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2.17 KB
- 2021-04-13 发布
课时规范练41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美丽的珊瑚岛礁三沙市永兴岛植被茂密、景色宜人。但长久以来,因为对淡水需求量大,岛上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一直存在。至2015年底,永兴岛已完全停止了地下水的开采。完成1~2题。
1.永兴岛停止开采地下水的原因是( )
A.防止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B.地下水开采成本太高
C.地下水已经变咸,不适合饮用
D.防止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停止开采地下水后,岛上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来源途径有( )
①从海南岛运淡水 ②直接利用海水 ③海水淡化 ④废水资源化和收集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永兴岛停止开采地下水的原因是防止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水源途径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开源”方面可以就近从海南岛运淡水;可以利用临海的优势淡化海水。从“节流”方面,可以将废水资源化和收集雨水。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②利用率过高 ③水污染严重 ④土壤盐渍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③灌溉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由题干可知,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而我国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均在40%以上,甚至高达90%,因此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再加上图示地区蒸发旺盛,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第4题,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人为原因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河流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有关。
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5~6题。
5.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下沉
6.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山地较多,而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地开垦力度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第6题,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构成对比来看,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建立在宜林和宜草土地面积的减少之上的,故应根据该地区的特点,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项正确。
甘肃省民勤县(如图)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完成7~8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 ②土地荒漠化 ③旱涝灾害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8.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 ②乱砍滥伐 ③过度放牧 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根据图文信息判断,民勤因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绿洲萎缩,D项对。第8题,民勤绿洲消失是当地用水过度和上游用水量过大,导致绿洲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植被大量死亡,使得绿洲消失,C项对。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毫米,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河湖水 B.雨水
C.海水淡化 D.地下水
10.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9.D 10.B
解析第9题,读图并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判断马略卡岛位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年降水量约为400毫米,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故不可能以雨水为主,B项错误;该地降水少,河流枯水期长,径流量小,夏季炎热,蒸发旺盛,湖泊与水库储水量有限,A项错误;海水淡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技术保证,成本高,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马略卡岛地下岩层孔隙储水量大,地下水丰富,因此该地主要的用水为地下水,D项正确。第10题,供水紧张的原因主要从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差值来看,如果供给量较少,需求量较多则会产生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读图,根据其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少,却是游客旅游的旺季和农作物生长季节,用水量大,因此城市供水更为紧张,故选B项。
下图为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 B.全球变暖
C.人口增加 D.自然灾害
1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
答案11.C 12.D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在这三百年的时间里,耕地的面积不断增大,森林的面积在减少,牧场的面积在增大,草地的面积在减少,主要是人为的过度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耕地和牧场。故选C项。第12题,可以直接利用排除法做,首先这种变化是在破坏地表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A、B、C三项都是好的方面。故选D项。
下表为江西赣南地区2010、2015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单位:千米2),其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分别为3 176.06平方千米、542.7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3~14题。
土地
类型
草地
耕地
居民及工
矿用地
林地
水域
未利用
土地
2010年
610.55
10 429.00
1 541.25
25 850.60
779.44
129.84
2015年
534.43
9 512.44
1 781.25
26 665.50
778.74
67.83
13.赣南地区在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中,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
A.草地 B.耕地
C.林地 D.未利用土地
14.造成赣南地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城镇建设 ④生态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3.D 14.B
解析第13题,根据表中数据变化的幅度,未利用土地变化幅度最大,故选D项。同理计算判断,草地用地面积在减少,减少了12.5%,排除A项;耕地用地面积减少了8.8%,排除B项;林地用地面积增加了3.2%,排除C项。第14题,围湖造田和毁林开荒会使耕地面积增加,但赣南地区耕地面积在下降,故①②错误,排除A、C、D三项。随着城市的发展,未利用土地和耕地等被转化为居民及工矿用地,所以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在减少,故③正确。生态建设政策影响,实行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故④正确,选B项。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示意图(图甲)和土地利用变化图(图乙)。
(1)简述2000—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
(2)试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被贺兰山护着”的主要理由。
(3)银川平原灌溉农业发达,但每亩农田的用水量极大,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农田用水量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1)退耕还林;城市建设占用耕地。
(2)贺兰山阻挡西北冷空气;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自然原因:宁夏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人为原因:地处西北,科技水平低,灌溉技术落后,浪费大。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增加,可推测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退耕还林还草,使林地、草地增加。第(2)题,宁夏位于贺兰山东侧,贺兰山可为其阻挡西北冷空气,阻止沙漠入侵;贺兰山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第(3)题,农田用水量大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自然原因是宁夏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人为原因是地处西北,科技水平低,灌溉技术落后,浪费大。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图。伊犁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产芦苇和鲤鱼、鲈鱼等鱼类。随着中亚地区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发展,中亚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加,巴尔喀什湖受到“灭湖”威胁。
伊犁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1)分析巴尔喀什湖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
(2)分析巴尔喀什湖“灭湖”可能带来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巴尔喀什湖“灭湖”威胁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1)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进行水资源功能区规划,科学使用水资源;注重流域植被保护,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污水治理,防止河流污染;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从流域内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分析巴尔喀什湖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第(2)题,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从气候、生物、土壤、植被和生态等方面分析巴尔喀什湖“灭湖”可能带来的影响。第(3)题,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可行性措施。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4-12 14:22:4665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2021-02-27 08:56:453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整体性与2021-02-26 21:37:4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跟踪2021-02-26 21:31:103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30:5036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2-26 21:28:504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2-26 21:17:5410页
- 【人教版】2019届一轮复习地理课件2021-02-26 21:15:5241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42021-02-26 20:31:1127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2-26 20:19:25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