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2.50 KB
- 2021-04-13 发布
第一部分
微专题六 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
专题整合突破
知能整合
考题调研
归纳拓展
新题再练
知 能 整 合
考 题 调 研
(
2018
·
海南卷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
答案
】
分布特点:
(
主要交通线
)
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
(
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
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
(
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
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
解析
】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要求考生从地图中获取关键信息,结合地形对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影响等地理知识概括、分析地理问题,考查考生的地理问题诊断能力。设问点落脚放在
“
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
,考生需重点关注地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城镇等能够说明地形特征的信息。
归 纳 拓 展
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1
.
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
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
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4)
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西部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
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
“
雨极
”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
“
雨极
”
。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坡向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
焚风效应
)
。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②
影响局部降水
(
地形雨
)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
500
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
狭管效应
)
。
2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
”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2)
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
(
羽毛状水系
)
。
(3)
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4)
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5)
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
.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也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密切。山地,丘陵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4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
25°
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
25°
发展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
(
或经济林
)→
薪柴林→原始林
(
或次生林
)
。
(2)
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5
.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1)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
“
之
”
字形,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2)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3)
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4)
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
(5)
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6
.地形对人口,聚落的影响
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
(
河流较多的平原区
)
和多边形
(
河流较少的平原区
)
;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
(
冲
)
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
新 题 再 练
(2018
·
福建泉州泉港一中检测
)
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着河西走廊,冰川变化对于甘肃、青海乃至全国都意义重大。祁连山冰川发育在海拔
4000
~
5800m
,近几十年来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下图为
1956
~
2010
年祁连山各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
(3)
题。
(1)
祁连山各水系冰川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
.疏勒河水系
B
.黑河水系
C
.巴音郭勒河水系
D
.大通河水系
(2)
冰川中值高度是把冰川面积二等分的等高线高程,祁连山的冰川中值高度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
(
)
A
.山体海拔逐渐降低
B
.山地坡度逐渐增大
C
.降水量逐渐减少
D
.气温逐渐升高
(3)
祁连山冰川退缩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影响是
(
)
A
.地表径流持续增加
B
.地下水不断减少
C
.降水量明显增多
D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A
C
D
【
解析
】
根据图例分析,冰川退缩面积大,退缩速度小,说明区域冰川覆盖面积广,冰川资源丰富。冰川中值高度的变化,主要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冰川退缩,融水量先增大,后减小,导致区域农业结构变化。
(1)
读图,根据图例,祁连山各水系中,冰川退缩面积最大的是疏勒河水系,但其退缩速率却很小,说明其冰川覆盖面积广,所以冰川资源最丰富的是疏勒河水系,
A
对。黑河水系、巴音郭勒河水系、大通河水系退缩面积小,退缩速率较大,说明其覆盖面积小,
B
、
C
、
D
错。
(2)
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东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山脉的冰川中值高度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降水量逐渐减少,
C
对。山体海拔、山地坡度、气温逐渐升高等不是主要因素,
A
、
B
、
D
错。
(3)
祁连山冰川退缩,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影响是地表径流先增加,后减少,
A
错。径流减少,导致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D
对。气候无明显变化,降水量不会明显增多,
C
错。地下水先增加,后减少,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