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0 KB
- 2021-04-13 发布
- 1 -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DAO TU CHONG WEN SUO YAO DIAN
导图重温·锁要点
MING QUE KAO QING BU DUAN BAN
明确考情·补短板
1.注意材料选取。近几年论述类文本阅读选取的一般为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上古今并
重,既有反映史学、艺术的学术论文,如 2020 年全国卷Ⅰ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
理的意义》,属于史学论文;全国卷Ⅱ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属于文化论文;全国卷Ⅲ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属于文学论文。也有反映当今社
会发展的政论和时评,如 2017 年全国卷Ⅰ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
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是政论文,2018 年全国卷Ⅱ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属于时评。
2.明晰考查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设置 3 道客观题。第 1 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
信息的能力;第 2 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但 2020 年全国卷Ⅲ对论证知识
- 2 -
的考查范围扩大,考查了论证语言的作用,如 T2A 项;第 3 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推断)的能
力。备考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筛选整合。
3.精选背景熟悉的材料。在选取试题阅读材料时,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内、
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2020 年全国卷 I 的材料主题是“孝”的内涵形
成及历史演变,文章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全国卷Ⅲ的材料对《古
文观止》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条理清楚,而《古文观止》为广大学生所熟悉,其
中有多篇选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
【二轮复习达标】
在二轮中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提高阅读文本的效率。从答题时间安排上看,作为高考语文第一大题,考生因过于
重视或紧张而造成论述类文本阅读时间过长,进而造成整体答题的被动。
二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从易失分题型上看,论述类文本第 1 题是基础题型、常规题型,
各选项只是对选文重要信息的概括分析,作答相对较易;而第 2 题的作答常因对论点、论据、
论证方法把握不准和文意理解不透而失分;第 3 题的作答常因对选项的逻辑推理理解偏差而
失分。为此,考生需优化阅读步骤,强化选项审读和验证的意识。
精练提分 1 理解分析题
ZHEN TI KAI LU DIAN MI JIN
真题开路·点迷津
(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
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
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
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
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
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
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
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
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
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
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
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
- 3 -
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
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
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
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
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
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
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
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
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
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
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
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
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
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化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
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
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偷换概念,所谓“原物”根据第二段“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
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
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可见,是指画
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C 项,“导致这些画
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
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但并没有提到其原初状态“不
可考”;D 项,“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于文无据,文章最后一段只说“所有这些
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
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但并未提及这种生命比原初
- 4 -
状态“更有价值”,而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的价值。
【答案】 B
GAO XIAO TU PO QIANG JI FA
高效突破·强技法
命 题 解 读
理解
分析
题题
型特
点
命题
特点
选项基本上是对原文内容进行一定的变形改造,某一选项涉及原文的信息
区较为集中,四个选项在全文中分布较为均匀。
设问
方式
第 1 题通常是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或者“正
确”的一项。错误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扭曲,让人觉得似是而非。
命题
陷阱
错误一般有三种:一是曲解原文观点,二是混乱内容要点之间的关系,三
是在细微处变动文意句意。其设误手段有多种。
答 题 技 法
论述类比对信息三注意
1.注意精读勾画。重点在于捕捉信息,“精准”地读懂文本信息。阅读时要边读边圈点
勾画主旨句、中心句以及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关键词句,
从而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和信息点。
2.注意定位信息。第 1 题的选项内容在文中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对应词句,所以一般可直
接找到,只要标画出来即可。如 2020 全国卷ⅡT1C 项。有些选项在文中的对应信息比较分散,
不好定位,可采用先定位若干“关键词语”,再定位对应信息区的方法,如 2020 全国卷ⅢT1B
项。
3.注意比对判断。逐一比对选项和对应句,找到选项与原文内容的表述异同,从而快速、
准确地做出判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如果选项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则要看是语言形
式改变了,还是概念或判断的本质特征改变了;二是要关注表示范围、数量、程度、速度、
时态、模态(或然与必然)、先后、主次、因果的词语;三是多数选项往往对应上下文不同层次
的几个句子,这时就要通过梳理文意进行综合判断。
重 难 突 破
理解分析题解题两步骤
【满分攻略】
- 5 -
【典题试做】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
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
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
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
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
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
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
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
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
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
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
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
仅为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
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
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
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
