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 MB
- 2021-04-13 发布
第一部分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非地带性
问诊例题
对点训练
栏目索引
如
图
为
“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
”
。据此完成
1
~
3
题。
答案
解析
问诊例题
1.
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
为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热带沙漠气候
C.
亚热带湿润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
解析
读
图,山脉西侧山麓植被是落叶林,说明该山位于温带地区,
B
、
C
错
。
图
中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所以对应气候是温带荒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A
对
。
温带
季风气候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不是荒漠,
D
错。
答案
解析
2.
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
A.
洋流
B
.
光照
C
.
热量
D
.
水分
解析
图
中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不同。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对
。
洋流
只影响沿海地区,不能影响东西两坡,
A
错
。
两
坡纬度相同,光照、热量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
B
、
C
错。
√
解析
根据
大陆西岸是落叶林,判断大陆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可能是南美洲南部西岸,
C
对
。
图
中西部临海,说明位于大陆西岸,
A
错
。
澳大利亚
西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B
错
。
马达加斯加岛
东岸是热带雨林气候,
D
错。
答案
解析
3.
该山脉可能
位于
A.
亚洲大陆东岸
B
.
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
南美洲南部西岸
D
.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
1.
地域分异规律
(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关键原理
(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
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
2016
年
9
月
6
日下午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老挝万象出席第
19
次中国
—
东盟
(10
+
1)
领导人会议。读
“
北京、万象位置示意图
”
,完成
1
~
2
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
解析
对点训练
1.
从北京到万象沿途经过的自然带依次
是
A.
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
季
雨林
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
草
原
带
D.
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季雨林
带
√
12
13
14
15
解析
从
北京到万象沿途经过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B
对。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2.
从北京到万象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
地理环境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
解析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从
北京到万象自然带的变化是随着纬度更替的,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A
对。
(2018·
广东茂名模拟
)
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南侧,湖面海拔
1 374
米,湖口由粗细不同的冰碛石块、砂与粘土等物质堵塞水道,形成湖泊。湖泊两侧崖岩林立,森林草地交织分布。下图为
“
喀纳斯湖区域卫星图
”
。据此完成
3
~
4
题。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3.
湖泊四周的森林主要
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热带季雨林
C.
针阔混交林
D
.
常绿硬叶林
√
解析
喀纳斯湖
所在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排除
A
、
B
、
D
,故
C
正确。
4.
该地区存在森林的主要原因
是
A.
土壤层深厚肥沃
B.
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C.
山谷海拔低,热量充足
D.
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答案
解析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喀纳斯湖
所在的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因此水分条件成为植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受喀纳斯湖的调节,湖区周围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利于树木的生长。故
D
正确。
下图为纪录片《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画面。读图回答
5
~
6
题。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5.
出现狭长林地的最主要因素
是
A.
温度
B
.
水分
C.
光照
D
.
土壤
√
6.
狭长林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最可能
是
A
.
阔叶林
B
.
针阔混交林
C.
针叶林
D
.
落叶林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
“
美国赏秋地图
”
。读图回答
7
~
8
题。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7.
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
了
①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③
垂直分异规律
④
地方性分异规律
A.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8.
造成图中
A
地区赏秋时间晚于
B
地区的主要原因
是
A
.
海拔较低
B
.
降水较多
C.
降温较慢
D
.
植被较密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2018·
山东菏泽模拟
)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
9
~
10
题。
答案
9.
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
是
A.
西部
B
.
东部
C
.
南部
D
.
北部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0.
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
为
A.
森林
—
森林草原
—
草原
—
荒漠草原
B.
森林草原
—
森林
—
草原
—
荒漠草原
C.
草原
—
荒漠草原
—
森林
—
森林草原
D.
荒漠草原
—
草原
—
森林草原
—
森林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某探险队在新疆进行考察。从新疆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
(
单位:米
)
。读图完成
11
~
12
题
。
11.
图中山坡一侧有云杉林分布的主要原因
是
A.
地处山地北坡,热量条件
不足
B
.
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C.
受山谷风的影响,少夜
雨
D
.
该海拔高度多地形雨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2.
图示山地的雪线北坡低于南坡,其主要原因
是
①
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低
②
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高
③
南坡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偏多
④
北坡多地形雨,积雪冰川面积大
A.
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答案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下图为美洲地区局部地理概况。读图完成下题。
13.
造成图示地区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
A.
海陆位置
B
.
地形地势
C.
坡向、洋流
D
.
纬度差异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解析
据图可知,自然带
1
地处东北信风迎风坡,同时受沿岸墨西哥湾暖流影响,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下的热带雨林带,自然带
2
位于背风坡,且受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下的热带草原带,因此造成图示地区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坡向和洋流。故选
C
。
√
解析
14.(2018·
河南豫南豫北联考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木线,简称林线,亦有人称之为
“
森林界线
”
。该线是指分隔森林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正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森林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林木线有时也会受地形影响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材料
二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木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及阴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
单位:米
)
。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
甲地为阴山,分析阴山南北坡林线高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南
坡高
(
或北坡低、或南坡高于北坡
)
。
原因:南坡为向阳坡,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
(
或:北坡为背阴坡,气温偏低;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
(2)
描述图中
90°
经线以西林木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大致
呈东西走向;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影响因素是气温
(
或纬度或热量
)
,越向北热量条件越差。
15.(2018·
福建三明模拟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
3 767.2
米,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络绎不绝。
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空气密度、水汽含量、潜热
(
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
等密切相关
。
中国
大陆气温直减率的
日变化
同
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
季
节变化表现
出一致性
。
右
图是
秦岭主峰
太白山南北两坡的
某
年气温直减率
比较图。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1)
“
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
”
是登太白山最佳的写照。用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加以分析。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太白山
相对高差大,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明显;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保温作用减弱
(
大气逆辐射减弱
)
,气温降低;山麓为夏季时,山顶气温低为冬季,沿途为春、秋两季
(
夏季时山麓到山顶四季分明
)
。
(2)
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2
13
14
15
答案
夏季
,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湿度大,潜热输送量大,气温直减率较小;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增大,气温直减率减小。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
(
焚风效应
)
,降水少,随海拔高度降低,气温上升速度快;森林覆盖率低,空气湿度较低,气温直减率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