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3.00 KB
- 2021-04-13 发布
地理试卷
1.命题范围:中国地理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数为100分
3.第I卷为客观题,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在青藏高原,冬季气温最低处在漠河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海陆位置、纬度因素 B洋流、季风
C地形、纬度 D气压带、风带
2.下列地区既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商品棉基地的是( )
A松嫩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3.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黑龙江一批矿产运到上海,最经济的线路是( )
A京哈线—京沪线 B哈大线—京沪线
C陇海线—沪杭线 D哈大线转海运到上海
5.关于我国工农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京津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B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灌溉农业区
C我国南方林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D我国畜产品主要来源于西部四大牧区
6. 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河流大多在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 )
A.均受夏季风影响 B.均受高温影响
C.分别受夏季风和高温影响 D.分别受高温和夏季风影响
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7—10题。
7.图中山脉是( )
A.太行山 B.秦岭 C.天山 D.喜马拉雅山
8.图中山脚甲地气温为26℃,则山顶约为( )
A.9℃ B.5℃ C.15.3℃ D.0℃
9.山脉以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10.山南的河流a的北岸沉积现象明显,说明该河流的流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2003年1月7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通道全面贯通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1~13题。
11.粤海铁路通道建设的最大意义是( )
A.合理布局交通网 B.促进海南特区的经济发展
C.方便人们到海南旅游 D.扩大通道两端的港口腹地
12.若在①、②、③、④处选择一处建盐场,则区位最佳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该区域与东北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 )
A.生物资源丰富 B.光热资源丰富
C.对外联系方面 D.技术力量雄厚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做14~15题。
面积
26万平方千米
最冷月均温
5℃--8℃
最热月均温
16℃--29℃
年均温
16℃--18℃
降水量
1000毫米--1300毫米
无霜期
250天--350天
年日照时数
900小时--1300小时
14.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 )
A.30°N,105°E B.23.5°N, 105°E
C.40°N, 120°E D.45°N,125°E
15.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 B.土壤贫瘠 C.热量不足 D.光照不足
16.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面积(万平方千米)
118.3
国境线长
4 200多千米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19(2000年)
7月均温(℃)
16~26
年降水量(毫米)
50~500
土地利用情况
(平方千米)
耕地
林地
草地
56 260
95 560
624 590
17.该省区应是(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新疆 D.西藏
18.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今后该省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
A.开垦荒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C.建成商品棉基地
D.扩大林果业发展规模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下面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M地位于重庆的(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22.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盆地地形,则其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
A.都是我国的内流盆地
B.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
D.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读下列我国某区域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经纬线相交点的附近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热量 D.水源
24.该区域农业生产中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湿地破坏
C.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下图(右)显示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5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的值,读图回答25~26题。
25.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畜产品的加工、畜产品的销售分别属于的产业是( )
A.a、b、c B.b、a、c
C.c、a、b D.c、b、a
26.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
A.黑龙江、四川、海南 B.海南、浙江、黑龙江
C.浙江、四川、黑龙江 D.黑龙江、浙江、海南
读我国北煤南运示意图,完成27~29题。
27.经过①线运输至港口的铁路主要是( )
A.神黄铁路 B.京包铁路
C.大秦铁路 D.京沪铁路
28.煤炭输入地之所以要大量运入煤炭的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煤化学工业发达
B.煤炭作为燃料,价格比核电、水电便宜
C.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工业对常规能源需求量大
D.东部人口密度大,冬季要用煤作燃料取暖,需求最大
29.造成产煤区地表千沟万壑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①干旱少雨 ②夏季北方多暴雨 ③土层质地疏松
④毁林开荒 ⑤农民修筑水平梯田 ⑥农民在沟壑打坝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0.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比较高 B.海拔比较低
C.气候的大陆性强 D.气候的海洋性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40分)
31.读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等日照时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图中A城市与B城市日照数相差约为 (小时),(1分)
(2)“四季如春”是对A城市气候的形象写照,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4分)
(3)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4分)
32.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图19
(1)简述R河段主要的水文特征。(3分)
(2)说明图中L河段水电站分布密集的主要原因。(2分)
(3)说出河西走廊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2分)
近40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升高。
(4)分析说明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对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分)
33.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分)
(l)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 。(1分)
(2)填出地形区名称:C ;D 。(2分)
(3)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1分)
(4)A地草原区常可以看见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其原因是
。(1分)
(5)写出B地形所含的地理意义(至少四方面)。(8分)
① ;③ ;
③ ;④ 。
34.(9分)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类型是 雨和 雨。(2分)
(2)B地区每年6月一般会出现“ ”天气。(1分)
(3)图中C和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 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2分)
(4)A和B两地区与北非撒哈拉沙漠纬度大致相同,且撒哈拉沙漠三面临海,为什么A和B两地区夏季多雨,而撒哈拉沙漠却降雨罕见?(4分)
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D
D
C
B
C
A
B
B
B
B
A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B
B
D
C
B
D
C
A
D
C
C
B
C
二、综合题(40分)
31共9分
(1)1000小时(1分)
(2)冬季风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冷空气影响较少,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2分)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2分)。
(3)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2分)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多溶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下多暗河。(2分)
32.共9分
(1)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冬季常断流;有结冰期;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小;可能会有凌汛。(3分)(答对其中三项即可)
(2)此河段多流经峡谷地区,落差较大;且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
(3)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
(4)祁连山冰雪融水减少,使河西走廊的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2分)(任答二点即可)
33.共13分
(1)西北—东南(1分) (2)东北平原 长白山(2分) (3)水分(1分) (4)过度放牧(1分)
(5)半湿润、半干旱界线 (2分) 400mm等降水量线 (2分)(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农耕区和畜牧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2分)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2分)
34.共9分
(1)锋面;台风 (2分) (2)梅雨 (1分)
(3)C地区(1分) 纬度高,蒸发弱,东北山地积雪融水。(1分)
(4)我国处于面积广大的亚欧大陆东部,又面对世界最大的太平洋,由海陆差异所形成的季风特别显著。我国东南部因来自海洋的夏季风降水丰富,故未出现沙漠气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常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单一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故干燥少雨;东北信风从非洲大陆吹向大西洋,性质干燥。地中海、红海海面狭小,海洋水汽影响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