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0 KB
- 2021-04-13 发布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1.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A. 磷 B. 铁 C. 碘 D. 钙
【答案】B
【解析】
【分析】前20号元素均是主族元素,相应族的元素也是主族元素。
【详解】磷、钙均是前20号元素,碘与氯位于同族,也是主族元素,铁位于过渡元素区,不是主族元素,答案选B。
2.放射性同位素钬Ho的质子数是( )
A. 57 B. 166 C. 32 D. 99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符号中,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代表质子数,所以该核素的质子数为57,故答案为A。
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NaOH B. H2 C. NaCl D. H2S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OH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
B.H2中只含非极性共价键;
C.NaCl中只有离子键;
D.H2S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答案选C
4.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单质碘 B. 氯化镁 C. 溴化钾 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极性共价键的是一般是由不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据此分析。
【详解】A、单质碘的化学式为I2,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溴化碘的化学式为KBr,只含有离子键,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的化学式为H2O,结构式为H-O-H,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2和O3互为同位素 B. O2和O3是同种物质
C. O2和O3是同种元素 D. O2和O3中每个氧原子的质子数均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O2和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
B.O2和O3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不是同种物质,故B错误;
C.O2和O3是两种单质,不是元素,故C错误;
D.O2和O3中每个氧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氧元素,质子数相同,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
A. 沼气 B. 天然气 C. 坑道气 D. 煤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混合气体,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主要成分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故B不符合题意;
C.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常见于钻石矿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煤气是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氯气 B. 溴水
C. 氢氧化钠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烷性质较为稳定,与酸、碱、溴水以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不反应,但可燃烧,在光照条件下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答案为A。
8.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A. 一氯甲烷 B. 二氯甲烷 C. 四氯甲烷 D. 氯化氢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烷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会同时发生多个反应,当一个甲烷分子中不同个数的氢原子被取代时产物分别为相应的氯代物,但有几个氢原子被取代,就生成几分子氯化氢,所以氯化氢的量最多,故选:D。
9.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次氯酸的分解
B. 氢气和氯气的反应
C. 氯气和甲烷的反应
D. 氧气和甲烷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次氯酸的分解光照分解产生HCl、O2,A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氯气光照化合生成HCl,B不符合题意;
C.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和甲烷在光照时不能发生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0.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 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 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同分异构体的定义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式均为C4H10,正丁烷为直链结构,异丁烷有支链,故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选D。
1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
A. 三氯甲烷 B. 乙醇
C. 苯 D. 四氯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都是不易溶于水的有机物,所以与水混合会分层,乙醇与水互溶,所以和水混合不分层。
故选B。
12.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A. 五水硫酸铜 B. 无水硫酸铜 C. 浓硫酸 D. 金属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论酒精中是否含水,加入五水硫酸铜都没有明显不同现象,故A不能鉴别;
B.若酒精中含有水,水和与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故B可鉴别;
C.无论酒精中是否含水,加入浓硫酸都没有明显的不同现象,故C不能鉴别;
D.金属钠与乙醇、水都反应生成氢气,故D不能鉴别;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 )
A. 有盐类物质生成 B. 有酯类物质生成
C. 有醇类物质生成 D. 有酸类物质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这是因为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缘故,乙酸乙酯属于酯类;答案选B。
14.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淀粉和葡萄糖 B. 蔗糖和纤维素
C. 淀粉和纤维素 D. 果糖和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关系;
B.蔗糖是二糖,纤维素是多糖、是高分子,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关系;
C.淀粉和纤维素均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是其聚合度不同,故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果糖和葡萄糖的分子式相同,均是C6H12O6,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D。
15. 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葡萄糖 B. 纤维素 C. 油脂 D. 酶
【答案】A
【解析】
【详解】A.葡萄糖是单糖,所以不能水解;
B.纤维素是多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生成为单糖;
C.油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D.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选项中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 故选A.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蔗糖 D. 淀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纤维素、蛋白质和淀粉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蔗糖二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答案选C。
1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3个短周期都含有8种元素 B.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主族
C. 元素周期表共有8个副族 D. 第八族元素就是指零族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第一周期只有两种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故B正确;
C.元素周期共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故C错误;
D.第Ⅷ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第8、9、10三纵列,零族元素是第18纵列,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8.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2 > C12 > Br2 >I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 )
A. 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 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D.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非金属性F>Cl>Br>I,则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为由易到难,与上述规律一致,选项A不选;
B.非金属性F>Cl>Br>I,则对应的氢化物稳定性为由强到弱,与上述规律一致,选项B不选;
C.非金属性F>Cl>Br>I,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与上述规律不一致,选项C选;
D.非金属性F>Cl>Br>I,单质的活泼性F2>Cl2>Br2>I2,水与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与上述规律一致,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19.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是( )
A. Na+ B. Cl- C. K+ D. Ar
【答案】A
【解析】
【详解】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Na+和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而Cl-、K+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故答案A。
20.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能够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 都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碱和H2
C. 都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 都是密度比较小、熔点比较低的金属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金属是活泼金属,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剧烈燃烧,A正确,不选;
