区
C.a、d位于不同的大洋上 D.①山在②山的西北方向
▲由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知识地图》是对传统横版《世界地图》的一种突破,在地图制图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如图所示,完成22~24题.
22.图中乙、丙大洋分别是:
A. 太平洋、大西洋 B. 大西洋、太平洋
C. 印度洋、大西洋 D. 北冰洋、太平洋
23.图中长城站距南极点约:
A.2500千米 B.2600千米
C.2700千米 D.2800千米
24.关于图中甲地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到甲最短航线为向正西航行
B.甲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两地的日出时间相同
D.两地的地方时相同
▲读“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反映出中国:
A.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 B. 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C.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 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
26.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 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 人口增长为“现代型”模式
C. 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 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丙
丁
▲下图为“某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甲乙海底地形分别是:
A.大陆架、海沟 B.大陆坡、海岭
C.洋盆、大陆坡 D.大陆架、大陆坡
28.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A.甲、丁两地 B.甲、丙两地
C.乙、丁两地 D.乙、丙两地
▲下图所示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读图回答29—30题。
29.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哪一幅示意图
A.①幅 B.②幅 C.③幅 D.④幅
30.上图中地图内容相对最详细的是:
A.①幅 B.②幅 C.③幅 D.④幅
第Ⅱ卷 综合题(共3个题40分)
31.(14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说出图中AB线所示地形部位名称并简要说明判断依据。(4分)
(2) 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2分)
(3) 简述在地形影响下,图示聚落和道路的分布特点。(4分)
(4) 一组老人在①、②两条徒步登山线路中选择了②线登山,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并估算②线路相对高度。(4分)
[]
32.(16分)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右图中地壳运动与左图所示日本大地震成因相符的是:(2分)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4分)
(3)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河流径流量虽较大,但水资源供应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是什么?(4分)
(4)简述日本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原因。(6分)
33.(10分)读下图,填注地理事物名称。
(1)海峡A ;运河B 。(2分)
(2)岛屿C ;山脉E 。(2分)
(3)D国南临 海;F国南部是 海峡。(2分)
(4)若将左图中的石油用油轮运往C国,请你设计航行路线(要求详细写出依次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等)(4分)
参考答案
1—5:CDBBB 6—10:BAADD 11—15:DCCDA
16—20: CCAAD 21—25:ABBCB 26—30:CDBAA
31.
(1)山谷(2分);等高线弯曲,且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2分)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2分)
(3)西北部平原区聚落数量多,密度大;道路线路长而密集(2分);东南部山区没有聚落分布;道路线路短而稀疏(2分)
(4)②线路经过等高线稀疏的地区,沿线坡度较缓,更省力(2分);相对高度为320—480米。(2分)
32.
(1)A(2分)
(2)因为太平洋沿岸处在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2分);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2分)
(3)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2分),工业与生活用谁需求量大。(2分)
(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2分);这里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2分);这里人口城市密集劳动力丰富且市场广(2分);日本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临海分布利于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2分)。答对3点得6分
33.
(1)霍尔木兹海峡 苏伊士运河
(2)大不列颠岛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3)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
(4)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