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
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利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
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
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 6 -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
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之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状元支招】
第一步,先筛选标疑绝对化选项。
读完这四个选项,要对某些绝对化词语加以重视:A 项,“变得更加容易”;B 项,“之
所以……是因为……”,前后的因果关系是关键;C 项,“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D 项,“成
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要注意一点,我们遇到绝对化的词,不一定就代表这个选项错了,但这样的选项或词语
往往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二步,再逐项回归原文细比对。
A
项
定区间
第一段第二、三句“在大数据时代……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
得……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比对
分析
原文说“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常态”在这里与“困难”
相对,意思就是“容易”,选项与原文意思一致。选项正确
B
项
定区间
第一段第二句“在大数据时代……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
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比对
分析
原文意思是说,“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也是大数据时代
的一个结果,原因是“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而且成本低。也
就是说,“人的主体身份之所以被数据化”和“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
的成本太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选项错误
C
项
定区间 整个第二段。
比对
分析
原文意思是说,“被遗忘权”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争取主动建构个
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也就是对“大数据”把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
据化”的抵抗;而“隐私权”则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文章并
没说“‘隐私权’的提出”也是为了对抗大数据。并且“隐私权”在大数据
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选项“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错。选项错误
D
项
定区间
第四段最后三句“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是对这种数字化记
忆霸权的抵抗”。
- 7 -
比对
分析
原文意思是说,“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是数字化记忆
霸权,而不是对数字化记忆霸权的对抗,“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应掌握
“被遗忘权”,进行“适度的、合理的遗忘”。选项错误
【答案】 A
【易错警示】
1.仅凭印象判断正误。很多选项似是而非,设误点较为隐蔽,必须将选项与原文细加比
对才能发现错误。
2.找不到比对区域。当选项涉及的原文内容较多,或者信息点较为分散时,考生感到无
所适从,不知从哪里比对。这是由于没有读懂原文造成的,需要将选项切分成若干信息段,
逐步代入原文比对。
3.感觉每一项都是错的。有时,选项相对原文变化较大,考生会觉得每一项都有错误,
这是因为考生没有弄清楚选项设置的手段,没有读懂选项。选项不可能照抄原文,而是对原
文做了相同意思的转换或者在转换中故意设置了错误。考生需准确把握选项信息和意义,再
比对原文。
〔对点训练 1〕
(2020·河南省六市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生活嘉益
(收获)分配的差异——贵贱有等、亲疏有别,由此可以明确与固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差异。这
些差异有的是由于自然因素带来的,如年龄、性别、血缘等;有的则是由社会因素带来的,
如身份、等级、官职等。不管何种因素所带来的差异,礼乐制度都是表征这种差异的主要手
段,也是固化差异的主要途径。随着礼乐表征的差异而来的是权力以及生活嘉益分配的差异,
由形式上的差异带来了实质上的差异。这种实质上的差异意味着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从
而使得礼乐制度具有了政治意义。《礼记》以及其他礼书所强调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差异,最终
体现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实质差异,这为古代中国政治生活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范式参
照,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礼记》集中体现了儒家“生活政治”的政治哲学范式。
所谓“生活政治”,指的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意志在日常生活中泛化、日常生活被提升到
政治层面予以解读的一种政治范式。“生活政治”的展现路径是“政治生活化”和“生活政
治化”,前者指的是将政治价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后者指的是将日常生活转化为具有政治
色彩的活动。“生活政治”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促使良善的政治意志为人们广为接受,成为
促成社会凝聚的途径;“生活政治”的消极意义是使得日常生活被“泛政治化”,导致社会
生活中的公私不分,使得社会逐渐失去自由和生动。汉语里所指的“生活政治”特别体现在
传统的礼乐文明中,礼乐制度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礼仪规范起来,在衣食住行中反映儒家主
导的政治价值观念。礼仪制度引导和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秩序,标志着等级、身份、权力
的礼乐制度以日常生活为主要作用场域,并将政治价值通过礼乐仪式的载体,传递到日常生
- 8 -
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和强化等级、身份和权力差异的认同。
在《礼记》中,儒家理想政治秩序主要落实在日常生活规范之中,无论是庶民还是政治
人物,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都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秩序与尊卑差异。
饮食作为人类存在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是日常生活的中心内容,能够体现和
反映社会政治情况。在《礼记》所记载的饮食之道里,“吃还是不吃”“给谁吃”“吃什
么”“怎么吃”等日常问题,关涉了政治认同、身份等级、权力秩序以及社会公共交往活动
等政治问题。由此,在一定意义上饮食成为政治事务,成为权力、秩序的展示场,尤其成为
等级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标示物。《礼记》里所体现的饮食之道,正是通过围绕饮
食问题的礼仪制度性安排,将人们限制在不同的宗法等级、爵秩等级、官僚的秩品阶位等级
等一系列社会等级“框架”里。这种“生活政治”的色彩,使得我们不能仅仅从生存欲望的
满足以及饮食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儒家的饮食之道,而应该关注到古典饮食之道背后的政治关
切。
以《礼记》为代表的礼乐制度所展现的“生活政治”范式,在传统社会中起到了区分等
级、规范行为、维持秩序以及落实儒家伦理政治观念的多重作用,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生活文
明和政治文明。历史地看,《礼记》中的“生活政治”范式,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对
我们理解古典中国及现代中国,以及发掘古典中国日常生活之政治维度,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摘编自朱承《〈礼记〉中的礼乐制度与“生活政治”》)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以及日常生活嘉益分配的差
异。
B.《礼记》所强调的日常生活的形式差异,最终维护的是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实质差
异。
C.《礼记》中的官民在衣食住行上的日常生活规范,体现了儒家的等级秩序与尊卑差异。
D.《礼记》所记载的饮食之道,关涉政治认同、身份等级及社会公共交往活动等政治问
题。
【解析】 A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礼记》通过规范礼乐活动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
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生活嘉益分配的差异”。B 项,偷换概念,不是“维护”,而是“体
现”。C 项,曲解文意,“《礼记》中的官民”表述不当,应是“在《礼记》中,无论是庶民
还是政治人物”。
相关文档
-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1论述2021-04-12 23:55:0926页
-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2021-04-12 19:17:527页
-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篇 论述类文本阅2021-04-12 14:44:577页
- 专题34+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2021-04-12 11:28:3219页
-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2021-04-12 11:27:106页
-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2021-04-12 11:21:3125页
- 高考语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2021-04-12 10:54:5310页
- 专题11 论述类文本阅读(仿真押题)-202021-04-12 10:23:0114页
-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实用2021-02-27 09:09:4522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论述类文本2021-02-27 09:05:275页