B.碱金属都能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B正确,不选;
C.Li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Li不保存在煤油中,应保存在石蜡油中,C错误,符合题意;
D.碱金属的密度比较小,熔沸点较低,D正确,不选。
答案选C。
2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C. 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种元素的原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如1H、2H,中子数分别是0、1,故A错误;
B、不一定只含共价键,可能含有离子键,如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稀有气体除外),故C正确;
D、碱金属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但熔沸点降低,故D错误。
2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阴、阳离子间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
B.除稀有气体外,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B不正确;
C.铵盐中,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C不正确;
D.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D不正确;
故选A。
23.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A错误;
B.锌的活泼性大于铜,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能组成原电池,B正确;
C.乙醇不是电解质溶液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C错误;
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A(s)+2B(g)⇌C(g)+D(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 A的质量不再改变
B. 混合气的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C.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D. 单位时间内生成2amolB,同时生成amolC
【答案】C
【解析】
【详解】A.A的质量不再改变,则A的变化量为0,反应达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
B.混合气的质量随反应的进行而改变,气体的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时,达平衡状态,B不合题意;
C.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不变,压强始终不变,压强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molB,同时生成amolC,此时各物质的变化量为0,反应达平衡状态,D不合题意;
故选C。
25.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非金属性:Cl > Br B. 酸性:H2SO3 > H2CO3
C. 碱性:KOH > NaOH D. 热稳定性:NH3 > PH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增强,即Cl>Br,符合元素周期律,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2SO3中S不是最高价,因此不符合元素周期律,故B正确;
C、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K的金属性强于Na,则KOH的碱性强于NaOH,符合元素周期律,故C错误;
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弱,其氢化物稳定性越差,N的非金属性强于P,即稳定性NH3>PH3,符合元素周期律,故D错误。
2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①~⑩的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
⑨
⑩
(1)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
(4)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___。
(5)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1). K (2). F (3). (4). (5). HClO4 (6). Al(OH)3 (7). Na (8). Cl2 (9). Cl2+2KBr=2KCl+Br2
【解析】
【分析】根据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⑩号元素分别为N、F、Na、Mg、Al、Si、Cl、Ar、K、Br。
【详解】(1)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金属性减弱,所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非金属性越强,越活泼,元素周期表中越靠右上的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所以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F;K元素和F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KF,其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Ar,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由于F没有正价,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两性氢氧化物为Al(OH)3;
(4)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5)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所以Cl2的化学性质更活泼;氯气可以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可以说明氯气更活泼,如Cl2+2KBr=2KCl+Br2可说明。
27.Ⅰ.下列物质中:
①N2、②MgCl2、③NH4Cl、 ④ZnSO4、⑤CO2、⑥HClO4、⑦KOH、⑧H3PO4(填编号)
(1)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不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__。
(3)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
Ⅱ.写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Na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氢气和氯气(光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1). ⑤ (2). ⑧ (3). ⑤⑥⑧ (4). ② (5). ③④⑦ (6). H++OHˉ=H2O (7). 2Na+2H2O=2NaOH+H2↑ (8). H2+Cl22HCl
【解析】
【详解】Ⅰ.①N2属于单质,既不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其中只含非极性键;
②MgCl2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NH4Cl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④ZnSO4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⑤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不是CO2自身电离的,CO2属于非电解质,其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⑥HClO4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⑦KOH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⑧H3PO4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其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
(1)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的如弱酸、弱碱等为弱电解质,所以弱电解质为⑧H3PO4;
(2)属于共价化合物有⑤CO2、⑥HClO4、⑧H3PO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为:②MgCl2、③NH4Cl、④ZnSO4、⑦KOH,其中不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②;
(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③④⑦;
Ⅱ.(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ˉ=H2O;
(2)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3)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28.图是铜-锌原电池原理图:
(1)X极是__极(填正或负)发生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Y极的电极反应:___;原电池的总反应:___;电流的流动方向:___
【答案】(1). 负极 (2). 氧化 (3). 2H++2e-=H2↑ (4). Zn+H2SO4=ZnSO4+H2↑ (5). 由Y到X
【解析】
【分析】电极材料分别为铜和锌,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所以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
【详解】(1)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所以X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Y为原电池的正极,氢离子在铜电极上得电子被氧化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即由Y到X。
29.按要求填空
(1)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甲烷的电子式_______
(3)正丁烷的分子式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5)画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答案】(1). CH4+2O2CO2+2H2O (2). (3). C4H10 (4). (5).
【解析】
【详解】(1)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甲烷分子中碳原子与每个氢原子共用一对电子,电子式为;
(3)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nH2n+2,正丁烷应有4个碳原子,分子式为C4H10;
(4)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其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
(5)Na元素为11号元素,核电荷数为11,所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0.标准状况下,11.2L的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有几升氧气(标准状况)参加反应_____?
(2)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
【答案】(1). 22.4L (2). 18g
【解析】
【详解】(1)甲烷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2)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为1mol,质量为1mol×18g/mol=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