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 MB
- 2021-04-13 发布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
备考建议
2018
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
(1)
以有关的史料和古诗文为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
以京剧等传统文化的形成、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元素的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
以先进模范群体或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为材料,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长征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为素材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及意义。
(4)
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为素材,考查树立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要求及意义。
(5)
结合
“
感动中国
”
人物评选及道德缺失事件,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等。
网络解读
一条主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个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一个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两个关系: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三个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三个意义
四个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四项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
项目
见证与表现
原因
源远流长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包容性:
①
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
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为什么
①
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
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
民族生存: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怎么样
①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主心骨
”
的作用
②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
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是什么为什么
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②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怎么办
①
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②
经营者: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③
个人: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为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②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②
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③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要求
①
必须对中华文化传统有着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和觉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培养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
②
必须对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善于在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更好地认识自身的文化价值,确立自身的文化地位
③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根本任务
培育
“
四有
”
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内容
①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③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根本途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心环节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基本
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要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什么
①
道德具有时代性,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新内容
②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怎么做
国家
①
充分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弘扬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
②
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③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
①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
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
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